【地中海行-4】逾越节的偶遇

走走、读读、想想、看看
原创文字,谢绝转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你要击打磐石,从磐石里必有水流出来,使百姓可以喝。
                         -《出埃及记》第17章第6节

 

Screen Shot 2016-10-02 at 9.52.43 PM

 

四月,巴塞罗那。

罗以琳从巴塞罗那国家大教堂走出来。卡特罗尼亚春天的暖阳,明媚地照在她身上,把她从埋藏在时光尽头的哥特式建筑里,彻底拉出来。回头望去,蓝天,白云,棕榈树,和她熟悉的迈阿密没什么两样。而传统霸气的教堂尖顶,却是那个叫做北美新大陆的地方所缺失的文化气息和历史瑰丽。

今天是以琳出差的最后一天,晚上就要回纽约了。赶巧是犹太人的逾越节(Pass over),索性到附近的犹太区(Jewish Quarter)转转。这个十四世纪末期,犹太人安营扎寨的地方,修缮保护得真好哦。犹太人虽然是个没有自己国度的民族,可对自己文化的传承,堪称世界楷模。他们定居的地方,都是好地方,纽约,迈阿密,都是他们的聚居地。还有这个巴塞罗那国家大教堂更是个风水上佳的宝地。她在巴塞罗那的正中心,从西面的地中海到东边的蒙特塞拉特山(Montserrat)刚好是等距离。

IMG_0265

巴塞罗那的犹太区(2015年)

出差前几天的下班后闲暇时间,都被巴塞罗那分公司的同事绑架了。今天是自由行,逛了大半天,饥肠辘辘。以琳想就在这上风上水的地界享受下午茶吧。西班牙小吃(Tapas),西班牙油条(Churus)配热巧克力,呀咪。以琳进了街角一家咖啡店。找了靠窗的桌子坐下。
她不经意地看着餐牌,隔窗欣赏美景。巴塞罗那,历史人文气息,不输给罗马,她又那么玄幻,瑰丽,迷人,特立独行。以琳喜欢这里,巴塞罗那和纽约城有几分神似,又多出了纽约没有的云淡风轻。

IMG_0450

西班牙国点:Churros and hot chocolate (油条和热巧克力)

 

以琳用“油条”沾着热巧克力,不紧不慢地往嘴里送。环顾四周,发现店里装饰特别有中国特色,特别是后墙上有一幅巨幅人物画像,是清朝格格的妆扮,怎么还有些眼熟呢。看来清宫剧还真是流行啊,都吹到地中海了。她好奇地走过去,仔细端详。怎么和家传的家谱相册里祖姑奶奶的照片,好象是一个人,不会吧?从以琳懂事起,奶奶就对她进行族谱家史教育。罗家,在清朝时,老姓叫郭络罗。 祖爷爷是和太祖皇帝努尔哈赤一起打天下,不折不扣正黄旗。历代都和爱新觉罗家姻亲纠缠,世袭罔替的皇亲,钟鸣鼎食之家。到了同治年间,以琳的祖爷爷蕤亲王郭络罗·常毓被派往驻西班牙公使馆任临时代办。
临时代办位同代理公使,可以携家眷同行。老郭络罗携夫人,大女儿以琳和两个年幼的儿子来到巴塞罗那。公使馆就在巴塞罗那大教堂隔壁的莱特娜大道,现在的犹太区。以琳格格自幼聪明灵巧,精通满,汉,蒙三种语言。来欧洲几年后,又谙熟英语和西班牙语,更出落得袅袅婷婷。当时,巴塞罗那的上层社会,和使馆区都知道大清帝国驻西班牙公使馆代办家里有一位才貌双全的格格。上门提亲的还真不少。可按照清朝祖制,旗人女子是不外嫁的。郭络罗代办早在以琳年幼时就和察哈尔总管依尔根觉罗将军结亲,将以琳许配给将军的二公子。 回国后就会大婚。
当时的大清帝国,泱泱大国。公使馆是个建筑群。楼与楼之间种满了海枣椰,梧桐树,还有各种各样的鲜花,象个植物园。管家请了个从以色列来讨生活的小伙子当园丁。

后面的故事就如同无聊电视剧的狗血剧情,千金小姐爱上了穷小子,还是蛮夷穷小子。蕤亲王和福晋没在意,想着回国时两人自然就会断了。两年后,亲王任期满。在上船回国的那天早晨,以琳不见了。留了一封信给双亲。从此,亲王一家再也没见过以琳。一封家书要在海上漂几个月才到。郭络罗家听到以琳最后的消息是以琳帮犹太小子做起了与以色列的进出口生意,日子越来越好。辛亥革命,清朝灭亡,郭络罗家也败落了,与以琳的书信往来断了。老亲王为了后辈能找到以琳,定下了家规:郭络罗家的每一辈的嫡亲长女,都要取名以琳,一直延续到如今的第九代以琳。

以琳喝下最后一口热巧克力,笑自己一定是无聊电视剧看多了。示意服务生埋单。服务生指着吧台后面一位戴着雅尔牟克(yarmulke,犹太教男子戴的帽子)的年轻男子说,今天老板请客。
以琳看了看表,时间差不多了。走到吧台前,向年轻男子大方地伸出手,”Hola,yo soy elim”。“Seth”, 他与她握手,深褐色的眼睛如地中海的阳光,温暖柔和。

“为什么要请我?

“因为你是中国人。我的祖奶奶是中国人。Seth指着后墙的画像,”而且,我觉得你和她很像。“

”你该不会觉得亚洲人长得都一样吧?“以琳故意用手指把眼睛拉长。

“怎么会?我去过中国很多地方。你的名字和我祖奶奶,六代前祖奶奶一样。”

世界还真是小。以琳觉得有些想笑。从小,就听以琳祖姑奶奶的故事,好象就是一个别人的恶俗故事,与自己没有关系。算下来,眼前这个阳光小子还是她爷爷辈的。以琳大方地拿出自己的的名片,”我今晚回纽约。来纽约一定要打电话给我。“ 以琳才不会把恶俗故事再讲一遍,或者来个什么认亲。在这个美丽的城市,多一个朋友,已经足够美好。
回到纽约,仍旧是逾越节。公寓大门前,几个犹太男孩子用大油桶做的炉子生火,把旧门框锯成木条当柴禾。隔壁的犹太奶奶拄着拐杖,从楼里走出来,把剩面包丢在火里,一脸神圣。噼里啪啦,火光跳跃着,温暖,明亮。以琳想起了巴塞罗那,想起了Seth。也想起了隔壁犹太奶奶对她说过的话:
“You and I, We are inter-related. Just don’t ask me how.”

IMG_0041

逾越节,纽约街头

每一次偶遇,都是一次久别重逢。

divide

注:以琳 (希伯来语: ??????,英语:Elim)是以色列人在出埃及时经过的一个地点,记载在《出埃及记》15、16两章和民数记33章。根据出埃及记和民数记,以琳位于靠近红海东岸的地方,在汛的旷野以西.出埃及记和民数记都记载在以琳“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以色列人就“在那里的水边安营”。(来自百度百科)

passover_custom-55cfde5853950100beb5e8b591604363d3161087-s700-c85

《出埃及记》-网络图

 

更多游记,请移步清咖个人网站:http://kuyouworld.com/2018/01/11/地中海行-3-无心插柳-找到罗马的子午线/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