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ein蓝和Warhol的三个女人

Klein 蓝和Warhol 的三个女人

Yves Klein(1928-1962)当代艺术代表人物之一,以自主调制出的蓝色,后被命名为Klein蓝而享誉后世。

他作画用的是刷墙用的滚筒刷,蘸上颜料,刷在画布上。把尺寸相同的画布刷上同样的蓝色,挂在展室墙上,就是一次画展。一模一样的蓝bloc画作,价格标的还不同。

也曾办过主题为“空”(le vide)展:把租来的展室四壁全刷白,每个角落都不放过。参观者眼中除了白还是白,所谓“一片空白”是也。

画作也有,但是连滚筒刷也不用了,改用模特人体。在某种类似的戏剧舞台上铺上大面积的白纸,上面倒颜料。在幕布的位置挂上画布,台下坐满了受邀的观众、艺术界的朋友。还有音乐家伴着,气氛如同cabaret。模特匍匐在颜料滩里,尽量让皮肤饱蘸颜料。然后拿身体当图章一样印在挂起的画布上。两三个模特来回穿梭,蘸颜料,贴印,蘸颜料,贴印。于是一幅作品便诞生了。现场,模特干模特的,观众除了看,还和舞台上似乎无所事事的画家探讨艺术话题。就有观众问画家:“艺术到底是什么?” Klein一口气回复:“L’art, c’est la santé.” (艺术就是健康。)

无所不能的艺评给出的关键字是“trace”(痕迹),留下痕迹。艺评因此还把史前人类及万里之遥的太平洋岛上的毛利人在岩石上印手印作比较。当然,如果观画者在画作前浮想联翩,每幅画都会有无穷无尽的图像联想。

Andy Warhol (1928-1987)从一杂志小摄影记者成为当代艺术的旗手应该归功于他的三个女人。伊丽莎白·泰勒, 玛丽莲·梦露,杰奎琳·肯尼迪。

成名之作当属Ten Lizes:把泰勒的照片从negative 到positive再到negative 转换一遍,然后在5X2米的画布上印上下两行。之后的玛丽莲与贾姬都是如法炮制。Warhol要表达的是现代社会的单调乏味,重复重复不断的重复。以它表现它。Warhol绝对的聪明。

 

 

无所不能的艺评把Warhol的三个女人作品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相提并论,等量齐观。颇耐人寻味。蒙娜丽莎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而Warhol的东西似乎只有外延。而从物理学上看,外延的空间是更广阔的。

Wimpy, by Lichtenstein 

Nu descendant un escalier, Marcel Duchamp, 1911

Luumi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文取心' 的评论 :
玻璃上的一只苍蝇!好形象的比喻啊!我对艺术一窍不通,只是看热闹。我也看到了您在“修拉”文里的留言了,在此一并回复。上次看了Marcel Duchamp 的“Nu descendant un escalier ”(下楼梯的裸体)。知道了一点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当时摄影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够在多少时间内连续拍摄多少幅像。杜尚于是来了灵感,要在画布上定格一系列的瞬间动作,就有了这幅“下楼梯的裸体”。此画作于1911年,2018年我看见此画,知道画家当时的巧思时依然惊叹不已。所以我觉得科学技术应该不是艺术创作的障碍,如果人能够保持人之本质,不被机器异化的话。现代艺术让人感觉是“玻璃上的一只苍蝇”只是因为还没有真正的大师的出现。也许这个时代都不会再有了,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文艺复兴之前好几百年不也是暗淡无光吗?再说,这个时代在浩渺的时空里又能算什么呢?
文取心 发表评论于
你没觉得现代艺术是玻璃上的一只苍蝇吗?
Luumi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1
Luumi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谢谢留言。
土豆-禾苗 发表评论于
"外延的空间是更广阔的",+1
亮亮妈妈 发表评论于
谢谢介绍。看过他的画展。读你的博文对他的画更加深了些了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