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系列十四:泾原兵乱之十八:幽州节度使刘怦病逝与淮西叛将李希烈败亡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贞元元年即公元785年八月十二(甲戌),行营副元帅马燧率领诸军收复河中,李怀光自缢身死。八月十七(己卯),唐德宗李适下诏赦免河中将士,同时要求山东诸道不必出兵进讨李希烈。八月二十六(戊子),前河阳节度使李芃去世。


同时,卢龙节度使刘怦得了重病。九月初七(己亥),唐德宗下诏,任命他儿子行军司马刘济暂且代理节度事务。


九月十一(癸卯),唐德宗任命牛名俊为丹州刺史。


同时,御史大夫崔纵上奏说:“臣奉诏勘查检核朝廷内外官员,商量如何并省停减,详细讨议后再奏闻陛下。臣觉得兵戎尚未停息,提携的官员颇多。在任官员应该依序升迁,有功将领又得颁行褒赏。近来每到选官时节,不得不滞留很多选人,未曾不感叹遗失人才,还招致抱怨。更何况陛下还有恩诏,要求甄别和记录功劳,因此诸道提出优选名单,人数很多,都必须及时处置,不能稽留。现在如果停减吏员,实在担心不合时宜,非但优秀人才将无官可授,而且应当叙进的也无地可容。本来希望与人方便,结果反而招致怨恨。臣觉得还是准照旧制,以适应时宜。等到将来事情转入正轨,然后再考虑并省停减。”唐德宗下制同意了。


九月十三(乙巳),唐德宗登御正殿,策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等三科举人。


九月十九(辛亥,通鉴作八天后的己未),中书侍郎兼同平章事刘从一因病多次请求罢相,唐德宗终于答应,改任他为户部尚书。


九月二十八(庚申),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怦去世。刘怦是幽州昌平人。他父亲刘贡曾任广边大斗军使。刘怦是朱滔姑妈的儿子,因累积军功成为雄武军使。他增广屯田,节约开支,以办事合理著称。稍后他升迁涿州刺史。几年后,朱滔带兵讨伐田承嗣,奏请让刘怦暂领留府事务。他靠宽容和仁政深得众心。当时成德的李宝臣受到田承嗣的鼓动,和他通谋。田承嗣又把沧州给李宝臣,想以此收买他。于是李宝臣派兵到瓦桥关劫持朱滔,但被朱滔脱身逃走。李宝臣乘胜想要袭取幽州。刘怦设定方略镇抚幽州,所以李宝臣不敢进兵。刘怦因功加授御史中丞。


李宝臣死后,他儿子李惟岳抗拒朝命。唐德宗下令朱滔和张孝忠共同出讨。当李惟岳被平定后,朱滔怨恨朝廷违背约定,没把深州给他,愤怒不已。刚好王武俊也抱怨朝廷将深、赵二州割让给他人,便相互勾结,阴谋叛乱,要去救援田悦。刘怦当时负责幽州留后事务。他派人带信给朱滔说:“司徒(当时朝廷封朱滔为检校司徒)职位崇高,太尉(朱泚当时也封太尉)尊居宰相,你们兄弟的恩宠在藩臣中首屈一指,荣宠和恩遇已到极点!如今昌平故里,朝廷已改名为尉卿司徒里,这也是司徒不朽的名誉。只要以忠顺自持,那么事情都会顺遂。我私下观察了近年的事情,那些好大喜功,乐于征战,不顾成败,而最终家破人亡的,就是安、史那样的人。他们残暴作乱,不久就败亡了,今天还留下了什么?我愧为司徒的密友近亲,世代承蒙恩遇,保持沉默而不能忠告,是对不起司徒的信任。还希望司徒深思熟虑,不要遗留悔恨!”朱滔虽然没能采用他的建言,但也嘉许他的直言,始终没有对他猜忌。朱滔每次出征,必要让刘怦总管留后事务。当朱滔僣称大冀王时,任命刘怦为右仆射和范阳留守。朱泚占据京师后,召朱滔南渡黄河。朱滔到了贝州,遭到挫败,兵甲几乎损失殆尽,只好回到幽州。刘怦听说朱滔将到,整肃了范阳的所有兵马,夹道排列二十多里,迎接朱滔回归府第。人们都嘉许刘怦的忠义。这年即贞元元年六月,朱滔病故,三军将士推举刘怦暂时接管军府事务。刘怦被部众敬服,最终拥有了幽州地盘。朝廷因此授任刘怦为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幽州卢龙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营田观察、押奚契丹、经略卢龙军使。他在任才三月,就在这时病故,终年五十九岁。唐德宗还为他取消三日朝会,追赠他为兵部尚书,赐给他一定的布帛。他儿子刘济继任幽州节度使。


就在刘怦病故的同一天,刘从一也去世了。刘从一是唐高宗时中书侍郎刘林甫的玄孙。他祖父刘令植曾任礼部侍郎,父亲刘孺之曾任京兆府少尹。刘从一少年时就举进士,大历中年通过宏词(为进士及第等待入仕的学者设置的博学宏词考科)后被授任秘书省校书郎,调为中第,补任渭南尉。他深得常衮的器重,所以当常衮为相时,升迁他为监察御史。没多久,他因母亲去世丁忧离职。丧服解除后,他经宰相卢杞的推荐,超秩升迁侍御史。几个月后,他因为避亲改任刑部员外郎。建中末年(784),普王出任元帅时,他升迁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成为元帅判官。唐德宗逃到奉天时,拜他为刑部侍郎兼平章事。他也跟从御驾到梁州避难。翌年六月,他改任中书侍郎兼平章事,并在年中加授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唐德宗对他非常恩遇,而他只是明哲保身,不犯过失而已,不能有所匡辅。没多久,他因病告退,到这时病情加重。他连续上了六道表章,唐德宗才同意他罢相。刘从一去世时才四十四岁。唐德宗为他取消三日朝会,追赠他为太子太傅。当初,刘林甫生了刘祥道。唐高宗麟德初年(664)刘祥道出任右相。刘祥道即刘从一的曾伯祖。刘令植的堂兄刘齐贤,在弘道初年(683)担任侍中。自刘祥道至刘从一,刘氏出过三位宰相。


十月十八(辛巳),唐德宗正式任命暂时代理幽州卢龙军府事务的刘济为幽州长史、兼御史大夫、幽州卢龙节度观察、押奚契丹两蕃等使。


十月二十四(丙戌),浑瑊从河中来长安上朝。十一月初一(癸巳),山南节度使严震也来长安上朝。


十一月十一(癸卯,通鉴作十月癸卯为误),唐德宗亲自到圜丘祭祀昊天上帝。当时河中的浑瑊、泽潞的李抱真、山南的严震、同华的骆元光、邠宁的韩游瑰、鄜坊的唐朝臣、奉诚的康日知等大将也都来祠堂侍奉。郊坛祭祀完毕,唐德宗回宫,登御丹凤楼,宣布大赦天下,并赐给奉天和兴元(即梁州汉中)扈从的百官,以及参与收复京师的将士阶、勋、爵。


十一月二十五(丁巳,《旧唐书》做丁丑,但十一月无丁丑),唐德宗下诏,赐给文武常参官总共七百万贯钱。这是因为荒年谷价昂贵,衣冠士族家境困窘贫乏的缘故。


十二月初七(戊辰),唐德宗下诏在延英殿视事日,让七位常参官前来应对,畅谈时政的得失。自此之后,群臣纷纷进言。有些不通情理的官员,趁机互相诋毁攻击,很不合时宜。但唐德宗也宽容地把他们送走。


十二月十三(甲戌),户部上奏今年入朝进贡的共有一百五十州。


这年,于阗王尉迟曜上言说:“臣的兄长尉迟胜当年将国家让给臣。如今臣请求复立尉迟胜的儿子尉迟锐。”唐德宗于是任命尉迟锐为检校光禄卿,归还他的国家。尉迟胜一再推辞说:“尉迟曜长久执掌国事,国人无不心悦诚服。尉迟锐生长在京城的繁华之中,不熟悉当地的习俗,不能回去。”唐德宗很嘉许他的大度和见识,便任命尉迟锐为韶王谘议。


贞元二年即公元786年春正月初一(壬辰),唐德宗因为饥年,根据礼制取消了元日的朝会。正月初五(丙申),他下诏,因为百姓忍受饥荒,要求将御膳的费用减半,宫人每月的粮米都限制在一千五百石,飞龙的马料也减半。他还让台郎和御史以及兼官出去担任京畿诸县和赤县县令。朝廷还为出钱赈济穷人的富人授以官职。


正月初九(庚子),长安下大雪,平地积雪一尺多。


正月十一(壬寅),唐德宗任命吏部侍郎刘滋为左散骑常侍,与给事中崔造和中书舍人齐映一道出任同平章事。刘滋是刘子玄的孙子。门下侍郎兼平章事卢翰被罢相,改任太子宾客。


正月十六(丁未),唐德宗任命礼部侍郎鲍防为京兆尹,任命京兆尹韩洄为刑部侍郎,并让国子祭酒包佶负责礼部的贡举考试。他还任命江陵少尹李复为容州刺史兼本管经略使。


正月二十二(癸丑),唐德宗任命御史大夫崔纵为吏部侍郎;任命谏议大夫、知制诰、翰林学士吉中孚为户部侍郎,兼管度支的两税征收;任命户部侍郎元琇负责诸道的盐铁和酒水专卖。他还下诏让宰相们分管尚书六曹:齐映分管兵部,李勉分管刑部,刘滋分管吏部和礼部,崔造分管户部和工部。


崔造少年时居住在上元,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为友,以王佐自诩,当时人们称他们为“四夔”。唐德宗因伪崔造在朝廷上敢于言事,所以超秩重用他。刘滋和齐映将大部分政事都推让给崔造处理。崔造长期在江南,疾恨钱谷诸使欺瞒朝廷的弊病,便上奏要求取消水陆运使、度支巡院、江、淮转运使等职位。正月二十三(甲寅),唐德宗又下诏,诸道的租赋或两税钱物,都委托观察使和刺史派他们的部属送来京师。早先设置的诸道水陆转运使及度支巡院和江淮转运等使全部取消。


同时,李希烈部将杜文朝入寇襄州。二月初三(癸亥),山南东道节度使樊泽在泌河击败杜文朝的五千部众,并生擒了他献给朝廷。


二月初五(乙丑),有只鹿跑进含元殿,被卫士捉获。


崔造和户部侍郎元琇关系密切,所以让他负责盐铁。韩滉上奏谈论盐铁经营的过失。二月十四(甲戌),唐德宗改任元琇为尚书右丞,同时任命京兆少尹李竦为户部侍郎、负责盐铁和酒水专卖。


早先,陕州水陆运使李泌曾上奏说:“丛集津到三门峡,请派人凿山修建十八里车道,以避开底柱的危险。”这月车道修成。


三月十二(壬寅),李希烈派别将入寇郑州,滑州刺史兼义成节度使李澄打败了他们。李希烈的兵势日益窘迫。


三月十五(乙巳),唐德宗任命司农卿李模为黔中观察使。


这期间,李希烈生病了。夏四月初七(丙寅),他的牙将陈仙奇指使医师陈山甫下毒鸩杀了他,然后趁机起兵将李希烈的兄弟妻儿全都杀了,率领部众在淮西归降朝廷。


李希烈是辽西人,父亲叫李大定。李希烈少年时就参加了平卢军,后来跟随李忠臣过海去了河南。宝应初年(762),李忠臣任淮西节度使,署任李希烈为偏裨。李希烈经累授成为将军、试光禄卿、殿中监。李忠臣兼领汴州时,李希烈成为左厢都虞候,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大历末年(779),李忠臣因为军政失理,很多事情都交给妹婿张惠光处理。张惠光作为押衙,弄权专恣,导致众人的怨恨。李希烈于是和少将丁皓等人杀了张惠光父子,李忠臣只好逃回朝廷。唐代宗下诏任命忻王为淮西节度副大使,授任李希烈为蔡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淮西节度留后,并让滑亳节度李勉兼领汴州。


唐德宗即位后月余,加授李希烈为御史大夫,出任淮西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使,很快又改任他为淮西节度使,统领淮宁军,显示对他的恩宠。建中元年(780),朝廷又加授他为检校礼部尚书。刚好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抗拒朝命,胁迫朝廷使臣,唐德宗于建中二年六月下诏诸军节度使率兵讨伐,并加授李希烈为南平郡王,兼汉北都知诸兵马招抚处置使。李希烈率军击败梁崇义的部众,于是讨平了他的反叛。朝廷记录李希烈的大功,加授他为检校右仆射兼同平章事,赐实封五百户食邑。淄青节度李正己又图谋不轨,朝廷于是在建中三年秋,加授李希烈为检校司空,兼淄青兖郓登莱齐等州节度支度营田使、新罗、渤海两蕃使,让他出讨李正己。李希烈于是率领所部三万人移居许州,声言要派使者前往青州招谕李纳(他在父亲李正已死后接任淄青主帅),其实暗中和他勾结。他又移送文书给汴州,让那里预备粮草供应,准备和李纳一同作乱。李勉因为李希烈要经过陈留,便修好路桥,预备了馔食等待他,但暗中做好防备他的安排。李希烈结果没有走那条路,还大肆谩骂李勉。自那之后,他变得非常放肆,对朝廷的言语也大多悖谬傲慢,十分无礼,天天都派使者和河北的叛将们勾结联络。这年冬至,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各僣位称王。朱滔派使者去鼓动李希烈,李希烈于是也僣称建兴王和天下都元帅。


建中四年,李希烈派部将袭击并攻陷汝州,生擒了刺史李元平后离去,造成东都洛阳一片惊扰混乱。朝廷依然容忍,还派太子太师颜真卿前往宣慰。颜真卿出发后没几天,朝廷任命龙武将军哥舒曜为东都兼汝州行营兵马节度使。李希烈见到颜真卿后,只管放肆胡说,还让身边随从围着谩骂,指斥朝廷的过失。他又派逆党董待名、韩霜露、刘敬宗、陈质、翟晖等四人到外头四处侵抄州县,官军都被他们打败,荆南节度使张伯仪全军覆没。他又命令周曾、王玢、姚憺、吕从贲、康琳等前来袭击哥舒曜。周曾、王玢、姚憺等人密谋,想要回军占据蔡州,然后袭击并讨伐李希烈。不幸事情泄露,他们同时遇害。神策军使白志贞又向唐德宗献计,让曾经担任过节度使或都团练使的官员各出家僮部曲一人以及战马,让刘德信总领出讨李希烈。不久唐德宗下诏,任命李勉为淮西招讨使,哥舒曜为副使。到了四月,哥舒曜率军进驻襄城,频频与李希烈交战,但都无法取胜。八月,李希烈率众二万包围襄城,李勉又命令部将唐汉臣率军和刘德信一同作为哥舒曜的声援。但官军全都望风败北。李希烈更加猖獗,于是唐德宗任命舒王为荆襄、江西、沔鄂等道节度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大开幕府,文武僚属人数之多,朝廷前后多次出师的盛况都无法相比。唐德宗又下令泾原诸道出兵,全都奔赴襄城。大军尚未出发,就遇到泾州兵变,唐德宗的御驾跑到奉天避难。也就在那天,李希烈在襄城击溃哥舒曜的官军,哥舒曜逃归东都。李希烈乘胜攻陷汴州,李勉也逃归宋州。


李希烈生性残忍毒辣,每次战阵厮杀,面前血流成河,而他照样言笑饮馔,若无其事。因此人们无不畏惧害怕,只好服从他的号令,为他拼死尽力。他进攻汴州时,驱赶百姓,让他们为部队运送土木修筑垒道。又气他们没有及时修好,干脆把百姓都填进坑里埋了,称作“湿梢”。占领汴州后,他僣号自称武成,任命孙广、郑贲、李绶、李元平为宰相;以汴州为大梁府,李清虚为大梁尹,署任百官。他接着派兵东讨,到宁陵时,最终被刘洽拦住,无法前进。他又派部将翟晖率领精卒袭击陈州,但又被刘洽和李纳击溃。官军还生擒了翟晖献给朝廷。诸军接着乘胜进攻汴州,李希烈只好逃归蔡州,官军生擒了他任命的将相郑贲和刘敬宗等人。李皋、樊泽、曲环、张建封又四面讨伐袭击李希烈的兵马,累次攻拔他下属的郡县,李希烈败局已定。这年三月,他因吃牛肉生病,部将陈仙奇指使医人陈仙甫把毒药放在他的食物里把他毒死,然后起兵杀了他的妻子和儿子以及骨肉兄弟,总共一十七人。


当初,李希烈在唐州得到一头大象,以为是祥瑞的征兆。后来在上蔡和襄城又找到一些珍宝,结果发现只是烂车釭(车毂内外口用以穿轴的铁圈)和假的滑石印章而已。


李希烈死后,他引起的一系列动乱终于濒于结束。正是为了派兵出征李希烈,才导致泾原兵乱,与接着的朱泚之乱和李怀光之乱,以及唐德宗先后到奉天和兴元避难这些事。所以至此泾原兵乱的篇章可以翻过去了。


要想知道唐德宗后来的情况,请看下个系列的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