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末年,李翺先生首先推崇《中庸》。在北宋时期,数位理学家也极力推荐它。在南宋时期,朱熹为了强调《中庸》的重要性,特别将此书与《大学》、《论语》、和《孟子》並列,统称为四书。《大学》强调儒家思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学,《论语》着重于个人以仁道的处人处事,《孟子》则记载孟子周遊列国的劝导各位诸候以仁义政策去治理国家,而《中庸》则注重于精神层面的修养,劝导大众以“诚”修养自己和以“诚”去成己成物。因此笔者认为《中庸》可以是儒学的代表。
《中庸》书中仅仅用一个“诚”字,就将人和天接连起来,而且全书勉励君子以诚为基础去修养自己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再进一步,更可以以“诚”治国平天下。除此之外、《中庸》虽然是儒家的心地法门,但是也隠含有道家的“无为”与“齐物逍遥”的哲学,也因为中国佛学的传播方式、所以它也隠含有中国佛学的精神。另外、以现代西方哲学的角度分析,也含有“道德形上学”的哲学思想。因此、《中庸》是部伟大的著作。因为它蕴含儒家、道家与佛家的精华,它是集国学的精华于一身,堪称是国学的代表作,只要精读此书,就可以初步了解国学。也因为它是适合现代西方哲学家所称谓的道德形上学的标准,因此笔者更进一步称它为未来世界的圣经。
因为《中庸》的重要性,所以分别述说于下:
甲)"诚”是连接天性与人性的媒体
假如可以用一字代表《中庸》全书的意义的话,此字就是“诚”。我们知道每天都有晝夜,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又让万物自动生成与凋谢,而且都是那么準确地,那么自然地,亳不隠藏、毫不自私。这都正如孔子所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这些都是天的诚心诚意的表现而且,而《中庸》所说的诚就是天道的自然表象。
在《中庸》书中,把人性与天性联接的论述有许多章句,重要的有下列几章:CH1告诉我们:上天将天性禀赋于人,人就依循着天性去为人行事。又在CH20中、告诉我们凡人应该模仿天的诚去为人作事。CH21更进一步解释圣人可以自诚而明、而君子是经过适当的教育就自明而诚了。而在CH22告诉我们:至诚的圣人可以幫助天地万物发挥它的本性,最后达到天地人三位一体了。CH23解释君子如何曲折的达到至诚的地步。又更在CH24解释至诚的圣人可以修养到通神明的地步。CH25更说“成己、仁也。成物、智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也就是圣人要以仁心与智慧去成己成物,唯有人性与天性接合的圣人,才能完成这一項伟大的工作。
乙)以诚修身与齐家,
当人认定了“天命之谓性”,也就是说人的本性就是禀承天的本性而形成的,如此的君子就会一心一意地追随天理去为人行事。所以在第二句,《中庸》就接着说“率性之谓道”。如此一来,每个人都应该模仿天地的大公无私地去为人作事。我们知道天地山川的一切无私的作为,仅仅循守一个“诚”字而已,这也就是CH20所谓的“诚者人之道,诚之者人之道。” 非常简单易学。此11个字不仅将天道与人道相结合,要儒家学者效法天道去修养自己,效法天的诚去为人处事。
至于要如何模仿大自然的诚意,《中庸》在CH26有深一层论述。中庸进一步鼓励我们效法大自然中的天、地、山、水的博厚、高明和悠久。
1、效法天的深度与包容力:宇宙包含所有的星球,而且照顧地球的生物。
2、效法地的博厚:所有的山、河流,和万物都依赖土地而生存。
3、效法山的广大:山上長许多草木,许多禽獸住在山中,而且有许多矿物貭和宝藏。
4、效法水的伟大:河海中生長许多鱼类动物,还有许多財貨供人使用。
以博厚悠久高明的心态去待人处事就是《中庸》的精神,总之,只是一个“诚”字而已。儒家的君子以诚修养自己。
全书中,各处都充满教导以诚修养的论述。有下列几章特别注重于修身和齐家:在CH2至9、作者引用孔子的语言告诉读者、不偏不变的天理就是君子应遵循的人生之路。CH10告诉我们:行中庸之道的人可谓是强中之最强者。而CH12解释君子之道是由夫婦开始的,然后才扩大至天地之间。又在CH13说出:君子应该笃行中庸之道于父子、君臣、兄弟与朋友之间。在CH14告诉我们:行中庸之道的君子可以随遇而安、无处不自得。又在CH15至19解释齐家的重要性与应有的礼仪。
丙)以诚治国平天下
《大学》的作者是孔子的得意门徒曾子,而《中庸》的作者是孔子的嫡孫子思,两人都得到孔子的真传,都认识与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順序。《大学》书中、就开宗明义地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也就是说君子要诚意正心后,再修齐治平。《中庸》书中,虽然没有排出修齐治平的順序,但是在书中的章节都是依照修齐治平的顺序而排列的。
以誠待人處事者,常常保持博厚高明悠久的心态,自然就會拥有良好的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的五种关系,而且可以培养出智仁勇的三项德行,就会了解治理天下国家的九经:修身、尊?、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具有此五达道与三达德后,就拥有修身的充分条件了,然后才可以齐家、若了解这个治国九经的原则,治国平天下就易如反掌了。
在《中庸》书中之治国平天下的章句有下列数章:CH27叙述君子要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盡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如此的圣人才可以有效地治国平天下。CH28引用孔子的两段话以强调礼和乐是劝导人民笃行中庸之道的良药。CH29则告诉我们:圣人的道德秩序将会成为宇宙的秩序。CH30告诉我们:圣人的德行高尚,所以他的言行将是天下的法则。CH31敍说:聰敏温柔刚毅中正的圣人为天下人民所尊敬。CH32又告诉我们:至诚的圣人可以掌握平天下的法则,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丁)是我国的国学的精华
我国古代的哲学博大精深,含有极深远的意义,是与今日资本主义的刺激消费的概念是完全相反的。国学的以培养自身内在的德行为第一要务的哲学,並且具有其完美的理论基础。国学所盖含的书籍,即使一辈人从幼年至老年,也可能阅读不完,假如只用一本书就可以含盖我国的儒道佛三家的哲学的话,则非《中庸》莫属了。因为在《中庸》书中,就自然地拥有道家与中国佛教的思想中的重要部分。《中庸》本来就是儒家的心法,包括了《大学》、《论语》、与《孟子》的思想,笔者为了强调它也包含道家与中国佛教的思想,特别举出它与老莊思想与中国佛教思想相似之处于下:
1、与老子思想相似之处
中庸哲学之中,接连了人与天道的关系,最终的目标是天人合一,几乎是与道家相似。老子之道最主要的宗旨,可以说是:“道法自然”,也就是说道是循着自身的方向而已。中庸书中,也持有相似的观点,在中庸的CH24中说:“而道、自道也。” 就是说:道是自己成就自己的,也是和老子的“道法自然”相似。
其次,老子强调政治上要无为而治,其重要的观念是“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以今日的观点来说:就是積极的保持此自然的环境。在《中庸》书中CH1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也是环保的概念。以今日的环保为例,两者之分别是:老子是主张绝对的无为,而中庸是主张不要破坏万物的生存价值。两者都有强烈的环保心态。
2、与庄子思想相似之处
在莊子哲学中,其两大特别之特点:就是莊学的齐物论与逍遥遊。a、庄学的齐物论最有名的一句话是“天地与我並生、万物与我为一”,中庸也包含这方面的哲理,在CH22中,谓:在至诚者实践仁道时,将他的仁心发挥到极致时,同时也帮助天下万人万物也各盡其本性,最后达到他的心态和天地结合在一起了。[ 原文:可以与天地参矣。]也就是他在实践仁道时,可以达到“ 天地与我並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比莊子更上一层楼了。b、在中庸的CH14中,子思也告诉他的学生要随遇而安,要不怨天、不尤人。要无入而不自得。也就是说:在实践 仁道的同时,自然而然就会有自得与安逸的心态,所以中庸的哲学是可以和莊子的逍遥遊比美。
3、与 佛教思想相似之处
佛教在中国的演变,有很多的改变。在中庸与佛教思想相似之处,有下列数点:a、在六祖壇经中有:“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聼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这句话和《中庸》的CH25的“诚者、自诚也。而道、自道也。”有異曲同功之妙。b、在佛教中、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净土宗的一心一意努力 希望死后可以上极乐世界。假如我们定位中庸是一部“道德形上学”的哲学的话,则在实践仁道的过程中,将我们有限的生命置于一个有崇高理想的道德意境中,就等于此生就在极乐世界。c、佛教以“看空放下”作为修养工夫之初步。同样的,中庸是以“慎独”为其修养工夫。两者几乎相似,但是,笔者认为慎独的工夫比较困难又高尚。
(戊)是现代人的道德形上学
综合《中庸》全书各章,CH2-19是强调孔子的一贯思想,要求弟子们实行仁道、並且以诚去修身与齐家,长期修养自身后,自己的心志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射到宇宙万物,盡心盡力地幫助它们成长发育。《中庸》书中反复地教我们将心志置于万物之上的有许多章句,举例如下:
CH1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CH22的“盡物之性”,
CH23的“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CH25的“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CH26的“天地之道也,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依此原则去为人作事,以仁道作道德的依据,其目的就是与天地並立在一起的形而上的哲学,使得我们的有限的生命价值进一步地俱有无限的意义,故《中庸》是被近代哲学家称为道德形上学。而在所有的形上学之中,当以道德形上学为哲学家所敬佩。
假如儒家的仁道思想以宗教信仰式的推广至世界各地时,全世界人民都一心一意以履行仁道是自己的人生目标,人民的行为共同以“诚”节制自己时候,都依照《伦语》中的教训而每日三省吾身,都依照孔子的教导去为人作事,在如此的美好社会环境下,现代资本主义所遗下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贫富不均问题。
2、环境污染问题。
3、同性婚姻问题。
4、核武器所造成人民恐慌问题。
5、现代的医药所引起的道德问题,如幹细胞移植问题。
6、未来人工智能(Al)的机器人所引起的失业问题。
总之、人心都归向一个“诚”字,许多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不能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產生同识,都同意解决的方法。这是因为中庸之道是以真实不虚的诚心为践行仁道的原动力,这种的形上学是以自身的道德为起点,所以诚的功效是极大的,可以解决现代人棘手的问题。
〖结论〗
古人编辑书籍的秩序,可能与现代人不太相同。假如照现代人作书的习惯,而将《中庸》分为上述四部分,就容易了解。因此笔者建议研究此书时、可以将它分为四部分。此四部分就是:
1、天人合一部分:包括CH1、20、21、22、 23、24、25、26、33。
2、修身部分:包括CH2、3、4、5、6、7、8、9、10、11。
3、齐家部分:包括CH12、13、14、15、16、17、18、19、
4、治国平天下部分:包括CH20、27、28、29、30、3l、32。
假如将《中庸》分为以上四部分去硏读的话,就容易洞察其中的真正的含义。
〖展望〗
《中庸》中诚的观点、则更适合此卄一世纪末期与卄二世纪,因为书中没有神话故事,也没有任何神秘主义的思想,是一个纯以道德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的起点,进而放大至全世界与宇宙。而且“诚”可以让东方人士与西方人士或者任何文化背景的学者所接受,在此交通发达的世界已经渐渐变成一个世界村,各种宗教文化种族人种的频繁交集,所以以诚为主的新的道德標準一定会变为未来世界的标准,如此世界大同的目标也指日可待。
尤其是在未来的AI时代,就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的机器人时代,当人性与天性能连接一起后,人的存在就不可能被机器人取代了。因为透过“诚”的信息,人类可以悟出人生的价值。《中庸》CH25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观就在所谓的“成己成物”,此价值观是绝对不可能为机器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