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盟有力量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50年前的8月上旬,我国副首相与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尼四国外交部长,在泰国举行会议。会后发表《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盟(或称东协)成立。其宗旨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半个世纪以来,东盟各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目共睹,不言而喻,结盟的效果班班可考,无可置疑。事实上,弱小国家通过参与结盟的形式,扩大自己的影响,壮大自己的国力,进而确立本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是常用的一种安国之道。

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结盟。通常是由A国最先提出建议或请求,再派使臣前往B国约请或游说。或经C国的斡旋、撮合,最终促成两国或多国正式订立盟约,形成结盟关系,从而实现在策略、行动与目标等方面相互协调,一致对外,组成一个战略共同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由于积贫积弱,被日本侵略。时任中国领导的蒋介石万般无奈,遂派出自己的太太,前往美国,寻求盟国帮助。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以略带美国南方口音的英语,把中国对日作战的成绩与困难,陈述给美国政府和人民。她的演讲赢得多次掌声,有时长达5分钟之久,直至最后全体起立热烈鼓掌。可以说,正是中国第一夫人的慷慨陈情,坚定了美国这个盟友出兵抗日的决心。倘若没有盟国的支持,穷途末路的中国乃至东南亚国家,要取得对日作战的彻底胜利,不啻铁树开花。

有意思的是,在东南亚国家结成同盟之前,世界上也有所谓的不结盟运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举行三方会谈,针对当时两个超级大国(美国与苏联)严重对抗,祸及众多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其实,这种“不结盟运动”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结盟呢?

结盟如同结婚,也有结得不好的。但是,因为有离婚现象而奉行单身主义,也未必是好事。国家的对外结盟亦复如是。

就我国而言,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综合国力,马来西亚都是一个蕞尔之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参与各种结盟,形成各种盟国关系,既是明智的也是必须的,于立国安邦善莫大焉。

中国正在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和东盟发展规划对接,推进各领域合作,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与东盟命运共同体。我国政府与民间,理应抓住机会,审时度势,未雨绸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一带一路”加强与中国的结盟,开辟独立建国下一个60年的新篇章。

见刊《中国报》2017年 8月3日C13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