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工作的日子8-又进大公司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早晨的落花一样新鲜美丽,但很快就会枯萎消失。只有拾起来并风干保存它们才能留芳久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再次经历找工,面试的折磨,在一家开车单程一个多小时的公司干了两个月的contract以后,终于又进了一家德国人的全球性大公司,我发誓以后不到万不得已再也不换工作了。加州是IT人员的大战场,死伤多,新兵的补充也多。那时候的微软证书已经升级,细分,伴着其它一些相关的证书如Cisco的网络证书等是一个很好的敲门砖。记得当时的世界日报上都登着这样的广告:有MCSE在手,年薪十万不用愁。尽管夸张,可见IT的繁荣有多火热。

当年的大公司办公室里用的多是微软系统,小点的公司,尤其是搞软件开发的用Unix系统的居多。为了更好地找工作我当然也要熟悉Unix的基本指令和操作,至少面试时不能一问三不知。硅谷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多如牛毛,创业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出现,成长。我开始不明就里,什么公司都申请,包括start up。但后来发现创业公司根本就不适合我,也不会要我。

申请面试的公司多了,也就大都不记得了,尤其是那些通过猎头公司面试的地方。印象比较深的有Netscape,当时地点离我家有点远,主要是高峰时期异常堵车,所以没被录用我还有点暗自高兴。面试时那位先生带我参观公司的几个地方,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们的lunch room,他一个个地打开墙上的柜子,告诉我说:这些吃的喝的都是免费的,随便用。我这才知道硅谷的好多公司是提供食品饮料的,后来更知道还有提供免费午餐,甚至晚餐的公司。

还有一家很小的创业公司,人不多,二十几个年轻人。面试我的一上来就问我这个懂吗?那个做过吗?还告诉我创业公司必须一个人跨几个领域,没有那么细的分工,大家协同作战,互相取代。见我摇头多于点头,他只有摇头的份儿了,我也就知道没戏了。

后来做contract的那家公司给我发了offer,但公司地点太远了。我每天转战几条highway,神经高度紧张地开车,不堵车的话也要50分钟。下班很少不堵车,很容易就消耗掉一个半小时。我下班要去接孩子,不能迟到,回家做饭做家务带孩子一个晚上紧紧张张,第二天一早七点以前又要出门。干了一个月就开始神经性头疼,吃药只能缓解部分痛苦,扎针也不管用。我知道这是生活太紧张了,尤其是每天开车时间太长了。好在我从来也没有放弃过继续寻找离家近的工作,就在拿到第一个offer的几乎同时,我也拿到了当时最理想的工作offer。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的头疼病很快就自行消失了。

新公司很大,地点离家不远,占地一大片。这里的前身是IBM,前前身是一个有名的电话公司,叫Rome.这个大部分人应该都不知道,我反正第一次听说。面试的时候就已经很有硅谷的特点了。第一个面试的是我的老板,一个在美国呆了20年的印度人,说话有点英国口音,也许是在英国受过教育吧。他的提问都不难,人也非常有亲和力,后来没多久他就高升做了我们这个site的大头。

第二次面试就是连续进来的几个未来同事了。有个美籍越南年轻人的问题最刁钻,我几乎全军覆没,甚至以为这次又没戏了。但后面其他同事又都还好,所以只好忐忑地等结果。硅谷的速度就是快,好像没过多久HR的电话就来了,告诉我录取信已经发出,接到后请按要求答复等等。进了公司以后才发现那个越南人其实非常好,美国长大的,人很聪明,面试我的时候大概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高端吧。

刚开始的蜜月期都很爽,我终于又进到大公司了,而且终于进了服务器组。尽管这个公司没法和Polaroid相比,硅谷的大公司文化独特,有的其实相当tough,但我还是相信越是有历史的大公司就越适合我。在我看来公司不只是卖命挣钱的地方,也应该有点自己的文化,给人提供部分精神依托的小社会,除了工作也可以放松,可以与人交流。

这里是个国际小社会,有中国人,印度人,俄国人,日本人,英国人等。时不时来一些德国人,德国大老板一来就开全体人员大会。平时我们做大的项目也经常有德国人来开头,会议上每人一份精美的项目简介,中午是啤酒,德国香肠和酸菜。说实话,我一样都吃不下。当时正是B2B最火的时候,又赶上快到千禧年的大关口,我们一边欣欣向荣,同时又准备应付千年虫可能带来的世界末日,做着恢复网络系统的各项准备。

我在硅谷的第一个新年就要到来。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菏庄' 的评论 : 是的,多谢指出。
菏庄 发表评论于
“Sysco的网络证书等是一个很好的敲门砖”。应该是CISCO吧?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老生常谈12' 的评论 : 那就不止一个site吧,甚至不在一个城市,州或国家?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ostinblue' 的评论 : 听着很亲切啊!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我一般都是在几万人的大公司工作,甚至10万人,20万人,30万人的公司工作。
lostinblue 发表评论于
dos Novell Unix Lotus Wordperfect Dbase 嘿嘿,當年都用過!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唐西' 的评论 : 多谢一贯的支持。那年头改行的大都进软件编程领域,我因为不适合,只好进了IT支持领域,算是走了条小路。幸运的是环境和人普遍还好,不幸的是太辛苦。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天时地利人和,那时的硅谷的确很兴旺,只要不挑剔找工很容易。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ophie308' 的评论 : 同不喜欢开车,浪费时间还精神紧张。看来我不是唯一的,谢!
唐西 发表评论于
”进了公司以后才发现那个越南人其实非常好,美国长大的,人很聪明,面试我的时候大概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高端吧。”
这种高端态势就是美国人的一种写照,有些时候显得是高傲。
747珍宝巨机的安装线上,无纸操作,手册全是装Unix系统的电脑屏幕代替,那时候就已经有2D了。
去参观Airborne Express,国际快递公司,巨大的电脑机房里头,上面都是卷带”硬盘”,要找欧洲或澳洲的库存点货,只见硬盘从头顶上面转了一大圈,进到机器里,像放电影,然后屏幕显示出顾客要的信息。
那年头能到机房工作的人,都算是牛人了。
懂Dos Novell Unix Lotus Wordperfect Dbase 等找工应该不会是很难的。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四月梅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赞!
Sophie308 发表评论于
我也经历过上班通勤两小时的日子,现在的工作地点离家五英里,买房子时特别注意这一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