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工作的日子11-公司搬家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早晨的落花一样新鲜美丽,但很快就会枯萎消失。只有拾起来并风干保存它们才能留芳久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文学城开博不久我写过一篇关于同事减肥的博文,写的就是在这家公司工作时的故事。大家一起工作久了,加上周末经常一起加班,也就都熟了。进公司不到一年我们就搬家了,幸运的是搬到了离我家更近的地方,谢天谢地。原地址虽然不算远,但每天都是堵车的方向,所以上下班开车时间加倍很正常。

最过分的是下雨天。硅谷不常下雨,一下雨很多人就不会开车了,于是瞬间堵的死死的。有一次下班赶上下中雨,我是不怕,在东部一尺深的大雪地里考车,中部大雨中开船般地开车,早就练出来了。可硅谷人娇气,下点小雨就战战兢兢了,再加上新移民本身就是马路杀手,

下雨天各路都挤成了一锅粥。我只好临时换路,可换了好几条路都是路路不通,每条路都是一片红色的尾灯海洋。最后只好跟着蹭,用了一个半小时才到家。现在好了,我上班只有五个迈的距离。

 

老地方卖掉了,新地方和其它小公司没什么区别。我们不再和当地最大的客户在一个site,独立出来后只有不到100人了。食堂没有了,健身房没有了,一切都回到了小公司的规模,只是名义上我们还是大公司的一个分支而已。我不在乎,离家近的好处太多了。我在附近加入了一个健身房,利用中午时间锻炼。

 

不久后我们不再只服务本公司的客户,增加了几个外面的客户。工作方式也要考虑内外有别了,说话办事的方式都在潜移默化。大公司的好处没有了,大公司的文化消失了,尽管人还是这些人,独立出来以后靠自己生存的不易顿时显现了出来。这也是我一直怀念Polaroid的原因,那种无忧无虑的工作环境再也没有了,很多美国公司都加入的全球竞争,连同事之间的关系都在变化。

 

搬家后不久我换了一个组。新组一共四个人,按照微软的windows构架我们是最顶端(forest)管理机构的一部分。总部在德国慕尼黑,还有一个分支在新加坡,加上我们小组,正好覆盖24小时的三个时区。所以这几年我的oncall减轻了,只有周末没有覆盖,平时三个组轮流上班,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说起微软,我们公司是他们在全世界用户最多的公司。我进了新组以后才知道当时我们有50万用户,遍布全世界,后来随着竞争的激烈化和裁人,就越来越少了。那时我们是有权利要求微软为我们改feature的,比如新构架里的新概念(forest,tree,domain等等)都是给大公司用的,没有以前的经验,所以就要靠大公司客户提意见并改进,等新的version出来以后就有可能加入我们的意见和要求。

 

我们这里也来了不少印度人,有的甚至还当上了manager,他们进入最多的领域是应用软件的支持,如SQL server等。Midrange支持有黑人,Unix支持组也有中国人。我们windows还是人最多,但我的enterprise组只有我一个中国人,其他三个白男。有好处,也有很多坏处,导致我最后又换回到最初的windows组。

 

我会在后面讲到我理解的硅谷文化,也就是这些科技公司里特殊的,很mean,很tough的一种文化。有种族间不明显的歧视,但更多的是同事之间的倾轧。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oach1960' 的评论 : 多谢教练支持,工作的人都有经历分享,等你的故事。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唐西' 的评论 : 不论男女每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是吗?
AprilMei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ostinblue' 的评论 : 呵呵,也不敢太激烈了。
coach1960 发表评论于
四月是IT行业里的老江湖了,这个系列写的好,让我们这些圈外人长了不少见识。

谢谢分享,你也多加保重!
lostinblue 发表评论于
呵呵,喜歡你寫的真實故事,期待你要寫的dog eats dog人際關係這一篇,一定很精彩和共鳴。
唐西 发表评论于
男人有故事精彩,女人有故事,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