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力之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有一首叫做“翼下之风”的英文歌,每每听到我都会被打动。除了理解歌中所赞美的“乐于助人”和感恩心情外,我也常常感慨:谁不想自己的“翼下”得遇一股向上推动的风力呢?

然而说到悟性,我却越来越不看好“借力”之说。对于人的领悟而言,再多再强的外在“营养”(书本知识与他人经验),都受到个人“吸收能力”的制约。

我以为,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如何,除了他所记忆收藏的知识和经验多少,更要看他对于已学到的内容与眼前的形势对照时,他的脑海里还能余下或浮现出什么样的想法来。再加上他已养成的个人习性和自觉程度,哪些想法能真正化解成为面对当下而所做的决定,并成为能够继续去执行的内容,如此思考与行为的两相对照的结果,才能表现出一个人学习的有效性。

从这样的思路去看,我就推崇朝向简单的思考原则。当我们考虑事情的时候,个人积累里那些学习过程中被理解了的内容,往往最容易作为参考意见浮现出来。如果尊从自己理解力的范围去做出选择和决定,我相信,事情的安排和实践过程,都会让人们感觉简单和容易有把握些。

如此,返回去再看学习材料的取向,我自然就认为,判断被学习对象的好坏或合宜程度,我并不太去介意它们的出处多么高深或者具有权威的盛名,我其实更看重学习对象与我当时理解能力之间的距离大小。

2018·08.23

又馨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estshore' 的评论 : 嗯,你可能忘了中国的老话“天人合一”了吧。
westshore 发表评论于
美国文化中integrity这个概念是很重要的内容,也是中国文化中找不到直接对应词汇的,因为中国文化里实用主义的色彩太强。
又馨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ingYuan' 的评论 : 好,等会儿就去读读你的文。也感受分享的快乐。
LingYuan 发表评论于
文中观点完全同意。真理的特性之一就是其简约性。

读了你其他的短文,同意其中的观点。很多也是我以前曾经思考过的问题 很多观点惊人地一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