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学地球物理,是为了浪迹天涯;后来放弃,是因为与石头无法对话(我只喜欢与人打交道)
在有人的地方,总可以发现故事和体会到交流的快乐。
记得一次从北京到悉尼的航班上,有一群山西籍的乘客,他们都是第一次到澳洲旅游,所以很兴奋。对飞机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包括人(看到我们不同肤色的机组人员,他们眼睛睁得大大的,问这问那,可逗了。现在的中国游客,早不再是穿着崭新的衣服,小心翼翼地坐在飞机上一动不动,给什么要什么的“乡下人”了,而是,热情,有趣,不懂就问的“普通游客”。而且有愈来愈多的中国人会说些简单的英语了。比如“不要,谢谢。”或者“我要果汁”“红酒”,“白酒”等等。
听到我做中文广播,这些山西人就好奇地问“你怎么会讲我们的话啊?”我就笑着回答“这不仅是你们的话,也是我的话呀。”
和我一起推车送餐的是个澳洲男同事伊恩。几个山西人就更加好奇地看看我,又指了指金发碧眼的伊恩说,“那你是他们的人,还是咱们的人?”他们问得好认真,我忍不住想笑,看了看伊恩,然后故意放低声音挺神秘地对山西人说“我呀,是他们中的咱们人。”说完,我和所有“咱们的人”都笑了。
可怜的伊恩不懂,让我翻译,我就把这个“他们”和“咱们”的对话讲给他听。伊恩也很幽默,说“我也想当咱们的人,怎么办?找个中国女朋友可以吗?”
又是一片笑声......
从来没有这么“大面积”接触山西人,发现他们特别可爱,直爽热情。不少人是第一次出国,带了好多好吃的,我开玩笑说他们带了“半个超市”。当提醒他们澳洲有严格的检疫规定,很多食品都是不能带进澳洲的时候,他们就热情地请我吃,还说“你是咱们的人,你帮咱带进去好吗?”
另外,山西人说话短而精,你看,简简单单的“他们”“咱们”就把澳洲或者西方人与咱中国人分开了。多形象!
好像有一个相声(侯宝林?)就讲过山西人这种讲话特点:说是一个人半夜起床上厕所,他的兄弟被吵醒,然后俩人之间的对话。北京人就会啰里啰唆地说,“这是谁呀,半夜三更的?”“是我。”“呵,是您哪,大哥,这么晚了,起来干嘛呀?”“没什么事儿,我解个手儿。”可要换了山西人,只用四个字就解决了。山西人会说“谁?”“我。”(注意,是用山西口音)“咋?”“尿。”
这个“他们”与“咱们”的对话,还真让我震撼。是呵,我很少想过这个问题:去国多年,换了住址和身份,但黄头发黄皮肤黑眼睛,中华文化是镶嵌在骨头里的永久印记,那么,我到底是“他们”还是“咱们”?
今天的世界,地球村的概念愈来愈清晰。“故土”“老乡”等地域性的定义愈来愈模糊了。但我们还是要在很多时候,懂得自己是“他们”还是“咱们”。起码在文化和语言的传承上要分个“他们”和“咱们”,但无论是他们还是咱们,都有个共同的名称叫人类,所以,“他们”和“咱们”之间彼此尊重,生活才精彩
期待着见到更多“咱们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