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一个节目里倾听齐秦演绎的台语版的“雨夜花”。齐秦稳稳地声韵将这首广为传唱的老歌再次带到了我的世界里。钝斧劈柴,闷声发力,湿竹拢火,于嘹亮处见曲折。比较一下齐秦96年纯情歌专辑收录的同一支歌,我更喜欢现在的版本。沧桑也是可以唱出来的。尤其是在沉静的夜,锁好的门,靠在躺椅上。绝妙的是,这是首台语歌曲,对于我来讲如果只听演唱是完全无法理解歌词的含义。但也许是闽南方言独特的发音,让我更投入的去体会音乐本身的东西。齐秦放慢节奏的孤寂悲凉的曲调完美的展示了这首歌曲的含义,歌词内容反而并不重要了。
一首打动自己的歌,在现在的年龄是弥足珍贵的。于是借着余音绕耳,在网上搜索这首歌的前世今生。不出所料,此曲果然是有来历的。同另外一首我喜欢的“送别”一样,原曲也是来自一首儿歌(看来确实是时候还我儿歌三百首了)。起初是由台湾日治时期的名作曲家邓雨贤创作的一首儿歌,叫“春天”。在网上没有查到这首儿歌。但可以想象在当时这首歌的曲调应该也是广为流传的。词作者周添旺,当时在台湾古仑美亚唱片公司工作。一次在夜店里遇到一位天涯歌女,周有感其悲苦的经历,以“春天”曲调加以改编并重新填词,命名为“雨夜花”。
这首歌在创作之初就被广为传唱,并在不同时期被改变成各种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语言。先是在1938年被改编成日本的军歌,后来传到日本本土,出现日文版的“雨夜之花”。40年左右传到大陆,出现国语版的“夜雨花”。之后在93年罗大佑的音乐工场3儿童乐园里又出现了林夕填词的“四季歌”。再之后又出现了母亲颂版的夜雨花和周云蓬台湾老兵版的夜雨花。
至于翻唱这首歌的人就更多了。我相信几乎所有的台湾歌手都演绎过。除了齐秦,我还在网上听过台语歌后江蕙版的,邓丽君的经典台语版和日文版,罗大佑与伍佰的吉他弹唱版,34年录音的纯纯的原唱版,还有蔡幸娟的“四月望雨”。太多了....
最入耳的還是齊秦的台語“斷聲版”和黃耀明的粵語「四季歌」。林夕的歌詞確實很棒,飄逸卻不飄散。各段歌詞有跳躍,意境卻是連續的。從前聽過林夕填詞的歌,沒有一首會如這首歌一樣讓我驚喜。把歌詞翻下來,仔細的讀。
“紅日微風吹幼苗
雲內歸鳥知春曉
哪個愛做夢 一覺醒來
床畔蝴蝶飛走了
船在橋底輕快搖
橋上風雨知多少
半唱半和 一首歌謠
湖上荷花初開了
四季似歌有冷暖
來又復去爭分秒
又似風車轉到停不了
令你的心在跳
橋下流水趕退潮
黃葉風裡輕輕跳
快快抱月睡 星星閃耀
凝望誰家偷偷笑
何地柛仙把扇搖
留下霜雪知多少
螞蟻有洞穴 家有一個門
門外狂風呼呼叫
四段主歌,一段副歌。每一段的歌詞都是輕巧靈動,似涼風,溪水,青煙,樹影,孩童的笑臉,歸家的路。不知道林夕在創作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不知道這個生活在鋼筋水泥世界里的港仔有沒有去過美麗的江南小鎮。反正我沒去過,反正我在這段歌詞中看到了江南小鎮。看到了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走在男生的後面,一路跟隨,心裡懷著喜悅。她的周围有蝴蝶翻飛,燕子相逐,小橋流水,烏篷船,綿綿細雨下的荷花塘,而她的眼中却只有不远处紧跟的背影。走到了街拐角,女孩戀戀不捨的凝望著背影,懷抱著課本回到家裡,坐在窗前,看落叶随风飘下。躺在床上,默默无语,月亮出来了,星星闪耀,仍旧凝望幻象中的背影,甜甜睡去...
四季随表针嘀嗒轮转,时光却流逝不回。女孩儿在睡梦中醒来,心事如风车般转不停,他有没有也在想我?空寂的夜晚好像刮起了北风,呼呼的吹过了屋檐。冬天的布景在女孩儿的脑中出现,霜雪挂住树枝,银白色,亮晶晶,就是那童话中的森林....
再回到“雨夜花”这首歌。齐秦在唱到“花谢落土不再回”这一句的时候,最后三个字的发音完完全全是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夹杂在浓浓的台语歌词里面显得是那么的不一样。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三个字齐秦要变回国语发音呢?是齐秦有意为之吗?于是我又翻听邓丽君和江蕙的版本,发现在她们的演唱中“不再回”这三个字也是接近国语发音的。难道在台语里这几个字的发音和普通话是一样的吗?有疑问就去谷歌一下,原来在台语里声母“b"都是发音成“p"的音,而“z"和“h"的发音是与普通话相一致的。在韵母里面“u”,“ui",“ai"是和普通话发音一致,而“ua”的发音要更接近“ui”。这样“不再回”在台语里就会读成“Pu Zai Hui". “花落土”的发音就接近"Hui Lou Tu".
最后说一下“四季歌”里的那一段副歌的创作。之前有人说“四季歌”里面的副歌部分,就是
“四季似歌有冷暖
來又復去爭分秒
又似風車轉到停不了
令你的心在跳”
这一段的旋律是出自罗大佑的编曲。因为在之前不同版本的雨夜花里面都没有听到这一段旋律。但是罗大佑本人却从未说过他为“四季歌”创作过这段副歌,在音乐工厂3的专辑里,罗大佑也只是作为监制的身份。这种说法最初来自于黄耀明在一次演唱会上提到四季歌的副歌部分是罗大佑的编曲。实际上,在夜雨花最初的纯纯演唱的版本就已经有了这一段副歌的过门儿。如今林夕为这段过门填上词,穿起了四段主歌。四季的交替犹如风车的轮转,时光的流逝伴随着我们的青春一去不回头。配合的精彩!四季如歌,歌有传奇......
一首打动自己的歌,在现在的年龄是弥足珍贵的。于是借着余音绕耳,在网上搜索这首歌的前世今生。不出所料,此曲果然是有来历的。同另外一首我喜欢的“送别”一样,原曲也是来自一首儿歌(看来确实是时候还我儿歌三百首了)。起初是由台湾日治时期的名作曲家邓雨贤创作的一首儿歌,叫“春天”。在网上没有查到这首儿歌。但可以想象在当时这首歌的曲调应该也是广为流传的。词作者周添旺,当时在台湾古仑美亚唱片公司工作。一次在夜店里遇到一位天涯歌女,周有感其悲苦的经历,以“春天”曲调加以改编并重新填词,命名为“雨夜花”。
这首歌在创作之初就被广为传唱,并在不同时期被改变成各种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语言。先是在1938年被改编成日本的军歌,后来传到日本本土,出现日文版的“雨夜之花”。40年左右传到大陆,出现国语版的“夜雨花”。之后在93年罗大佑的音乐工场3儿童乐园里又出现了林夕填词的“四季歌”。再之后又出现了母亲颂版的夜雨花和周云蓬台湾老兵版的夜雨花。
至于翻唱这首歌的人就更多了。我相信几乎所有的台湾歌手都演绎过。除了齐秦,我还在网上听过台语歌后江蕙版的,邓丽君的经典台语版和日文版,罗大佑与伍佰的吉他弹唱版,34年录音的纯纯的原唱版,还有蔡幸娟的“四月望雨”。太多了....
最入耳的還是齊秦的台語“斷聲版”和黃耀明的粵語「四季歌」。林夕的歌詞確實很棒,飄逸卻不飄散。各段歌詞有跳躍,意境卻是連續的。從前聽過林夕填詞的歌,沒有一首會如這首歌一樣讓我驚喜。把歌詞翻下來,仔細的讀。
“紅日微風吹幼苗
雲內歸鳥知春曉
哪個愛做夢 一覺醒來
床畔蝴蝶飛走了
船在橋底輕快搖
橋上風雨知多少
半唱半和 一首歌謠
湖上荷花初開了
四季似歌有冷暖
來又復去爭分秒
又似風車轉到停不了
令你的心在跳
橋下流水趕退潮
黃葉風裡輕輕跳
快快抱月睡 星星閃耀
凝望誰家偷偷笑
何地柛仙把扇搖
留下霜雪知多少
螞蟻有洞穴 家有一個門
門外狂風呼呼叫
四段主歌,一段副歌。每一段的歌詞都是輕巧靈動,似涼風,溪水,青煙,樹影,孩童的笑臉,歸家的路。不知道林夕在創作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不知道這個生活在鋼筋水泥世界里的港仔有沒有去過美麗的江南小鎮。反正我沒去過,反正我在這段歌詞中看到了江南小鎮。看到了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走在男生的後面,一路跟隨,心裡懷著喜悅。她的周围有蝴蝶翻飛,燕子相逐,小橋流水,烏篷船,綿綿細雨下的荷花塘,而她的眼中却只有不远处紧跟的背影。走到了街拐角,女孩戀戀不捨的凝望著背影,懷抱著課本回到家裡,坐在窗前,看落叶随风飘下。躺在床上,默默无语,月亮出来了,星星闪耀,仍旧凝望幻象中的背影,甜甜睡去...
四季随表针嘀嗒轮转,时光却流逝不回。女孩儿在睡梦中醒来,心事如风车般转不停,他有没有也在想我?空寂的夜晚好像刮起了北风,呼呼的吹过了屋檐。冬天的布景在女孩儿的脑中出现,霜雪挂住树枝,银白色,亮晶晶,就是那童话中的森林....
再回到“雨夜花”这首歌。齐秦在唱到“花谢落土不再回”这一句的时候,最后三个字的发音完完全全是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夹杂在浓浓的台语歌词里面显得是那么的不一样。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三个字齐秦要变回国语发音呢?是齐秦有意为之吗?于是我又翻听邓丽君和江蕙的版本,发现在她们的演唱中“不再回”这三个字也是接近国语发音的。难道在台语里这几个字的发音和普通话是一样的吗?有疑问就去谷歌一下,原来在台语里声母“b"都是发音成“p"的音,而“z"和“h"的发音是与普通话相一致的。在韵母里面“u”,“ui",“ai"是和普通话发音一致,而“ua”的发音要更接近“ui”。这样“不再回”在台语里就会读成“Pu Zai Hui". “花落土”的发音就接近"Hui Lou Tu".
最后说一下“四季歌”里的那一段副歌的创作。之前有人说“四季歌”里面的副歌部分,就是
“四季似歌有冷暖
來又復去爭分秒
又似風車轉到停不了
令你的心在跳”
这一段的旋律是出自罗大佑的编曲。因为在之前不同版本的雨夜花里面都没有听到这一段旋律。但是罗大佑本人却从未说过他为“四季歌”创作过这段副歌,在音乐工厂3的专辑里,罗大佑也只是作为监制的身份。这种说法最初来自于黄耀明在一次演唱会上提到四季歌的副歌部分是罗大佑的编曲。实际上,在夜雨花最初的纯纯演唱的版本就已经有了这一段副歌的过门儿。如今林夕为这段过门填上词,穿起了四段主歌。四季的交替犹如风车的轮转,时光的流逝伴随着我们的青春一去不回头。配合的精彩!四季如歌,歌有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