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欢祭(那位写下优美文字,用人生智慧激励人的作家林清玄走了)

一位喜爱琴棋诗书画联茶花,生活在世外桃源的凡夫俗子一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那位写下优美文字,用人生智慧激励人的作家林清玄走了,作为他的一名最普通读者,特写几个字以作纪念。

 

image.jpeg

(清欢,书法富春江南)

 

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文 | 曾颖(作家)

林清玄先生走了。临行前,用微博向这个世界做了最后的告别:“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他的这篇告别语,让我想起一句歌词:“花儿的翅膀,到死亡才懂得飞翔。”这样的场景,无疑是凄美而令人伤感的。对世界一生充满好奇和向往的林先生,将他最后的感悟,也告知了我们。

这样的告别,无疑是属于林清玄式的——清淡,悲悯,求索,领悟,并且不忘记分享。

他一生都在寻找安顿灵魂的方法,并且将所获的觉悟分享给喜爱他的读者们,让他们在滚滚红尘中,身体力行地去体会到清凉与美好——这种美好,存在于一山一水中,一草一木中,阳光的味道和饮者的醉与醒中……

他把自己对世间有何种期待,孜孜不倦地写下来,送到人们的眼中和心中,将人们暂时被遮蔽的智慧,重新释放出来。

他的悟,不是让人们压抑一切愿望,逃避内心的真实感受,变成一片静若止水的枯叶,而是希望人们用慧眼去认识世间的一切美好和丑恶,认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有热爱生活的勇气。

在林清玄先生的文字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如果内心的蝴蝶从未苏醒,枯叶蝶的一生,也只不过是一片无言的枯叶”。

在当下的世界,越来越丰富的物质并没有缓解我们的欲望;越来越先进的传播方式,更没有缓解我们对未知的恐慌和焦虑。我们身处的世界变得更复杂更浮躁,而个体的生命,在越来越庞大杂乱的世界面前变得更渺小更不知所以。

如今,他离开了,但是仍没有忘记给他的读者留下一片永远的清凉剂——别忘了飞。对于世人,他永怀一种悲悯。这或许正是作家与文字匠人的区别。

而正是基于这种悲悯,他的那些娓娓道来的文字才颇受世人欢迎。许多人,是将他作为安慰心灵的药在读。

当然,他身上并非没有争议。

喜爱他的人,会赞叹他像红尘俗世中烈火烹油般的欲望火海中的清凉明灯,救自己走向一片清静安宁之路;不喜欢他的人,会批评他回避世间所有的锐度和矛盾,像一个借人们的焦虑发财的鸡汤贩子。

崇拜他的人,会认为他的文字和修炼,都达到了东方美学的完美境界;而贬驳他的人,则会觉得他离经典意义的文学相去甚远……

而这一切,是不是事实,只有留待喜欢辩论的人们,去凑一个永远没有结果的热闹,如同这几个月来,先后离开的金庸、二月河、李咏等人所受到的待遇一样。

这是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不擅长告别。让我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温一壶月光,以李清照的淡,以柳永的甜,以东坡的烈,以放翁的壮怀激烈,以陶渊明和李白的浓淡皆宜,敬清玄先生,也敬我们身上依旧还会为一位作家的文字和身世感动的情怀。 

 

以下图片摘自林清玄先生的演讲:《不怕人生的转弯》

清净之莲
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边,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
  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年老的老妇曾经也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偶尔在路上的行人陆桥站住,俯视着在陆桥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串的车流,却感觉到那样的奔驰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这时我会想, 到底哪里是起点?而何处者终站呢?
  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的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像极了凤凰花,却比凤凰花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我会想, 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偶尔在静寂的夜里,听到邻人饲养的猫在屋顶上为情欲追逐,互相惨烈地嘶叫,让人的汗毛都为之竖立,这时我会想,动物的情欲是如此的粗糙,但如果我们站在比较细腻的高点来回观人类,人不也是那样粗糙的动物吗?
  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开出了一句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么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
  偶尔……
  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  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
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
 

《從食物看人的性格》 文:林清玄  誦:Bobo

有時候生活清淡到自己都吃驚起來了。尤其對食物的欲望差不多完全超脫出來,麵對別人都認為是很好的食物,一點也不感到動心。反而在大街小巷裏自己發現一些毫不起眼的東西,有驚豔的感覺,並慢慢品味出一種哲學,正如我常說的,好東西不一定貴,平淡的東西也自有滋味。

在台北四維路一條陰暗的巷子裏,有好幾家山東老鄉開的饅頭鋪子,說是鋪子是由於它實在夠小,往往老板就是掌櫃,也是蒸饅頭的人。這些饅頭鋪子,早午各開灰淮危?_坏臅r候水氣彌漫,一些嗜吃饅頭的老鄉早就排隊等在外麵了。

熱騰騰、有勁道的山東大饅頭,一個才五塊錢,那剛從粚媳焕习宓拇笫肿コ鰜淼酿z頭,有一種傳統鄉野的香氣,非常的美味,也非常之結實,尋常一般人一餐也吃不了這樣一個饅頭。我是把饅頭當點心吃的,那純樸的麥香令人回味,有時走很遠的路,隻是去買一個饅頭。

這巷子裏的饅頭大概是台北最好的饅頭了,隻可惜被人遺忘。有的饅頭店兼賣素油餅,大大的一張,可蒸、可煎、可烤,和稀飯吃時,真是人間美味。

說到油餅,在頂好市場後麵,有一家賣餃子的北平館,出名的是“手抓餅”,那餅烤出來時用籃子盛著,餅是整個挑鬆的,又綿又香,用手一把一把抓著吃。我偶爾路過,就買兩張餅回家,邊喝水仙茶,抓著餅吃,如果遇到下雨的日子,就更覺得那抓餅有難言的滋味,仿佛是雨中青翠生出的嫩芽一樣。

說到水仙茶,是在信義路的路攤尋到的,對於喝慣了茉莉香片的人,水仙茶更是往上拔高,如同坐在山頂上聽瀑,水仙入茶而不失其味,猶保有潔白清香的氣質,沒喝過的人真是難以想像。

水仙茶是好,有一個朋友做的凍頂豆腐更好。他以上好的凍頂烏龍茶清燜硬豆腐,到豆腐成金黃色時撈起來,切成一方一方,用白瓷盤裝著,吃時配著鹹酥花生,品嚐這樣的豆腐,坐在大樓裏就像坐在野草地上,有清冽之香。

有時食物也能像繪畫中的扇麵,或文章裏的小品,音樂裏的小提琴獨奏,格局雖小,慧心卻十分充盈。凍頂豆腐是如此,在南門市場有一家南北貨行賣的“桂花醬”也是如此,那桂花醬用一隻拇指大的小瓶裝著,真是小得不可思議,但一打開桂花香猛然自瓶中醒來,細細的桂花瓣還像活著,隻是在寶瓶裏睡著了。

桂花醬可以加在任何飲料或茶水,加的時候以竹簽挑出一滴,一杯水就全被香味所濡染,像秋天庭院中桂花盛放時,空氣都流滿花香。我隻知道桂花醬中有蜜、有梅子、有桂花,卻不知如何做成,問到老板,他笑而不答。“莫非是祖傳的秘方嗎?”心裏起了這樣的念頭,卻也不想細問了。

桂花醬如果是工筆,“決明子”就是寫意了。在仁愛路上有時會遇到一位老先生賣“決明子”,挑兩個大籃用白布覆著,前一籃寫“決明子”,後一籃寫“中國咖啡”。賣的時候用一隻長長的木杓,頗有古意。

聽說“決明子”是山上的草本灌木,子熟了以後熱炒,衝泡有明目滋腎的功效,不過我買決明子隻是喜歡老先生買賣的方式。並且使我想起幼年時代在山上采決明子的情景,在台灣鄉下,決明子喚做“米仔茶”,夏夜喝的時候總是配著滿天的螢火入喉。

對於能想出一些奇特的方法做出清雅食物的人,我總感到佩服,在師大路巷子裏有一家賣酸酪的店,老板告訴我,他從前實驗做酸酪時,認了使乳酪發酵,把乳酪放在鍋中,用棉被裹著,夜裏還抱著睡覺,後來他才找出做酸酪最好的溫度與時間。他現在當然不用棉被了,不過他做的酸酪又白又細真像棉花一般,入口成泉,若不是早年抱棉被,恐怕沒有這種火候。

那優美的酸酪要配什麽呢?八德路一家醫院餐廳裏賣的全黑麥麵包,或是絕配。那黑麥麵包不像別的麵包是幹透的,裏麵含著一些有濃香的水分,有一次問了廚子,才知道是以黑麥和麥芽做成,麥芽是有水分的,才使那裏的黑麥麵包一枝獨秀,想出加麥芽的廚子,胸中自有一株麥芽。

食物原是如此,人總是選著自己的喜好,這喜好往往與自己的性格和本質十分接近,所以從一個人的食物可以看出他的人格。

但也不盡然,在通化街巷裏有一個小攤,擺兩個大缸,右邊一缸賣“蜜茶”,左邊一缸賣“苦茶”,蜜茶是甜到了頂,苦茶是苦到了底,有人愛甜,卻又有人愛那樣的苦。

“還有一種人,他先喝一杯苦茶,再喝一杯蜜茶,兩種都要嚐嚐。”老板說,不過他也笑了:“可就沒看過先喝蜜茶再喝苦茶的人,可見世人都愛先苦後甘,不喜歡先甘後苦吧!”

後來,我成了第一個先喝蜜茶,再喝苦茶的人,老板著急地問我感想如何?

“喝苦茶時,特別能回味蜜茶的滋味。”我說,我們兩人都大笑起來。

旁邊圍觀的人都為我歡欣的鼓掌。

(以下附录摘自百度百科)

林清玄,1953年出生,中国台湾地区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曾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海外网 魏雪巍)

 

 

附:

林清玄散文精选《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介绍]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文章曾多次入选大中小学教材,还曾被收入高考语文试卷,是国际华文世界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是林清玄经典散文集,甄选林清玄极致美文。选篇包括《白雪少年》《鸳鸯香炉》等经久流传的典藏篇目,也包含高考阅读试题《红心番薯》等经典作品,还有入选各地试卷的《枯萎的桃花心木》《生命的化妆》等篇目。

在书中,他谈论亲情,谈论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母亲在萤火下的面庞,父亲从乡间带来的蔬菜种子,路边小店飘出的歌声,都让他从中汲取绵密的温柔力量。

 

愿远行人都看到最美的风景,愿归来者终等到最暖的灯火。

富春江南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禀告领导,小的不知道。但是他的一句话很有名:愿你归来依然是少年。台湾有好几位作家都很棒。民国之前的不算,当代的三毛、李敖、林清玄、琼瑶、席慕容等都是我最喜欢的几位作家。
晓青 发表评论于
你的书法真漂亮!文感人!他年纪不大,怎么就走了,喜欢他的散文。
一路走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