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科技产品,记忆中唯有电脑及网络通讯技术,中国是与世界大致同步的。
我最早接触电脑,是1983年高考前,高中组织到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参观。那时的计算机有一个房间大,输入端是有很多针孔的纸(或塑料)带子。当时没有任何电脑知识,看得稀里糊涂。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应该还没有编程语言,纸带子上的孔表示“0”“1”,是编程命令。
再次接触电脑,已经是在大学5年级的计算机课了,学的是basic语言。一大堆“if “,”go”之类的,考试时记得要用语言在屏幕上打出一个图案。那时候,社会上已开始流行日本的游戏机,“魂斗罗”之类的,还有下棋游戏。中国象棋软件的棋力还是有点厉害的,据说这些都是用编程语言写出来的。因此那时见到学计算机的同学,须仰视才行。
我舅舅是个大学教授,在90年代初已开始用电脑写书了,他说好处是容易偏辑,而且可以打印出来。他那时已经有个手提电脑了,具体配置我也不懂,觉得挺酷的!
95年我读研究生时,又有电脑课。这时学的是DOS,办公软件WPS,数据库软件(好像叫dBase)。这时电脑开始进入家用了,也有了很多的功能。最早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好像是486,那时的操作系统是命令输入型的Dos,非常麻烦,很多软件运行前需要启动不同的开机设置,记得是两组bat命令。有的时候多了个空格,就不能正常执行命令。软件经常出现崩溃故障,重启重装是常有的事,毎个人都备一把启动软盘。有时候反复重装到半夜都不工作,只能搬着电脑到店里。懂电脑的专家是很吃香的。
大量的盗版光盘是电脑热兴起的重要原因。在上海复旦大学附近的五角场有很多摊点,95年时要100元一张,到00年只要5元一张了 ,内容既有软件,也有游戏,更有各种电影,包括成人电影。在Dos下无法看电影,须有新式的windows软件,记得最早的是win32。当时的电脑都是同时装Dos和windows,可以很容易地互相切换。从大约97年起,出现了革命性的win95,以后Dos就逐渐地淘汰了。
电脑配置的进步也是很快的,95年的电脑内存小于1M,硬盘小于100M,到2000年,内存上100M,硬盘标配4G.现在内存基配4G了,由于网速快了,硬盘倒反而无所谓了。
第一次知道网络,大约在95年。那时候中国穷,做实验经常要向外国实验室求赠试剂质粒之类的。写信往返就要几个月,听说外国人都用电邮,文章上也都留有每个作者的电邮地址,就通过图书馆发了十几封,每封图书馆收5元钱。好在有个作者给我寄来了质粒,也还算够本。
到98年左右,电信开通网络了,是通过电话拨号的,要装个modem.那东西被译成猫,因为每次拨号时,会发出一阵阵的令人烦躁的声音,就象猫叫春一样。那时的网速很慢,只能传传文本之类的。Wifi还没有,但那时已有无线传输的方法了,就是通过手机拨号接通,再由手机和电脑红外联接,就能用电脑上网了。我在火车上用过这方法发过电邮!
电脑及网络技术,是最近30年人类在科技方面最大的发明,深刻地改变了世界。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亲身同步经历的新技术,而且它还远未成熟。60年代的汽车和现在的区别不大,买一辆汽车用上十年也没明显落后。但90年代的电脑和现在的怎么能比呢,一台电脑买上一年就已经落后了。能亲历信息时代,也是一种幸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