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鸿爪土耳其(六)
科尼亚-阿斯潘多斯(Aspendos)遗址-安塔利亚(Antalya)-法塞利斯(Phaselis)
遗址-卡什(Kas)-希拉波利斯(Hierapolis)遗址
从科尼亚到安塔利亚大约三百零二公里。
阿斯潘多斯的希腊-罗马露天剧场以及古城遗址在安塔利亚以东四十公里处。剧场建于公元155年,能容纳一万二千观众。在历史的长河里,那剧场曾被用作往来商贾的骆驼队驿站和塞尔柱王朝的行宫。
如今那里每年在春夏之交举办国际歌剧和芭蕾艺术节。
阿斯潘多斯露天剧场。
阿斯潘多斯露天剧场后的山坡上是只经过初步清理的古城废墟,可惜那好大一片的乱石颓壁不在旅游团的行程之内,我只能冲刺而上,冲刺而下,真正的走马观花,还因为迟到而挨了导游一顿埋怨。
阿斯潘多斯古城里的教堂废墟。
作为大多数罗马城市必备的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在阿斯潘多斯露天剧场附近还能看到引水渡槽的遗迹。
安塔利亚是土耳其在地中海沿岸最大的城市,终年吸引国际游客、尤其是欧洲游客无数。
公元前二世纪问世的罗马希德里克(Hidirlik)塔。
Kesik清真寺宣礼塔。此地原是公元二世纪时的一个罗马神庙,七世纪时神庙变成了拜占庭教堂,十三世纪时教堂又变成了伊斯兰清真寺,宣礼塔就是那时添加的。清真寺在1800年毁于大火,于是只剩下了孤独的宣礼塔。
安塔利亚港口。
安塔利亚的水果店。
从安塔利亚沿海岸线往南六十公里是希腊-罗马古城法塞利斯的遗址。
法塞利斯一度是往来于希腊、埃及、亚洲和腓尼基(Phoenicia)之间的商船频繁造访的港口,海上贸易带来的旺盛人气和巨大财富造就了下图中的通衢大道以及大道两旁密集的商铺、库房、公共浴堂以及露天剧场等。
法塞利斯宽达二十四米的主干道废墟。
从近旁七十米高的山坡上引水入城的渡槽遗迹。
爱清凉的游客。
卡什位于法塞利斯西一百二十公里处。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它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自那以后,英国人、德国人和其他游客蜂拥而来,使它成了一个休闲胜地。
卡什。
卡什近郊山坡上的利西亚(Lycia)人的石窟古墓。利西亚是位于小亚细亚西南角的一个古国,后来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
卡什旅游的卖点除了海滨,主要是潜水,那里有许多潜水旅行社和潜水学校。
不过我们到卡什,既不是为了在海滩上暴晒,更不是为了潜水,我们是冲在卡什东面约四十五公里处的卡勒科艾(Kalekoy)村以及克科瓦(Kekova)岛的“沉没的城市”等景点而去的。
从水上抵达卡勒科艾村以前经过的“沉没的城市”一角。
卡勒科艾村码头。
以爱琴海上的罗德斯岛为大本营的圣约翰骑士团十字军在中世纪时为抵御盘踞在附近的科克瓦岛上的阿拉伯人的骚扰而修筑的卡勒科艾要塞。
卡勒科艾要塞下的利西亚墓地。
从卡勒科艾村出发、历时六个小时的地中海水上游令人心旷神怡,除了蓝天碧海和触手可及的千年古迹,周围还有非常养眼的俊男靓女。
科克瓦岛北岸。这里曾是利西亚人的城市Dolchiste,公元二世纪时部分城区因地震而没入水下,拜占庭时代一度重建,终因阿拉伯人不断的威胁骚扰而彻底放弃。
科克瓦岛“沉没的城市”。
拜占庭教堂废墟。
阳光下的青春。
在从卡什去帕穆克卡莱(Pamukkale)旁的希拉波利斯遗址的途中,我们经过一个小小的沙滩,导游说那是那一带最著名的沙滩。同伴中的澳大利亚人不约而同地相视哑然失笑。
土耳其人引以为傲的沙滩。
导游又说,1996年时这一带发生地震,海上突然冒出了一块五米高的礁石。土耳其和希腊两国为了争夺那新生礁石的主权,剑拔弩张,战争迫在眉睫。几天后发生余震,礁石又消失了,于是一切归于平静。
那个故事很有趣,可惜那跟旅行中听到的大多数趣事一样,只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希土两国在1996年确实走到过战争的边缘,不过并不是由于什么现而复隐的礁石。
1995年12月26日,一艘土耳其货船在一个名为Imia的希腊小岛搁浅,赶来救助的希腊拖船将其送回了七公里以外的土耳其海岸,但双方船长对出事地点的领土主权各持己见,双方政府随之互相声明反驳抗议。1996年1月20日,一家希腊杂志报道了此事,几天后附近岛屿上的希腊爱国人士去Imia竖了根旗杆,升起了希腊国旗。作为反击,一家土耳其报纸的几个爱国记者乘直升机飞到岛上,用土耳其国旗换下了希腊国旗。他们在电视上播放了换旗的全过程,本来微不足道的领土纠纷嘴炮因而演变成了举国瞩目的重大事件。
在希腊出动海军又换上了希腊国旗以后,局势顿时紧张起来,双方的海军舰艇开始向那片海域集结,双方的特种兵部队分别登陆岛上两端(希腊人因为直升机失事,还死了三个军官),同时土耳其在塞浦路斯的装甲部队也开始向希腊控制区移动。
Imia岛由两个岛组成,总面积约四十平方公里,岛上无人居住,没有港口,周围水域没有石油天然气和任何矿藏。换句话说,那就是地中海(爱琴海)上两块毫无价值的大石头,而希腊和土耳其则是北约军事集团的盟国。
希腊对Imia岛的主权有好几个国际条约白纸黑字的支持,加上在1985年以前,土耳其的地图上也明白无误地标示着两国的水上分界线在Imia岛与土耳其海岸的中间,因而国际舆论都偏向于希腊。
最后在“国际警察”美国人的调停下,希土双方“刀枪入库”,一场危机得以消弭。
不过希土两国在那一片海上为领土、领海和领空权的争执恐怕永远不会停止。
在去年的希腊游记里,我曾提到希腊军队的规模在世界上占第十五位,当时有读者对之表示怀疑。其实与土耳其这样虎视眈眈的大国为邻,我相信在雅典有些人难免会终年枕戈待旦的。
另一方面,据我们的导游介绍,土耳其民众从不把希腊人视作敌人,在事实上,去爱琴海上的希腊岛屿度假是土耳其老百姓的家常便饭。
希拉波利斯遗址是又一个世界遗产。
在公元前二世纪,希拉波利斯大概类似今天的温泉度假村。一些精明的医生又把它开发成了以泡温泉为主要手段的医疗中心。两次地震几乎把希拉波利斯夷为平地以后,罗马人在公元二三世纪之交的重建基本奠定了目前我们所见到的规模。
此后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变迁被1354年的大地震划上了句号:厚厚的石灰岩石彻底埋葬了希拉波利斯。
德国考古学家在1887年对那里作了初步发掘。意大利考古团队在1957年以后开始了系统的大规模的发掘。
希拉波利斯遗址一:公共墓地上的石椁。达官贵人们在安享晚年之后老死于此。这个墓地的排场足以证明希拉波利斯当年不下于“北上广深”的繁华富庶。墓地里还有个简陋的当年的“低端人口”角斗士的墓。
希拉波利斯遗址二:大澡堂,里面当年有图书馆和健身房。
希拉波利斯遗址三:中央大道与图密善(Domitian)门。
希拉波利斯遗址四:露天剧场。
希拉波利斯遗址五:圣菲利普就义堂(Martyrium of St Philip)。据说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菲利普因为在希拉波利斯散布“妖言惑语”,甚至成功地说服了罗马总督的夫人加入基督“邪教”,从而极大地激怒了总督,菲利普在这个地方被倒悬着钉在十字架上活活烧死。
希拉波利斯遗址六:世界上大概独一无二的可以游泳的所谓的古迹水池(Antique Pool)。
可惜我没有时间参观希拉波利斯考古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