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有个不太出名的作家叫汪莘 ,几次上书大送中央,指点江山,没人理他,于是看穿了一切,说“孔孟化尘土,秦汉共丘墟。人间美恶如梦,试看几张书”。近千年后,似乎让他说中,秦始皇兵马俑和西汉杨家湾兵马俑,就在国博秦汉展厅的同一间屋子里,彼此守望。
秦汉时期
进秦汉时期的展厅,过了孤零零秦始皇兵马俑就可以看见一群杨家湾兵马俑。这个你肯定不会错过,但是估计没有人会围着看柜子。有时我们不妨以买椟还珠的心态参观国博,其实国博的灯光,展柜,文物保护和布局都有看点,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之一。
以往中国历史博物馆用的是楠木展柜,而改造后的国博古代‘中国陈列’,改用金属展柜,其中有少量进口的高技术德国汉氏展柜(Glasbau-Hahn)。国博认为汉氏展柜柜内微环境控制和强密封性均高于国内同类型产品,所以象龙虎蚌塑,姜寨模型和杨家湾兵马俑用了特别定制超大型的德国汉氏展柜。
特别定制超大型的德国汉氏展柜里的杨家湾兵马俑90件(套),这里国博没有采用传统的平面铺开,而是特意用了高低错落的设计,以体现军阵的气势。
对比下咸阳博物院杨家湾兵马俑西展厅的设计 网图
其中用圆形铜板对骑佣马腹的承托和对步兵佣的固定(步兵佣身上的固定用的铜带都是量身制作)都是国博的得意之处。
嵌贝鹿形青铜镇,西汉,1957年河南省陕县后川出土
古人没有椅子,坐的地方要铺席,土豪又会在大席子上在铺一小席,叫重席。席子的铺放有讲究,《论语》中就说,“席不正不坐”。当初秦孝公听商鞅讲话入神,就向对方靠,自己膝盖超出了自己席子的边缘,席子也随着移动了。席子移动这件事后来进了《史记》,可见古人对席子的看重 。为避免席子乱动,古人就在席子的四角放置镇,用来压住席子。魏晋以后,人们由席地而坐逐渐改变为垂足而坐,席镇逐渐消失。
汉镇绝大多数做成动物形,象熊大和熊二
鹿是汉代喜用的器物造型,因为“鹿”与“禄”音同。完整的一套四枚,为了避免牵挂衣物,镇体的造型往往接近于一个扁圆的半球形。这件卧鹿铜镇,以海南产的带斑点的大货贝充鹿身,形成一个自然的球形,用国博的话讲,就是可以说实用性和装饰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银釦马蹄形漆盒,东汉,山东省莱西县岱野村出土
这个黑糊糊不起眼的马蹄形的盒子,曾是汉朝最高贵的用具。这是个漆盒,盖面用银片镶贴出四叶纹,边沿用银片包镶,外绘云气纹,是汉代妇女盛放梳子、篦等妆具的用器。这件漆盒的匣盖镶有银质四叶,边沿并以银片包镶,内外绘云气纹,就是当时的釦器。
战国以来,木胎漆器越来越薄,为了加固,用金属加固漆器口沿,汉代称其为釦器。汉代漆器昂贵,而其中又以釦器最为高贵。汉代规定,只有皇帝才能用黄金釦器,皇后和太子可以用银釦器。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后来有钱人家也用起了银釦器。
釦器有多贵呐,学者估算过汉代有纹饰的漆杯值三千钱,而釦器价值远超漆杯。中平五年(188年)《雒阳女子房桃支買地券》上说‘地一亩,直钱三千’,这个漆盒可以在东汉一线城市郊县买块儿地。现在把这漆盒那出来买的钱,估计也可以在北京远郊拿块儿地。看来过了快两千年了,也没什么通胀。
秦汉时期陈设中间出口附近 是不能错过的击鼓说唱陶俑,因为太有名了,往往大家就错过了他身边的彩绘陶舞俑,(古代陈列并不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展示文物)
彩绘陶舞俑,西汉,1954年陕西省西安市白家口出土
女俑长发中分,深衣褶袖内露长舞袖。面容清秀,右手长袖飘扬在肩上方;左手后摆,长袖舒展。整件作品,动静结合,是一位恬静内含的长袖舞伎,是汉代雕塑艺术品中的杰作。
西汉虽然承秦制,其实是秦制楚风,刘邦集团都是在楚文化中长大的,西汉的文化艺术受到了楚文化的极大影响,其中楚舞楚歌很流行,废太子企图失败后,刘邦就对失意的戚夫人说:“为我楚舞,我为若楚歌”。长袖舞就是西汉盛行的舞蹈之一,其特点是舞者扬举长袖,忽如烟起,忽如虹飞。
尽管古代中国是基本陈列,但是里面的文物有时也会做调整,不是一成不变。以前这里陈放的是西汉绕襟衣舞俑,1989年出土于徐州驮蓝山楚王墓。网图 彩绘陶舞俑是最近才方上去的,每次去国博,哪怕是在基本陈列,都有意外发现。
说一下这个绕襟衣舞俑,可以看出,绕襟衣舞俑重心严重矢衡,站不住的。徐州博物馆展出的绕襟衣舞俑就要加个柱子。国博考虑如果用明显的外部支撑,就干扰了观众视线,破坏了彩绘陶舞俑特有的飘逸和韵律感,就利用陶俑底部中空的特点,根据失衡比例增加支撑柱加固件的强度,通过隐匿支撑,使观众看到一个干净利落的文物,极大加强了展示性。
公元前223年,秦灭了楚国,可是楚人的飘逸和激越,却始终流淌在大汉的血脉里,也许汉家天子的心中总有一个翘袖折腰,光流转玉的楚地少女在那里起舞歌唱,然后这样越过千年,站在我面前,依旧动人心怀。
更全介绍请看 公众号 guanminj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