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

生活感触、从业札记、杞人忧天、抒放心灵、论天论地、以文会友。。。凡此而已。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

      家人要吃饭,爸妈需打工,四五岁的小英子就像一件行李在亲戚家传来传去。只有一只橘红色的小皮箱,装着英子的家当,陪伴她在亲戚中行走,这一走就是十年。

        那一年,妈妈把英子送到姥姥家,嘱咐英子听老爷的话、听大舅妈的话,不要淘气。妈妈什么时候走的,走的时候流着眼泪一步一回头,英子一概不知,一门心思沉浸在串亲戚的兴奋之中。

       说是姥姥家其实姥姥早就没了,姥爷老了和大舅一家一起生活。大舅在邮局上班,大舅妈在家相夫教子。大舅家有三个孩子,大表哥上班了不在这座城市,大表姐二表哥都上学。家里还有一个庆姥姥,是大舅妈的母亲。她个子不高,穿的虽然很旧但齐齐整整干干净净。庆姥姥好脾气,从来不大声说话。说是有摇头病,总摇头停不下来,耳朵上的耳环也跟着左右摇摆,英子就叫她“摇头姥姥”。平日妈妈也常带英子回姥姥家,所以这个小院子和小院子里的人英子并不陌生。姥爷不上班了,每天推着小车卖一些针头线脑,挣些零花钱。英子来了,姥爷可高兴呢,每天收摊儿回来就把英子叫到他的屋子里,和英子拉大锯、翻绳儿,有时英子就坐在姥爷的腿上爷俩聊天儿。姥爷有一绺长寿眉,英子最喜欢坐在姥爷的腿上揪他的长寿眉,英子揪,姥爷躲,爷孙两个就会乐个没完。有时趁着大舅妈看不见,姥爷会偷偷给英子点好吃的,譬如几粒落花生、一块水果糖、一块点心等。每到这时姥爷就叫英子藏到屋门的后面,叫英子不要说话,快快吃,吃完快走。姥姥家住的是四合院一明两暗的连三间,老爷住房是西边一间。室内房间之间是隔扇儿,上半截都是玻璃窗,窗帘儿白天是敞开的;屋外墙上是两扇大玻璃窗,窗外就是小院。舅妈做饭、表姐表哥们玩耍都在小院里,一抬头屋里的一切都尽收眼底。英子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无论如何也藏不那么严实,姥爷偷偷给英子吃东西的事儿很快就叫大舅妈发现了。那天大舅妈很气的到姥爷屋里抗议:”儿子的孩子和姑奶奶的孩子都是孩子,给吃的您就应该一人一份儿,干嘛给姑奶奶的孩子吃偏食儿?!孩子们在院里撅着嘴不高兴,您不心疼吗!?”姥爷急忙解释:“这个孩子爸妈不在身边,多照顾她一点儿有什么可争的?!”“我不争,可您看看您那孙子,眼泪噗潵儿的,您就忍心吗!?”姥爷不再说话,大舅妈气呼呼地走了。这件事传到英子妈妈耳朵里,趁歇班的日子英子妈妈和大姨儿一起赶到姥姥家。手里提着大兜小包的食品,进门姐俩先跟大嫂赔不是,英子妈妈说:“是我给你们添麻烦了,大嫂照顾爸爸就够受累了,我还把孩子搁你这儿,太没眼力价儿了。我今儿就把英子带走。”摇头姥姥生气了,数落大舅妈:“姑奶奶回娘家事比天大,是贵客登门。二姑娘能把孩子放你这儿,是高看你一眼。再说了,人家是找他姥爷的,你是大嫂,怎麽能这麽事儿妈?!”回过头又对英子妈和大姨儿一个劲儿地道歉:“两位姑奶奶别和她一般见识,别叫孩子走。”又对英子妈妈说:“你和二姐夫都要上班,英子这麽小,你怎麽办?谁还没有个难处的时候。这个孩子可讨喜那,甭理她闹小性儿。我替我姑娘给姑奶奶道罚了,好歹给我个面儿让孩子留下来吧。”英子的大姨儿说:“没事儿,庆娘,我把英子带到我家去。”英子妈妈和大姨儿给摇头姥姥道了谢,嘱咐姥爷几句,拉着英子,提着那只橘红色的小皮箱就离开了姥姥家。

        下一站英子到了大姨儿家。大姨儿家只有三口人,大姨父每天上班,大姨姐天天上学,英子就和大姨儿在家里。大姨儿身体不好,上班上学的走了,大姨儿忙了一早上也累了,就给英子几个玩具让英子自己玩儿,大姨儿躺到床上休息。有时大姨儿会告诉英子:“大姨儿累了,歇一会儿带你去公园玩儿。”一个镇纸、一个万花筒都可以陪伴英子一玩儿就是半天。到了下班时间,只要大姨父一回来大姨儿家立马热闹起来。大姨父喜欢孩子,大姨姐十几岁了有自己的天地了,大姨父自然就觉得寂寞了。寂寞难耐时,一进院门就把自行车铃铛按的山响,同院里的孩子听到铃声就围着大姨父的自行车来到大姨家。大姨父每天下班都要喝酒,叫来孩子们就和孩子围坐在小饭桌旁边,给孩子们一人一个小盘子,把自己就酒的小菜分给孩子们,自己一边喝酒一边给孩子们分菜,像极了咸亨酒店吃酒的孔乙己,不时还逗得孩子一会哭一会笑。为这事儿大姨儿没少和大姨父生气,大姨父我行我素大姨儿也没辙。英子来了,大姨父别提多高兴了,也不再叫院里的孩子了。只是不时故意逗英子着急生气,把英子逗哭了再把她哄笑了,好像英子这一哭一笑间装满了他的快乐。英子来的时候头上梳着两个牛角小辫儿,系上两个蝴蝶结,美气美气的。大姨儿不爱给英子梳小辫儿,嫌麻烦,大姨父就带英子到理发馆剪了一个刘海儿。头上没法扎蝴蝶结了,英子心里本不是很高兴,可大姨父偏偏拿英子的发型呕她。回到家大姨父就问英子:“你知道你理的这是什么头吗?”英子一脸懵懂,摇了摇头,大姨父接着说:“这个头叫马桶盖儿!”之后故意大声嚷嚷:“快来看啊!看这个小孩儿理了一个马桶盖儿。”还觉得不够劲儿,手捂着鼻子说:“这个小姑娘头上顶着一个马桶盖儿,太臭了!太臭了!”直逗得英子哇哇大哭,大姨父笑的前仰后合。气的大姨儿抱起英子一个劲儿数落大姨父:“那麽大人就没点儿正形,爱也没个好爱。你说你老逗孩子干嘛!”大姨父赶紧接过英子抱在怀里,解释说:“英子不哭了,都哭成成小花猫了,太丑了!大姨父逗你玩儿,你剪这个发型叫刘海儿头,小女孩儿都剪这个头型!不信你看姐姐和你是一样不一样?漂亮不?”英子看了一眼大表姐,眼泪还挂在脸上就破涕为笑了。在大姨家英子成了大姨父的小宠物,下了班一眼看不见就满世界找。英子也离不开大姨父,大姨父下班的时间是英子最快乐的时间,所以到大姨父快下班时间她就会跑到门口等着。大姨父是京剧票友,对京剧喜爱到痴迷的地步,每礼拜都得看两三场京剧,看京剧还必须带上大表姐和英子。那个时候没有出租车之类交通工具,出门就得坐三轮车。每次坐三轮车大姨父坐在座椅上,大表姐坐在大姨父腿上,英子只能蹲在前边两只手紧紧把着三轮车坐后面的两根铁棍。天暖和还不错,看看沿街风景,看看来来往往的人,对于整天呆在家里的英子还是挺开心的。到了冬天可就不舒服了,先不说两只小手冷得猴冷,腿也麻酥酥的又不能动弹,多呆一分钟都忍受不了。还不能哭,一哭眼睛就冻上了别提多难受了。坐三轮难受坐一会儿就可以下车,最难受的是听京剧。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的确听京剧活受罪。帽儿戏还好,大都是武戏猴戏,耍枪弄棒,打来打去看个热闹,不时还跟着大姨父鼓鼓掌;看到压轴都是整出大戏,不是一个大胡子唱起来没完,就是女的咿咿呀呀总也不下去。再加上时间晚了英子又睏又累,有时趴在包厢座椅的上睡着了,大姨父还要把她叫醒,叫她好好听戏,英子心里那叫一个烦。大姨父再叫她去看京剧,英子就提条件:“坐三轮我不蹲在前边!”大姨父就说:“你不蹲前边你蹲哪儿?你坐的是三轮,什么叫三轮知道吗?我最大,我花车钱,我当然坐一轮;大姐比你大,大姐就得坐二轮;你最小,你不坐三轮谁坐三轮儿?”英子毕竟还小,大姨父一番理论英子也不知该怎麽办,只能委委屈屈和大姨父坐三轮去看京剧,可心里总在想办法逃离。直到有一天又要去看京剧,英子急了,哭着喊着找妈妈。大姨一个劲儿埋怨大姨父:“你非得把孩子招急了不可!四五岁的孩子让她看京剧,亏你想得出来。我都不爱听咿咿呀呀没完没了的出来进去,何况一个孩子?!”回头对英子说:“英子想妈妈了?没事儿,赶明儿大姨带英子去看妈妈。”

过了几天,大姨带英子到了小姨家去找妈妈。小姨家两个孩子只比英子小一两岁,三个孩子一见如故,玩儿的不亦乐乎,看妈妈的事儿也放一边儿了。小姨精力旺盛,一天到晚不歇息,总有话说,总有事情做。加上在姥姥家小姨最小,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仿佛还没有完全脱离孩子胎,时不时还和孩子们一起玩儿。英子喜欢这里,大姨走的时候左哄右哄英子说什麽也不肯走。大姨说:“小姨孩子多,她照顾不过来。再说你不回去,大姨父想你怎麽办?”,英子一言不发,大姨放心不下大姨父和大表姐只好把英子先放在小姨这里,对英子说:“那你就在小姨这里住几天,我过几天再来接你。”自己一个人先回家去了。

        在小姨这里,英子一住就是八年。稍大一些才知道,如果当年不任性,回到大姨家,英子的一生将会是另外一种安排。英子自己说:这都是命。之后,英子笃信任命随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