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都挺好》轰动了海内外。
故事说的是在苏州,苏姓一家的故事。爸爸苏大强、妈妈赵美兰,他们有三个子女,老大苏明哲、老二苏明成、老三苏明玉。
其实这三个孩子都是很聪明的。
苏明哲考上了清华大学,后来留学到美国斯坦福读书,留在美国做了工程师。
苏名成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任职。
苏明玉是家里的老三,最小。一般来说,最小的在家里应当是最受宠的,加上上边是两个哥哥。但故事中的明玉却没有那么幸运。
她是爸爸妈妈意外的收获,因为她的出生爸爸由老师被贬到了图书馆工作,因为超生了。而明玉的妈妈尤其对明玉看不上眼,是因为她在怀明玉4个月的时候,跟自己一个老相识好上了,这个人在上海工作,他要带她去上海,但由于肚子里的孩子大了,不能做掉了,使得明玉妈妈的美梦破灭了。
明玉妈妈是53年生人,那个年代的人生活并不富裕,虽然他们家经济状况还好,但明玉的舅舅一家从农村跟着姐姐到了苏州,一家人的生活靠着姐姐家。
明玉的妈妈顾自己的弟弟,顾着明哲考学出国,也格外地宠爱着老二明成。唯独明玉,让她见到就生气。明玉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自然觉得对自己不公平,久而久之性格的缺陷、心理的扭曲使得她跟这个家对立了起来。
明玉当时要跟大哥一样考清华大学,学校有补习班,妈妈说没钱让她参加,却给了二哥2000块钱去旅游。明玉要买一本复习题集,因为班里同学都有,就她没有,别的同学又不肯借给她看。妈妈也说没钱。妈妈不同意她去考别的大学,让她去读师范学院,这样学费是免费的。理由是,女孩子家将来是要嫁人的... ...
故事就从一家人围绕着三个孩子的生活,孩子长大后尤其妈妈去世后的风风雨雨中展开了,一直到爸爸患上了老年痴呆。
明玉因为从小生活在不被喜欢的家庭中,脾气很大,她的不讨喜,父母对二哥的格外宠惯,使得她跟二哥的关系从小就很不好。她认为二哥是爸妈的吸血鬼,而二哥依仗父母的宠惯,对妹妹也是从小就欺负,每次他们吵架,妈妈都会偏袒二哥,甚至二哥打明玉,妈妈也是说明玉不对。
家里的生活,是由父母说了算的,妈妈顾着弟弟,偏心哥哥们,这在众多家庭中不罕见,但作为一个母亲,她对明玉的态度确实是很差,在自己最小的女儿面前,她没有一个母亲的态度。
难怪明玉18岁上学离开家后,十年都没有再回过家,直到妈妈突然去世,她才回家。那时候的明玉已经是众城公司的部门总经理,被大家称为明总。
她花了20万给妈妈买了墓地,丧葬费也是她出的。但从美国赶回来的哥哥,却觉得明玉对妈妈的去世一点悲伤都没有。她从机场接了哥哥,一路上讲述着妈妈去世的时候:“在玩麻将,据说还胡得挺大的。”
其实,孩子们跟父母的感情,都是从小一点点培养起来的,不是说你生了孩子孩子就跟你那么亲的,虽然血浓于水。这一家人一地鸡毛的日子,到我们生活中的年年月月,都能说明这一点。
明玉的爸爸妈妈,为了大哥明哲能留学卖了家里老宅的一间房,为了二哥娶媳妇又卖了家里一间老宅。使得十几岁的明玉要跟爸妈住到一间屋里。就不说明玉要读书、要买资料妈妈都不肯出钱了。这样的环境下,明玉如果还能像一个正常孩子那样健康第成长,是不大可能的。虽然结局很好,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结局并不多见。
大哥明哲虽然清华大学毕业,斯坦福大学毕业,但因为回家给妈妈奔丧,还是丢了工作。工作没了就再也不好找了。这时候,家里剩下的爸爸要跟他到美国生活,在大嫂的反对下,没有成行。
明玉出差到美国,无意中知道了大哥失业,通过她的关系,帮大哥找到了一份工作,大哥海归了。大哥不知道是明玉帮助找的工作,一向的老大精神,让大哥忽略了自己小家的生活,在国内给爸爸买房子,三居室的大房子,买全新的家具,给爸爸雇保姆... ...
这一切,让他险些失去了自己的小家,也是在明玉的说教下,最后自己回到了美国,哪怕在家里做奶爸,也愿意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在他辞职离开上海的时候,他才知道,是明玉帮他找的这份工作。
而这段海归经历,尤其这段时间跟家里人的交往,让他知道了自己的老大并不是那么好当的。仅仅有钱也摆平不了家里的矛盾。
很多人对明哲这个角色的安排不认可,其实,我觉得在美国这样的人还是有的,少也是有。在家中的老大有没有能力都要充老大的人更是不少。那种责任感,那种从小父母树立起来的老大的地位,让老大们在日后的生活中承受了不少,也丰富了他们的人生阅历。
我感觉剧中的明哲演得挺好的。他确实具备着老大的素质,能力,他对老大这个角色尽心尽力,付出了他能付出的所有。虽然为了保全自己的小家没有继续留在父亲身边,但就像老二说的,你要是再离婚了,咱们家都成光棍了。
虽然明哲没有完成自己的心愿,但他海归的那段时间,确实让兄妹三人的感情有所修复,让明玉一步步参与到家庭中来,明哲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
大嫂这个人物塑造的其实也挺现实的。很多人说明哲和大嫂没有感情,他们的眼睛从来不看着对方,眼神里没有爱。我觉得也不尽然。
生活在美国的每一个家庭,其实都非常的不容易,虽然看上去当年出国的都应当是人才,后来都成了精英。但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与在国内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要说工作的不稳定性,单说要顾家也会分散很多的精力,双方的父母,兄弟姐妹,还有自己的小日子。
明哲家的房子够大,钱也不会便宜,大家都要这样生活,他们自然不甘落后。就像他在家里爸爸要求什么他就怎么做,完全不顾自己的能力。
如果不是他跟大嫂要两万美金,如果不是大嫂给明玉和二嫂打电话,家里的矛盾还会少点。都说苏大强不好,他在老大的表现中,看到的是老大有得是钱,他作为父亲为什么不能要大一点的房子呢?
生活在海外的很多人,都有着差不多的心理,不能让家人瞧不起自己。所以,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时候,也难以开口说不。使得原本不应当发生的家庭矛盾变得成了家常便饭,更因为生活在国内的人们不知道海外生活的真实情况,只会把个1乘上几来估算生活在国外人的收入,加上想当然的国外养老不愁,看病不愁。所以在父母对海外子女和国内子女的态度上,也出现了不应当有的态度。
我想这些情节的安排,其实也是向国内的人们展示了一些国外生活的真实的一面。那些一味地觉得明哲的状况是在黑老留,是不是应当想想这里面也有积极的作用。让那些不了解国外生活的人们多少知道点残酷的现实,没有什么不好的。至于你生活得风生水起,那不是可以感到更加的幸运吗。
明玉在众城公司的工作,是她的师傅,其实也是她的恩人蒙总给的。
明玉读大学的时候,自己找了推销的工作,一天她推销倒了蒙总头上,蒙总后来收她到了自己工作的公司,做销售。在一笔蒙总不同意的合同中她偷用了公章私自签合同,给公司造成了30万的损失,她悔到要投河。蒙总揽下了责任,被公司辞退。后来自己成立了众城公司,从此明玉一直跟着蒙总在众城打拼,成了蒙总的得力助手。
明玉带到众城的柳青,一直跟明玉关系很好,柳青追求明玉,但明玉不喜欢他。后来柳青因为在公司假报业绩被发现,明玉帮他跟蒙总求情也使得明玉在蒙总心里的形象有所改变。
蒙总是众城公司在先,明玉的心里蒙总、柳青都是她的亲人,众城是她的家。所以,她明知道蒙总的脾气,也还是要尽力帮柳青。甚至不顾蒙总是要把众城交给她跟小蒙的。
很多人看到最后明玉辞职回家照顾换爸爸,也说,其实蒙总也不会永久用她的。我想她如果不辞职,蒙总会用她,但自然也是把公司交给自己的儿子小蒙,她会是小蒙永远的帮手,毕竟蒙总知道明玉对公司的重要,对他的忠诚。
蒙总的太太把自己娘家人安排在了公司,而这些人在公司胡作非为,最后在明玉的帮助下,亲戚们都被踢出了公司,也保住了蒙总的小家。那场蒙总诈病,家人抢权真是精彩。
老二明成跟朱丽丽结婚了,婚前丽丽喜欢明成,因为他处处呵护她,给她买名牌衣服、包包,哄她开心。婚后也一直是这样的。
苏大强有个习惯好记账,把家里从过去的账一直记在本子上。明玉把这些账念给了家人听,当丽丽知道他们在一起花了家里20万的时候,就希望明成跟自己能还上这些钱,以洗清啃老的“罪名”。
这时候,明玉公司正在内斗当口,丽丽公司派丽丽去众城做审计,被明玉当众告知她们的亲属关系,使得审计没有成功。但因此丽丽被公司停职。
明成知道了丽丽的工作是因为明玉丢的,愤怒之下打伤了明玉,被明玉送进了监狱。虽然后又撤诉,在明成的心里对明玉的仇也结下了。
明成一直嫉妒明玉有钱,自己也想以投资迅速赚钱。没想到投资受骗,他还打了丽丽,丽丽跟他也离婚了。一无所有的明成,还被公司开除了。后来明玉知道了情况,帮他找到了工作,从此明成才算改变了对明玉的态度。
丽丽在离开了明成后,爸爸妈妈对她离婚的态度截然不同。当初明成打了明玉,丽丽爸爸很担心丽丽,曾经说如果明成敢打丽丽,就弄死他。丽丽坚信明成爱她都来不及,不会打她的,没想到,她还是挨了明成的打。丽丽的妈妈坚决支持丽丽离婚,而丽丽的爸爸则担心丽丽以后的日子没着落。
其实丽丽被停职后,很快明玉通过蒙总让原来公司给丽丽不但恢复了工作还升了职。当初明玉当众说穿她跟丽丽的关系也是为了公司,如果她过后跟丽丽沟通一下,让丽丽知道不会失业,也就不会发生被明成打的事儿了,那场架伤了彼此,也让家庭矛盾进一步升级。
明成跟丽丽离婚,明成把房子留给的丽丽,后来丽丽听说明成没了工作,把房子卖了,给了一半钱的给明成渡难关,但明成把60万给了爸爸放在房子里。自己租住着房子住,准备参加公司在非洲的项目要去非洲工作两年... ...
明玉从小一肚子委屈,长大了,虽然事业有成,又有蒙总关爱,但毕竟那不是家人。后来她遇到了自己开店的小石,小石来到了明玉的生活中,对明玉的改变起了不小的作用。
他让强悍的明玉找回了女人的味道,让自己暴躁的脾气得已控制。更对自己性格缺陷和心理扭曲有了不少的修复。一个人走进别人的生活,带来的是爱还是恨,带来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对彼此都是很重要的。
这部剧的亮点中,保姆小蔡不可不提。明哲给爸爸买了房子,明玉给爸爸雇保姆,连续三个保姆都被爸爸赶走,明玉实在无能为力了,明哲给爸爸找了一个保姆小蔡,开始爸爸不要,明哲说已经付了三天的钱,不要也不能退钱了。
当三天过后,苏爸爸喜欢上了这个保姆,告诉明哲他要留着这个保姆。保姆很会做,让苏爸爸越来越高兴,但后来发现保姆虚报菜价,从中骗钱,保姆被明玉赶走了。
苏爸爸跑到小蔡家找回了小蔡,答应娶她,并答应把房证上写上她的名字。在三个孩子的强烈反对下,苏爸爸没有跟小蔡结成婚。但,他坚信小蔡是爱他的,于是把房子卖了,把孩子们的钱还了,自己只拿着30万去找小蔡,要住到小蔡宝贝家去。不幸,被小蔡轰了出来。
苏爸爸无家可归了,又没有脸面面对孩子们,于是闹着要跳湖自杀,又大作了一顿。还因血压升高住进了医院。从医院出来后,她住进了明玉家。从此他知道了明玉的生活,也愿意跟明玉生活在一起。
明成确实从小被爸爸妈妈宠惯,但他有他的长处,嘴甜,有眼力见,会哄爸爸妈妈开心。所以,他无论有什么要求,妈妈都尽力满足他,还主动帮助他,资助他,宁肯自己省吃俭用。
明成是这部剧里比较有争议的人物,都觉得他啃老不好,不对。其实,明成虽然花了家里不少钱,但他跟那些啃老的孩子还不完全一样,他回到家总是会问妈妈累不累,还能主动要求帮助妈妈做事儿。妈妈不在了他最难过,明成对妈妈的这份感情是真实的,也不枉妈妈偏疼他一回。
明成对爸爸也是一样的,虽然妈妈去世后爸爸很作,但明成和丽丽对他都很好。真正啃老的人是只肯不吐的,明成不是,他在努力要还当初用了的爸爸妈妈的钱,平日对爸爸也是很好的。自己不会做饭但能叫外卖给爸爸,跟爸爸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也没有对爸爸不好。
如果说明成的父母始终偏疼明成,也是因为明成曾经给与过他们让他们偏疼他的理由。毕竟明成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明哲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就是大学前的时光,也可以说是小时候。而明玉从18岁离开家后,十年没有回家。在家的日子也都是在委屈和跟妈妈作对中度过的,自己没有体会到家的温暖,给父母留下的也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的印象。
明玉的妈妈没有看到明玉的成功,也没有享受到明玉的回馈家庭,明玉的爸爸得出的结论是明玉有得是钱,两儿子都那么不容易,自己得了老年痴呆也不能告诉他们,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了明玉,说:“谁叫你是我女儿呢。”但此时的明玉已经在自己经历中真正地成长起来了。
明哲终于明白小家的重要性,决定辞职回美国,兄妹三人在一家饭店吃饭,为明哲送行。而这家饭店也是明哲当年出国的时候,家里人在这里送他吃饭的地方。
明哲点了螃蟹,明成那时候正是明玉帮忙找到了工作,他把螃蟹转到明玉眼前,让她先拿,眼神里流露出了温暖,从前他见到明玉都是狠狠地瞪她,总是提醒她不是苏家人,不要管苏家事儿。
明哲拿过了明玉的螃蟹,像小时候一样,帮着明玉把螃蟹拆开。明玉那一刻感动了,想起了小时候兄妹三人在一起时候,大哥对自己的关爱,那时候的明玉也有快乐的时光。
这是这部剧非常感人的场景,让人深深体会得到,血是浓于水的,有从小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后来再多的矛盾都会被冲淡,最纯洁的情感还是来自于从小一起长大过程中的那些日子。
人心都是肉长的,明哲回到了美国,明成经过那么多事儿也开始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丽丽,认识明玉了。他决定去非洲吃苦,回来争取晋升的机会,要做一个有事业的男人。
明成走前来到明玉家,把那封明玉让他念的悔过书还给了明玉,跟明玉正式道歉,说了声对不起。明玉的心此时软了,那股用志气硬撑了几十年的劲儿终于放下了。她流着眼泪望着远去的二哥的背影,小声地喊着哥。然后撕碎了那张曾让她非常解恨的她写了要明成念的悔过书。小石走来搂住了明玉,明玉内心有了依靠。
其实明哲和明玉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短,对于明成和丽丽跟爸爸在一起的生活,也没有很多了解,但他们俩只要爸爸告状就会埋怨明成没有照顾好爸爸。尤其明玉带着小时候被二哥欺负留下的对二哥的偏见,始终是认定二哥就是家里的吸血鬼,不孝顺,甚至在她撤回对明成打他后的起诉的时候,要明成当众读她帮明成写的悔过书,要明成承认自己是禽兽不如。
看到明玉看着明哲念那份悔过书的样子,真希望明玉能从此解恨走出那段阴影,但看到明成为了不坐牢忍辱念着那些自己难以接受的“罪状”的时候,也觉得明成也有委屈。至少爸爸是一直跟他生活在一起的,其中的不容易只有明成自己知道。
明玉一家,在当年其实算生活不错的家庭,明哲出国后,每年往家里寄美金,但大都被妈妈接济了舅舅一家。如果说明成啃老有情可原,这舅舅一家也要依靠苏家,是说不过去的。就因为这样,舅舅一家觉得理所当然,在明成借了舅舅3万块钱投资失败后,舅舅一家找上门来,要明成还钱,还要他们保证他们家孩子读书的学费,说这是他们妈妈在世时侯的承诺。
舅舅一家住在明成爸爸家不走,明哲出钱,明成还给他们也不走,非要多给10万才行。明玉听说后,回到家里,把妈妈当年的账本拿出来,一五一十告诉大家,舅舅曾经用了苏家20万。明玉说,再给十万可以,先把欠苏家的20万还了。舅舅一家声称要去法院告苏家,明玉告诉他们,自己有得是钱,可以陪他们。
最后舅舅一家灰溜溜从苏家走了。
当外人来犯的时候,一家人似乎团结了很多,就好像战争能让一个国家团结一样。自此明哲、明成和明玉好像比以前亲了不少。
苏爸爸几十年受老婆的管制,在老婆走了之后,他猛作了一段时间,曾经以为找到了爱情,曾经以为可以享受三个儿女孝顺,但这些在矛盾重重的日子里,让他的梦想一个个破灭了。于是他带着遗憾,走进了可怕的老年痴呆。
他意识到自己的好日子不多了,把远在美国的明哲也叫了回来,他要留遗嘱了。孩子们不知道他已经病了,虽然不情愿,也听了他的话,放下手里的事情,都回来听他的遗嘱。
他总结了自己的一生,把自己仅有的那点钱拿出来,先说明玉从小受了很多委屈,从十八岁开始就没花国家里的钱,这钱应当给明玉,又说明成从小吃家里的最多,应当少得。
但说来说去,还是说回了明玉现在最有钱,明成什么都没有了,这钱最后还是决定都给了明成。这个家庭会议还把丽丽叫来了,苏爸的遗嘱中还希望明成能挽回自己的婚姻。
《都挺好》剧的这个桥段实在是感人,父母的心都一样的,无论他们多么不待见的孩子,总会在他们心里有着一样的位置,他们其实都爱着孩子们的。但如果用钱来衡量,却让我们常常走入误区。
苏爸爸看着明成一无所有,他即使千般地想要用自己一生的积蓄来弥补从小明玉受的委屈,也不能那么去做。因为他看到了明玉的生活,家里连电视机都能从柜子里升起来的,看完了还能再缩回去。他该多激动、多骄傲啊。
明玉不缺他那点钱,但那些钱对于明成来说,可以说能救命。作为爸爸肯定是要让儿子能吃上饱饭,住上自己的房子的。加上丽丽就是因为他们家的经济问题闹得离开了明成。
苏爸爸对明玉一直是呵护的,但因为妈妈的强势,他从来不敢表露。他为了给明玉了买复习资料存了私房钱,但被老婆发现了,为此他还下跪认错。直到他不认识明玉了,还拿了小石餐馆客人放在桌上的钱,跑去书店给明玉买了那本习题集。
那天是年三十,明玉为了照顾爸爸从众城公司辞职了,她在小石店里帮忙,爸爸也放在店里,当他们发现爸爸不见了,四处找的时候,才发现,爸爸原来是给她买资料去了,而且回老宅去了。明玉那段哭戏演到了极致!此时,她深信爸爸是爱她的。
明玉的妈妈虽然小时候给明玉留下那么坏的印象,因为妈妈对她的伤害,她的人生经历了很多苦难。但最终,明玉还是选择放下,从过去的阴影里走了出来。
明玉最后回到了老宅,在门口站着的她似乎看见了妈妈从小对她的爱,她被二哥欺负,妈妈哄着她,还说要收拾二哥。当妈妈抱起她的时候,她开心地对着门口的明玉笑了,仿佛心里在说:“看看,妈妈爱我!”
《都挺好》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好剧!当明玉最后陪着爸爸在看春晚的时候,大哥二哥从美国和非洲打来了拜年的电话。明玉跟在包饺子的小石说,又像跟自己说:“你说怪不怪,我爸爸记事儿的时候,我们家打得不可开交,现在我爸爸什么都不记得了,我们倒相亲相爱起来了。”接着她又跟爸爸说:“虽然妈妈不在了,大哥二哥也不在家,但我觉得这个春节是我最幸福的。有你陪我真好,有家真好!”
其实,这就是因为兄妹们都在生活中成长起来了,经历了那么多,妈妈走了,爸爸病了,而且什么都不记得了,有钱的还那么有钱,没钱的也知道去靠自己赚钱了,应了苏爸爸的遗嘱:“今后三个人能走动就多走动,能帮衬就尽量帮衬。”
明玉帮助了大嫂、帮助了明哲、帮助了二嫂也帮助了明成。而这一切都源于明玉的有志自己奋斗,源于从小吃苦靠不上别人,不得不自己努力的结果。
明哲一帆风顺地长大了,还像小时候一样愿意呵护弟弟妹妹,但他走的这些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剥虾拆蟹的举动还能让人感受到回忆起往事的温暖,而经济上的差别,让老大实在是有点招架不住了。还险些失去了自己的小家。
明成从小依赖家庭,有了习惯,我相信他不是有意懒而要啃老,是觉得他本来就应当得到爸爸妈妈的宠爱。而这种习惯当被明玉不削的时候,他愤怒,嫉妒妹妹有钱,恨她回来显摆。
直到有一天,他意识到了自己这样的依赖是无法长久的,他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了,他长大了,他一直是孝顺的,但长大后的他虽然没有陪在爸爸身边,却让明玉心甘情愿地辞去了自己的高管工作,回家一心照顾爸爸。
这部剧让人开始非常痛恨的最爱作的苏大强,因为最后患上了老年痴呆而被人同情。他给儿女开会宣布遗嘱的戏,他已经不认识明玉了还去给明玉买习题集的戏,让人们看着不禁潸然泪下... ...
这部剧有很多看点,有很多亮点,让人看了值得深思的地方也很多。尽管我们都觉得有些剧情并不完全真实。
大家争议最多的当属人年老后对儿女的依赖。
现在的老人经济上一般没有困难,像苏大强,他的退休金有5000块,估计医保也有。自己家有房子,即便儿女不给他买房,他依旧可以衣食无忧。但他就想跟儿女生活在一起。买房子的时候,他坚持要三居室,也是心里打算哪个孩子会回来陪他住的,加上保姆,虽然这话是明哲说出来的。
跟小蔡后来相处到要结婚,除了他糊涂容易上当受骗,也是老年人孤独寂寞所带来的问题。很多人说,为什么西方的老人可以独立,中国的老人却不能。
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什么不好的问题,而是文化的问题。中国文化中家的观念,尤其大家庭的观念是别的国家没有的。中国人父母对后代的责任时间可以长达几十年甚至是父母的一辈子,这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就像苏爸苏马对明成。
所以说,要中国老人不惦念孩子,除非你有明玉的志气,从18岁就离家再也不花家里一分钱,然后能做到十年不回家。这其实在西方根本不稀奇。只是西方这样的现象属于正常,而明玉却被所有人心疼。
明玉因为妈妈去世回到家里,苏爸爸从来没有问过,也没有想去看看明玉现在生活的家是个什么样子,他习惯了不管明玉也不用明玉管,而且从内心他还怕明玉,怕她翻旧账,对明玉的依赖可以说基本不奢望,也没什么期待。
但明哲和明成尤其明成,苏爸是一定要跟着的,而且觉得理所应当,明哲则必须有要求必须办到。实际上这才是父子情。明哲和明成的表现也是很正常的,他们对爸爸算是孝顺的。虽然在最后还是明玉照顾爸爸了,但那些年明哲的付出,明成的亲力亲为也是值得称道的。
中国的家庭关系,是复杂的,中国人的感情也是复杂的。所以,我们虽然生活在海外了,但我们血里流淌的都是中国文化,血浓于水,家永远是爱自己的,亲人的陪伴永远是最温暖的。这些根深蒂固的文化,造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哪儿能几天、几年、十几年就改变了,就成了西方人的家庭生活模式,各自为政,18岁的孩子不离开家还可以找警察赶走,对咱们来说,那才是无情无意呢。至于说,家里子女多的,父母偏心点的,算什么呢?哪家都差不多的吧,所以叫都挺好!
我们这一代人,或者说再后来的几代人,还会延续我们这些传统文化,在家庭关系上享受着、挣扎着,不用着急,用不了几代人,人们的观念随着文化的不断侵入和改变,都会发生变化的。就怕那时候还有人会怀念起今天的生活,虽然鸡飞狗跳,虽然一地鸡毛,但感情上的依赖得到了满足,打闹中获得的感情的重新分配得到了满足。这是我们这部剧为什么能热播,为什么能引起如此热议的根本原因。
这部剧我们花了几十个小时看完了,我想每个人的收获都不小,不管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不管是剧情是不是完全符合事实,但它反映的生活确实很现实。苏家的家事儿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明哲、明成、明玉也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
所以,我相信《都挺好》是认为这是一部好剧的人最多的一部剧!
最后,我还想说说对这部剧的演员的感受。
演小蒙这个演员,是个不错的演员,但他演小蒙不太合适,试想,一个诺大的众城他能接手吗?他爸也还没有老到继续有人接手的程度了。早接手好,但太小了也还是不行的:)
大家都说《都挺好》里只有一个好人,那就是小咪。小咪实在太可爱了,尤其她对明玉的喜欢,让明玉感到的那份温暖,让人看了很感动,就是叫姑姑的样子都有让人心都要化了的感觉。这个小演员不简单。
小石这个人物塑造的不错,但总有哪里感觉不够。这让我想起了《好先生》这部剧
这里还有个人物就是小石店里的伙计,开始都不知道是个男的还是女的:)为什么安排这样一个人呢?不知道。
这部剧里不得不赞的是姚晨,明玉的扮演者。
认识姚晨是在《潜伏》中,她的翠平开始太让人提心吊胆了,就怕她会暴露。她的演技非常好。但这部《都挺好》让姚晨的演技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没有任何瑕疵!
她把明玉由于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带来的心理影响,演得活灵活现。她的成长,成功,其实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她的表面强势,内心柔软,在她的眼神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对爸爸的埋怨,对妈妈的恨,对哥哥们的不满,最后都化成了爱,回馈、回报给了他们,给了他们这个苏家!
一个好演员能有这样的演技,非常不容易,希望看到她更多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