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大亚湾…历尽沧桑的澳头中学

我的故乡大亚湾,我村离澳头小镇不远,走路半个小时左右,因我父亲在小镇开有一间小杂货店所以我对澳头略知一、二。过去整个大亚湾地区最“繁华”的地方就是澳头小镇了,澳头是个海湾,小镇那时只有两条沿着海边的弯曲小路(一边一条),所有小商店都在其中一条小路上。

澳头镇虽小,但各种各样商店都有,我逢记忆中、有一间“搞米”店(由谷变米)、一间妈廟人开的理发店,那些没有风扇,理发店雇有一小工专门扯布扇风,理发店内横挂一塊长布,长布连着一条长绳,有客时小工就扯绳扇风。一间药材店,一间妈庙人开的“茶居”(茶楼)、及其它各种小商店。澳头过去是渔港、港内有两个码头,有间鱼市场后改名“水产站”。

那时渔船满海港都是,有双拖、单拖,两个码头要排隊起鱼(由船吊上码头),所有鱼都运进.“水产站”,澳头附近的山坡、路边、到处晒满鱼,每天都有人挑,单车(自行车)载,把鲜鱼运到淡水分销出去,我们虽然说是“海头人”,无钱买有得看而无得食,只能眼睁睁看他们把鱼运走。农村人如果有小孩的就去“捡鱼”,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偷。那时很少汽车,间中看见的卡车是车头有个大圆桶的那种,大圆桶烧柴?烧煤?发电的,啟动时是用一条曲铁由两个人用力“搞”才能啟动。

澳头海湾中间筑有一堤供海湾两边来往,堤中间有座木桥,如遇大台风涨潮髙过堤,木桥就会被浮走。海湾只有一边是商业街,另一边有一间棺材铺,还有两三家木船厂,解放后建了一间农具厂。整个小镇只有一个水井和一处小山泉,水上人全到小山泉取水用,渔民出海也是在这小山泉取水上船。海湾两边全是由海边搭建的“木椿”髙脚屋。棺材铺那一边海边全是破船烂艇的“水上人”住家。海湾中间堤岸逢初一、十五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水上人”全在堤岸以鱼换物做交易。

历尽沧桑的澳头中学,澳头中学创建于人民公社年代,澳头中学地处广东省惠阳县过年的澳头人民公社,公社成立前整个大亚湾没有中学,澳头镇只有一间小学。公社初期办了两年农业中学,59年创建澳头中学,我读中学时是60年的第二届。澳头中学校址搬了几次,从最初借用澳头小学上课、“大会堂”上课、到猴仔湾兵房再到浅湾兵房。

我记得那时中学老师有,最初最高领导算是“陈道同”教导主任了,一年后才从外地调一党员“肖育清”进来,“肖育清”算是学校最高领导了,但也不是校长,我在读时澳头中学没有校长。陈道同最初是在澳头小学任教的,家庭成分是地主。陈道同老师在四清时在学校被亲生儿子批斗,听说当晚在学校树上上吊身亡。我的班主任最初是“温谷风”后来是“李少林”、物理老师“练汝森”体育老师“徐伦盘”、音乐老师“李育清”家庭成分也是地主,改革开放他的弟弟是人大代表,解放前我家小杂货铺的铺位就是同他家租的。数学老师(党员)“李茂奎”,我记得的就这些了。

dqdeer 发表评论于
近海的 靠山的 过去都很穷。
华人lee 发表评论于
近海也不一定有鱼食,一个字“穷”
医者意也 发表评论于
小时候去过几次港口镇,很多海鲜吃,十分怀念那个时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