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当皇帝,最不开心的不是别人,就是他的骨肉同胞兄弟了。杨坚五子中,杨勇和杨俊这时已经和父母在一起了,杨广还有两个在世的弟弟,老四前蜀王杨秀和老五汉王杨谅。我没说错,杨秀确实是“前蜀王”,因为杨广登基时他已经过了一年多的囚徒生活了。
杨秀在开皇元年被封为越王,不久改封蜀王,先后两次受命镇守蜀地。他是个美男子,且有点武艺,可能平时就有点张牙舞爪,骄横跋扈,朝中大臣很怕他。不光如此,连杨坚也不为家里出了个武学奇才而高兴,反而很看不惯他,在背后对独孤氏说杨秀等他死后肯定要造反。杨秀也有杨氏兄弟的共同爱好,奢侈,爱排场,车马服装等违制;杨坚夫妇总的来说英明睿智,但各有碰不得的死穴,一个见不得奢侈排场,一个见不得纳妾,要搞倒某人,只要让这两位相信他浪费,奢侈,纳妾就可以了,百发百中,保管杨坚夫妇就像公牛见了红布,视你为仇敌,连自己的儿子也不能幸免。杨勇杨俊已经为此倒台,现在轮到杨秀了。
杨广夺嫡成功后,杨秀颇为不平,愤恨不已。杨广当然不允许他破坏杨家安定团结的既定秩序,于是让杨素出动。杨素再一次帮大隋朝清理门户,在杨坚夫妇面前进杨秀的谗言,再加上杨秀的坏习惯也是客观存在有目共睹,杨坚对其迅速疏远,仁寿二年,杨秀被招入朝,杨坚不和他说话。仁义的杨广此时却率诸王上庭,流泪为杨秀请命! 杨坚当然不吃这一套,然后杨广再接再厉又弄了个被诅咒的人偶,写上杨坚和杨谅的名字,埋在华山,然后让杨素把它挖出呈给杨坚说是杨秀所为。还说杨秀妄谈祥征,并假造檄文也说是杨秀所为。这些拙劣的招数要是在十年前,被识破而反害自身的可能性很大,但此时的杨坚已经不是那时了,他看了这些之后的反应永远就是对杨秀大怒,终于在仁寿二年十二月,杨秀被废为庶人,过起了囚禁生活,直到他死。这样到杨广继位时,杨氏兄弟五人,除了杨广大富大贵拥有天下外,唯一的漏网之鱼就是老五汉王杨谅了。二哥登基后,杨谅知道自己自由的日子也不多了,他不想像几个哥哥那样坐以待毙,与其任人宰割,不如拼个鱼死网破!
杨谅是杨家几弟兄中的异类,这么说不是因为他举止怪异,喜欢裸奔或仰天长啸,而是因为他竟然能够和杨广为兄弟而生存下来 - 不是在监狱中 - 而是终杨坚之世,有职有权,得到杨坚信任,担负出守北方重镇晋阳防御突厥的重任。想想其他三兄弟全都载在杨广和杨素的奢侈,纳妾谗言攻势之下,下场一个比一个惨,你就知道杨谅在险恶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是何等厉害了,不亚于可以在强酸,高温环境下生存的一些细菌。史书上对其如何避开杨广的这两招超级无敌杀手锏无所记载,但可以想象他必定是非常聪明,又非常小心,结果杨坚和独孤氏对其恩宠不衰,信任有加让他去独当一面。而杨广也不得不事实上承认杨谅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在陷害杨秀时,把杨谅的名字和杨坚一起写上了那个被诅咒的人偶,以求最大效果。
杨谅对杨广的手段早已看穿,知道二哥不把他们弟兄全都送上西天是不会罢休的,到仁寿二年底杨秀被囚后,他越发疑惧不安,于是向杨坚建议为了防御突厥,应再增强并州防务。杨坚不疑有他答应了,回到驻地晋阳的杨谅趁机招纳流亡,准备战具,招兵买马。当时他统帅黄河北,山东至海五十余州,有众数十万,其中有不少是隋朝防御突厥的精锐边防军,战力甚强,手下也聚集了一批良将,包括陈灭后入隋的原陈大将萧摩诃(也出自“兰陵萧氏”,但与萧后家好像无密切亲属关系),已有和朝廷一较高低的本钱。
仁寿四年七月,弑父继位的杨广假借父命手诏令杨谅入朝,为杨谅识破(杨谅出镇晋阳时,杨坚与他约定,如果确实是他招杨谅入京,诏书上敕字旁会故意多加一点,杨广不知道就穿帮了),他当然不肯回京送死,于是毅然起兵,以清君侧诛杨素为号,主力西进直指长安,兵锋甚利。隋中央那一段时间正忙着在仁寿宫和长安两地搞政变篡位,闹了几个月,杨广和杨素暂时都不太顾得上杨谅,而且对杨谅敢于孤注一掷没有思想准备,一时有些惊慌。
不过,像杨谅这样朝中有成年皇帝在位,不是太无能昏庸,本朝又处全盛时期,四方平定,天下人心未变的情况下以藩王身份起兵造反,自隋唐后鲜有成功,大概唯一的例外是朱棣,而且朱棣以其手下精兵猛将,多年的带兵经验也和南军拉锯了四年几无胜望,最后孤注一掷以奇兵直扑南京才获得成功,连他自己的儿子另一个汉王朱高煦想学一把都立马完蛋。朱棣尚如此,其他藩王除了凭着刚起兵时的一股锐气,全军直扑首都可能会有一线希望,想分兵守住自己的那块地没有一个不是人心涣散,最终失败的,杨谅开始时的方针是在当时他所能采取的唯一正确的战略。
黄河东蒲州建有蒲津渡浮桥,是从晋阳西入长安必经之地(后来李唐起兵时也从此渡黄河入关中),杨谅军前锋以诈术顺利拿下了此地,浮桥完整无损,主力随后不过数日路程,若杨谅意志坚决动作够快,能从此地火速渡河全军直扑长安,也许他能有成功的一点希望。可惜他的军事才能和意志不能和他的生存能力相比,听闻朝廷派出了杨素来平定他时,他突然改变了主意采取守势,命部下断蒲津桥,全军退守,而这个决定也判了他自己的死刑。缓过神来的长安方面命百战百胜的隋朝第一名将杨素为首的诸军平叛,杨谅的手下和杨素相比实在是无能之极,没了桥杨素照样可以东渡黄河 - 他找了数百民船运兵过河,上岸后一击即大败守军。接着杨素毫不放松步步紧逼,吃定了杨谅这帮人的懦弱无能,以劣势兵力且无可靠后援的情况下全军深入,又接连击败杨谅手下大将赵子开及其本人两支各十余万人的大军,擒杀萧摩诃,最后把计穷气短的杨谅包围在了晋阳。东线三万幽州隋军也连战连胜,对晋阳形成夹击之势。起兵不过两月,杨谅已彻底陷入绝境。
杨谅有起兵的勇气,到了最后关头却没有愿赌服输,慷慨赴死的决心,还妄想苟且偷生,打开晋阳城门投降了。真不懂他都想了些什么,早知有今日的投降乞怜,当初又何必造反?他不是不知道杨广的阴狠毒辣,不然他下不了起兵的决心,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为什么还要欺骗自己,指望杨广会对他网开一面?杨广对敬酒不吃吃罚酒,不肯以王爷待遇,却要坐囚车入朝长安的小弟一点也不客气,但他还要充分榨取杨谅的最后一点利用价值,还假惺惺先让群臣集议该如何处置,大家毫无疑问一致要求立即处死这个反贼,杨广然后假仁假义说自己没有几个兄弟了,免其一死削为民籍囚禁起来,当然最后杨谅还是在囚禁中不明不白地死了,史籍中连其确切死期都不载。
杨谅自己送死后,杨家能威胁杨广帝位(不管威胁是多么的小)的就是杨勇的十个成年的儿子了。这十个倒霉小王爷中,杨勇出事前已被封为长宁王的老大杨俨是个独特人物,开皇二十年杨勇被废时,他上表要求入宫宿卫,言辞哀切,杨坚看了也有些感动,一时有允其所请让他入宫的念头,但立刻为杨素所阻。杨广继位后,他对二叔卑躬屈膝,鞍前马后侍奉唯谨,好像已经忘光了自己家的大仇。也许他真的就想做条哈巴狗保住自己的小命和小小富贵,也许他有深沉大志,学勾践忍辱负重好有朝一日报仇 - 杨广不是哈姆雷特的叔叔,不给他这个机会,大业三年他随车驾出巡时杨广将其鸩杀,大概还假意说他途中暴毙云云。他的九个弟弟连这个待遇都得不到,杨广将其分别遣发至边地,在途中又派使者将其一一杀掉。杨勇一家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杨广来说,二十年也不晚。现在他当皇帝了,他要为自己当年的夺嫡野心被阻挠报仇,更要报灭陈时的一个大仇,为当年的天下第一美人狐狸精张丽华被无辜砍头讨回公道! 尽管高颎已经削职为民了,杨广是不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道理的,他一定要置老高于死地;不过且慢,杀人也要用杨广的方式来杀 - 他不学老爸当庭杖杀大臣,授人以柄,他喜欢表面仁义,背后暗示别人诬陷告发,以法律的名义“公平合理”地杀人,要杀高颎这样正声威望天下皆知,万民景仰的重臣,当然更要用此计了。
于是杨广即位后,即起用高颎为太常卿 - 太常寺的头头,这是一个负责祭祀礼乐的清水衙门,没有实权,也是个小心过日子,正常情况下不会招惹是非引来杀身之祸的好地方,但高颎以为新帝度量宽大,以前的事情一笔勾销不计前嫌,而且他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明哲保身”这个词,既然让他管祭祀礼乐,他就要尽其所能,尽忠于皇帝,必要的时候直言无忌,把工作做好。但他没有魏征的运气,杨广的气量和唐太宗也不可相提并论,没多久,喜欢享受的杨广就让他注意搜集历年来齐周陈等国战乱中失散的乐曲,高颎的老毛病又犯了,直说这些音乐大都是亡国之音,不应搜集,杨广当然不理,且心中不悦。高颎还管不住自己惹祸的嘴,在私下对别人说杨广太好音乐,不是好兆头,又对杨广大规模重修长城,过分厚待入朝的突厥可汗私下议论表示不满;正好又有老臣宇文弼和老将贺若弼也私下谈论和高颎相同的观点,被人告发。这种案子其实不过是几个老资格倚老卖老发几句牢骚而已,而且事实上他们的话也不无道理,如果碰上明君可能一笑了之,最重不过在朝堂上训斥几句,但杨广是绝对容不得别人怀疑他的英明伟大的,他终于抓住了高颎的把柄,其他两个老不死也让杨广讨厌,正好以此为罪名把他们一起于大业三年处斩。杨广终于用自己的方式报答了高颎对隋的忠心和正直,天下为之含冤。此案中另外两弼也都是杨坚时代过来的正直老臣,其中贺若弼是与杨素,史万岁和韩擒虎齐名的名将,脾气一向不太好,但对隋朝一片忠心功勋卓著,以勇猛著称名满天下,竟然也这样被杨广轻易杀掉!
仁寿四年,还有一个老将元胄因为说话不慎被诛,因为他和老朋友喝酒时,喝多了说了几句自夸的大话。这位老朋友不是别人,正是杨谅反时稀里糊涂丢掉河东蒲州,险些让他渡过黄河直扑长安的守将丘和。这位守土无能的卑鄙小人被免职,正愁没机会东山再起,元胄就给他送了这个大礼,丘和立即上报。元胄是杨坚开国前就投身杨氏的隋朝老臣,有一条功劳是属于万世奇功级别,无它则无隋朝,无杨坚,更无杨广:杨坚辅政但尚未篡周时,周宗室赵王宇文招在府里摆下鸿门宴请他去,席间动手要杀他。元胄是护卫之一,拼死力战保住杨坚逃脱罗网,犹如典韦救曹操。他有如此大功,杨坚朝因与杨秀交往的罪名被贬,但仍受优待,到了杨广手里,说错了几句话就被喀嚓掉了。
这些老臣老将都是隋帝国的顶梁柱,但它们有毛刺,把杨广的手扎了一下,杨广就毫不犹豫操起利斧把它们全都砍倒 - 什么叫做昏君?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自毁长城的昏君! 如此对待功勋老臣,是何等的刻薄寡恩,又怎能让人不寒心?
大业元年(605年)正月,萧妃顺理成章被册封为大隋第二代皇后,时年约35岁。册立皇后的诏书是这样说的:“朕祗承丕绪,宪章在昔,爰建长秋,用承飨荐。妃萧氏,夙禀成训,妇道克修,宜正位轩闱,式弘柔教,可立为皇后。”平心而论,这封诏书对萧后的评价是公平的。不过杨广于仁寿四年七月继位,直到第二年大业元年正月才正式册萧妃为皇后,中间隔了近半年时间,有什么问题吗?我看没有,相反,杨广继位后杨谅即反,花了大约两个月时间摆平,接着又是十月间隋文帝下葬于太陵,这也是一件绝对马虎不得的大事,尤其是对以仁孝标榜的杨广;十一月杨广与萧后又东去洛阳,这些事都忙完了之后,才乘着新年的机会正式册封萧后,并于同月册封长子杨昭为太子,可见其郑重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