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轻“信”

微信群里一位先生在对中美贸易战一番高论之后总结道,"特朗普称中国收回部分承诺。胡扯!协议没有达成,何来违背承诺之说?" 大有一股外交部发言人的气势。接下来又发一条,让我刮目相看。这位先生写道,"《论语·子路》第20章,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孟子曰: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我孤陋寡闻,学识浅薄,孔子和孟子这些话头一次读到。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人可以不信守承诺。这可能也是这位先生引用这些话的意思,就是在中美谈判中,中方没必要死守承诺,要以国家利益为重,见机行事。我问这位先生是不是这个意思,他没有理我。

孔子的意思真的是可以不信守承诺吗?大家熟知的成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不也是出自孔子吗?

网上查了查,这是孔子原话的全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百度上的翻译是这样的: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
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
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
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普通人也应该做到的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
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孔子原义显然不是人不应该信守承诺,但是“信”排在做事有知耻之心和孝顺父母之后。孟子说的“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很直白的解释了孔子的意思,“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仁,义,礼,智,信”称为儒家“五常”,是儒家也是中国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元素。孔子推崇的是"仁,义,礼"。孟子加上了"智",称为四德。孔孟圣贤根本就没有把“信”放在最核心的位置,为了所谓的"仁,义,礼,智",根本不需要“信”。直到西汉,董仲舒才在孟子的四德之上加入"信"。网上看了很多对孔孟上面那些话的解释。不管怎么解释,都想证明一点,孔孟还是很重视“信”的。既然重视,为什么没有把“信”列入必须遵守的规范呢?有一点确信无疑,就是"信"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中是排在末位的。不得不承认,这种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直到今天。

与孔孟相比,墨子有“言必信, 行必果, 使言行之合, 犹合符节也, 无言而不行也”。出言必定守信用,行为必定要果断,使言行一致就像与符节相合一样,没有出言而不实行的。真可谓掷地有声,颇有气节,堂堂大丈夫也。这句话体现了墨子提倡的不但口讲仁义,还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诚信为本。可惜墨家由于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在西汉之后基本消失了。儒家盛行,造就了无数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

清水一隅 发表评论于
对话的意思是谁才算大丈夫呢?
孔子说最低要守诺能成事的兵,然后是忠孝能领导大家的将,最好是严守职责镇压一方的帅。
孔子的三纲和仁义礼是社会规范和个人品德,智信是后人加的个人修行。
这仍是中国人文化框架。日韩相同,但只提诚信。有落后的地方但咱们汉人以此为立。
文化艺术不能分开,艺术是血液使文化时尚并与时俱进。可惜在大陆被党破坏控制了。
但我们不能因此妄自匪薄,长别人的威风。
HCC 发表评论于
觉得他的意思是:因为还没有达成协议 - 所以中国并没有违背"承诺"。
晓龙东云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武胜' 的评论 : 谢谢指教
晓龙东云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akeMyTime' 的评论 : 多谢谬赞
武胜 发表评论于
孔子肯定信是一种基本行为规范,但排在君命、孝弟后列第三。例如,约好了要与朋友去做一件事,到时候家里老爹生病要照顾无法履约,是为孝。但是如果身负国家使命,那老爹也只好不管了,更遑论朋友之约。墨子的话没提到义或其它行为规范,所以逻辑上双方说法并不矛盾。

国家之间的信,也是排在更高行为规范(国家利益)之下。美国抛弃台湾政府而与中共建交,岂不是大大失信?说好了的反共呢?中美建交三公报约定美国对台军售逐年减少,美国有遵信吗?中国收回香港也是失了当初两国之间条约的信,但这是民族大义所在,条约不公平就得推翻。
TakeMyTime 发表评论于
好文章!比我两个犬子(五毛和半块的帖子)强得太多了 - 选自港片的台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