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值得你好好去爱。
01
最近馆君收到了一条留言。一位60岁的阿姨说,她恨了父母50年。
她说:“我到现在还记得,妹妹抢我东西,我妈却要我跟她道歉。”“我咬着嘴唇,手心里全是深深的指甲印,愣是忍住没哭出来。”
我把这个故事跟朋友分享,他却说:“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还这么矫情啊?”
我感到很无奈,想起上星期看到的新闻。一个6岁的女孩视力突然下降,情况甚至严重到连路也看不清,常常走着走着就摔倒。医生给孩子做了测试,发现孩子的视力只有0.15,远远低于正常的势力范围。
但检查结果却显示孩子的眼睛没有任何异常。医生猜测,问题可能出在心理上。经过询问才得知,妈妈生下二胎后,把精力都放在照顾弟弟上,孩子觉得自己被忽略了。
因此,孩子通过生病、受伤来引起母亲的关注,导致了这种“癔症性眼盲”。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很可怕:“原来缺爱也会导致失明。”
在多子女家庭中,孩子们的“争宠”现象其实并不少见。有的孩子会故意哭闹,或者变得更加黏人,又或像梁女士的孩子那样,产生病理现象。归根结底,这些都是孩子们吸引父母注意力的手段,是为了从弟弟妹妹那里夺回属于自己的爱。
但很多中国家长都觉得,这不算什么大事,一笑而过,甚至乐于观看孩子们的争斗。他们到现在都不明白,父母的偏心对孩子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02 再生几个,到底为了谁
现在许多父母都开始计划二胎甚至三胎,原因也不过是我们熟知的那几个。“孩子一个人太孤单了,多生一个来作伴。”“当了哥哥姐姐,孩子会更懂事。”“两个孩子长大后可以互相扶持,家里出什么事也有个人商量。”
几乎每一个理由,都是在替孩子考虑。然而,当弟弟妹妹出生后,很多孩子却陷入痛苦中。
在《少年说》中,一个女孩站上了天台,对着妈妈喊话。
“小时候生病了,爸爸抱着我跑出去,脚趾受了伤很久才好。可是现在呢?每天早上,我几乎看不到妈妈的身影,她忙着给妹妹穿衣服、洗脸,催着她吃饭,一点都没有顾及到我。”
她觉得,妈妈只爱妹妹,对她并不关心。甚至有一次,女孩放学等妈妈来接,六点半了还不见人影。老师打电话给家长,得到的回复却是:“我忘记了,我以为你回家了。”
女孩一直在流泪,全身颤抖,“我希望你们能不能分一点点时间,一点点时间给我。”
母亲听完后马上向孩子道歉,并保证以后一定会多抽出时间陪伴她。令人难过的是,母亲听到这些控诉时,是有些惊讶的。
显然,有些父母其实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偏心,更不知道孩子为此受了多大伤害。他们只是遵循人类的本能,给予更弱更小的孩子精心的照顾。
03 手足成噩梦
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出现在二胎家庭。研究生导师说自己家里有三个女儿,她排行老二,是最不受重视的那个。
明明学习最优秀,工作最好,父母却很少表扬她,甚至很少注意她。考博士那年,她在宿舍复习,给自己蒸了一锅包子。正巧父母逛街路过,说三女婿不在家,妹妹懒得做饭,想拿半锅包子送过去。
她抱怨说自己还没吃饭,却招来一顿呵斥,“拿你几个包子怎么了!”父母没有问她复习累不累,也不关心她吃得好不好,只惦记着懒得做饭的妹妹。她研究心理学多年,如今人到四十,却还是没能治愈自己。
怀二胎、三胎,没有一个理由不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出生之后,父母却没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年纪尚小的孩子被迫学着自己照顾自己。本该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成了孩子最大的噩梦。
04 爱是有价的
孩子们为了争抢一个鸡腿、一包零食,常常在家里闹得不可开交。这时候,父母总会出来打圆场,“就这么点东西,有什么好抢的!”
但恰恰是“这么点东西”,对孩子来说无比重要。因为孩子会把爱量化为时间、金钱、精力,父母付出多少,就代表爱有多少。如果父母没有平均分配这些资源,孩子会感到不公平,认为自己受到冷落。
《请回答1988》里的德善,就是因为“这么点东西”而难过。家里剩两个鸡蛋,那一定是姐姐和弟弟的;炸鸡的两条鸡腿,也是留给姐姐和弟弟的。因为跟姐姐的生日相差三天,为了省钱,父母就让两个女儿一起过生日。一个蛋糕,先插上21根蜡烛,再拔去3根。
一向懂事隐忍的她终于爆发,“我是可以随便对待也无所谓的人吗?”
我们总喜欢对孩子说,弟弟还小,你得让着他;她是姐姐,你要尊重她。
却忘记那个被要求让着弟弟、尊重姐姐的孩子,也需要关心和爱护。“我以为我如此崇高的牺牲精神,爸爸妈妈是知道的,原来不是”,这才是最让孩子伤心的地方。
05 同胞竞争障碍
当父母察觉孩子的不安和难过,往往轻描淡写地道个歉,或是责怪孩子矫情。殊不知,有些偏爱,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陕西一名14岁的少女因为深夜玩手机被弟弟发现,害怕他向父母告状,竟然起了杀心。她用菜刀砍杀弟弟,把尸体从桥上扔下去,用泥沙将尸体就地掩埋。回到家中,又把血迹擦干净,伪装成弟弟去上学的假象。第二天,姐姐照常吃饭上学,跟个没事人一样。
如此反常的行为,令公众感到愤怒,痛骂她是“畜生”。但在审讯中,法官发现了一个细节:父母给弟弟买手机,她和妹妹却没有,她觉得父母做事不公,不喜欢她。
很多网友感到不解,不就是一部手机,至于杀死亲弟弟吗?
其实,这是典型的“同胞竞争障碍”。被冷落的孩子很容易把“爸妈不爱我”与“多了弟弟妹妹”画上等号,从而对这个“威胁”做出攻击性行为。甚至有些孩子,是在这个“竞争对手”出现之前,就以死相逼,阻止父母继续生下去。
如果父母不能正确疏导孩子的情绪,即使没有小弟弟小妹妹,孩子的性格也会存在缺陷。
06 时间不能抚平伤痕
即便关于兄弟姐妹矛盾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很多父母还是不把它当回事。最常见的,是认为孩子的嫉妒情绪都是因为年龄还小,等TA长大懂事,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但是,育儿是个不可逆的过程,有些伤害一旦造成,对孩子的影响会是终身的。
朋友大脸总觉得自己不正常,因为她对父母一点感情都没有。小时候,爸妈在外打工,一个月都见不上一面;打电话给妈妈,她也常常没接。后来,妈妈回到家乡,亲自照顾弟弟的饮食起居。她安慰自己,只是没赶上时候。高三毕业,她想趁着暑假学吉他,但爸爸拒绝了,妈妈也骂了她一顿。两年后,妈妈给妹妹报了舞蹈班,买了新的舞裙,还问大脸好不好看。
聊起这些事,她没有很生气,也没有很难过,像是在讲别人的事情。
但这些伤害并没有被岁月治愈,她无法与家人亲近,连家也不想回。至于未来的人生规划,她说不打算结婚生子,因为家庭对她而言毫无意义。
“幸运的人一辈子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
07 被偏爱,也是一种不幸
我们总以为,父母的偏爱起码给了一个孩子幸福。悲哀的是,偏爱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在三年级的主题班会上,老师邀请了家长在教室后面旁听,让孩子们讲讲对“二胎”的想法。一个小男孩说,他就是那个受宠的二胎。自己还有个姐姐,但已经很多年没见过面了。小时候,爷爷奶奶总是把好吃的留给他,爸爸妈妈也总是训斥姐姐,不懂事的他也跟着欺负姐姐。中学毕业后,姐姐去北京打工,再也没回来过,每次接电话只说太忙了。再后来,妈妈生重病,十几天后就去世了,姐姐还是不愿意回家。
男孩哭着说:“妈妈没了,姐姐却没原谅她。姐姐也不原谅我不理我。求求你们这些大人,对你们的大孩子也好一点,这样小孩子也会多一个人喜欢……”
长辈的偏心就像一把利刃,斩断了姐弟的手足之情,也伤害了两个孩子。对于姐姐而言,那句“太忙”里藏了多少绝望与不甘;对于弟弟而言,他永远对姐姐怀有愧疚。
两个人都没错,可两个人都不幸福。
08 情感平衡,是父母的责任
当孩子因为受到冷落而无理取闹时,父母们往往会教育孩子要“懂事”。即,你不能给爸爸妈妈添乱,你要学会照顾弟弟妹妹,因为你是大孩子了。
但这种方式只是强迫孩子隐藏嫉妒情绪,并没有解决矛盾。如果负面情绪长时间得不到正确疏导,很有可能导致孩子的性格缺陷。
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受到冷落呢?我认为,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四点。
① 公平
这是平等对待孩子的最基本要求。我们所说的公平,不仅包括孩子们的玩具、零食、衣服等物品要公平分配,更重要的,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要公平分配。当母亲忙于照顾小宝时,父亲要腾出时间来陪大宝。并且,父母要轮流陪伴孩子,才不会让孩子误认为爸爸妈妈只有一个人喜欢我。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当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小宝身上时,父母一定要给大宝更多关注。
② 公正
孩子小,免不了拌嘴吵架。当我们听到小宝的哭声时,往往会认为是大宝欺负弱小,甚至不容分辩直接开骂。实际上,有些孩子正是因为知道哥哥姐姐会让着TA,于是反过来欺负哥哥姐姐。这种情况,正是父母一味采取“TA还小”的和稀泥态度所造成的。因此,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父母一定要问清楚缘由,并对犯错的孩子进行教育。
年龄不应当成为纵容孩子犯错的理由。
③ 克制情绪
照顾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尤其是孩子刚出生那会,吃喝拉撒样样离不开人。伺候完小的又要伺候大的,换谁谁都累。但父母必须谨记,大孩子也是孩子,TA也尚未懂事,还处在需要父母照顾的年纪。如果父母面对大宝时喜怒无常,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甚至把原因归结到弟弟妹妹身上。所以,烦躁的情绪只能在大人们之间消化,万万不可影响孩子。
④ 培养手足之情
手足之情是天生的,但更需要后天的维护和培养。一位网友生下二胎后,亲戚朋友都围着小宝宝转。于是,她托人买了一个公仔送给大女儿,并且是以小宝宝的名义送的。“喵喵,你看这个娃娃是不是你一直想要的那个呀?这个是弟弟送给你的哦,弟弟刚刚来我们家就给你带了你一直想要的娃娃,以后你要好好爱弟弟呀。”孩子拿着礼物,非常高兴地说:“谢谢弟弟,爱弟弟。”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让大宝照顾小宝,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对小宝的爱。要让孩子意识到,弟弟妹妹不是来分走属于TA的爱,而是多一个人来爱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