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摘录-04-动力(4)攻击性

人过四十。 脑子不灵了, 边走边记吧。
打印 被阅读次数

3. 攻击性

性,让关系拉近;攻击,让关系变远。生命展开时,必然是有攻击性的,这是极为普遍性的力量。最好是一个人即是有力量的,同时又能安放好自己愤怒的。

* 有一次心里已经聚集了很多的愤怒,然后又无从发泄。突然有一天,难受到大哭,忽然想诉说,于是用语音输入法边说,边用手机将表达的文字记录了下来,因为有文字,所以可以看到自己的逻辑,因为用语音说,而不会像写文章一样,放慢思考的速度,那次感觉有了一种释放的感觉。

//每个人都不好惹//

1. 意识层面微风吹过,潜意识层面波浪滔天。我们很多人不敢表达愤怒,就是因为意识层面的愤怒从逻辑讲是非常合理的,但潜意识层面的愤怒却是达到了恨不得别人去死的地步。同样的,很多人不敢表达渴望,也是因为意识层面的渴望看起来很正常,但潜意识层面的渴望却是达到了恨不得独占全世界的地步。

2. 精神分析师们特别强调攻击性的普遍性。咨询中来访者的各种拖延,迟到乃至早到与讨好等等,也许都是在表达他的愤怒,对咨询师的不满。

3. 每个人都不好惹,你自己也绝不好惹。那些“老好人”其实一样有根本性的自恋,一样容易有愤怒,只是没有表达出来,甚至都觉知不到。但如果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展现自己的报复心。

4.相信太多人有这样的体验:在某一件小事上你被得罪了,而你出于种种原因没有表达出攻击性与愤怒,结果这件小事你一直记得,多少年都放不下。但如果有一次,又发生了这种小事,你表达了怒气,然后你发现,不仅你觉得真畅快,对方也没有恼火,甚至你们的关系可能还更好了。这是攻击性的一个根本功能。

*在现实生活中一旦觉得对方认为她人品不好,攻击了她的人格,那她就会和对方中断乃至彻底结束关系。这个模式导致她一直失去各种关系,而有些关系本来是非常宝贵的,失去太可惜。经过多次讨论,她对这个模式看得越来越清楚,也就越来越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了。再有这种“这个人竟然认为我人品不好”的判断发生,她或者会告诉自己,也许是自己误解了,或者会告诉自己,耐心一点,给对方和自己沟通的机会,而继续的沟通,总是能化解误解。

*自从我开始表达愤怒情绪,其实我就更温和了。因为面对面的灵活表达,代替了背后的评判,而且我也挺欣赏那些能够比较有节制得当面和我对撞愤怒情绪的人们,能够表达攻击性,总是一种生命力的舒展吧。

*当我意识到我是可以发怒的,也有能力保护自己时,我觉得自己像是被释放了。当我告诉别人我不好惹很凶,他们都笑了。我开始尝试表达不满,不是吼出来,而是说出来,发现自己马上得到了尊重,想要做的事情也做到了。真是太开心了。自从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凶的人之后,反倒生气的时候变少了,能让我生气的事情也变少了。这种感觉太棒了。因为可以表达攻击性,我活得更快乐更舒心了。

*只有愿意跟我好好吵架的人,我才会觉得对方在用心跟我相处。

*我们原来的经历和所受的教育,一直在告诉我们要克制,不但要压制自己的不满,还要压制自己的情绪。但攻击性就像下大雨之后产生的降水一样,总得有个排解的渠道,否则就会成为城市内涝,或是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攻击性也是这样,需要找到合适的排解方式和突破口。

*“巴不得对方去死”不是真的要这个人去死,而是希望灭掉对方身上自己不喜欢的部分。

*我一直压抑自己的愤怒。我惧怕失去关系,我由衷的觉得世界上没有人会无条件的接纳我。需要我讨好,牺牲,才能建立一段关系。但是,这种以牺牲换来的关系又回让我愤怒。时间长了,我牺牲太多,委屈太多,关系自然就崩掉了。我又陷入,想要关系而不能的状态。更加证实了,没人会接受我,除非我讨好,牺牲,委屈,才能获得关系的这个怪圈。

*不敢表达愤怒,也不敢表达渴望,看起来非常随和。但是潜意识已经电闪雷鸣,波涛汹涌了。过度的压抑会导致一旦失控了,一件小小的事情就会被过度表达,暴怒的让所有人觉得你不可思议。学会适当表达你情绪其实可以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这样不会影响自己的继续保持善良温和的形象,又可以保持自己的活力。

//攻击性的意义//

1. 攻击性是人类的一个本性,剥离了攻击性的人,也剥离了自己的本性;而具有攻击性的人,则是真实的,因此更有魅力。

2.精神分析有个说法:儿童需要获得这种感觉-母亲或客体可以在他发出攻击后得以幸存。孩子因为有全能自恋加攻击性,所以天然认为家里的所有不幸都是他的攻击性导致的结果,从而会压抑自己的攻击性,或者即便释放,也是以破坏性的方式呈现。父母需要特别提醒孩子,家里的这些事情不是他导致的。

3.温尼克特认为,攻击性等同于生命力。如果母亲在婴儿攻击下得以存活,母亲既没有死去,也没有离开,同时也没有报复惩罚他,那会让婴儿意识到,母亲不是他的一部分,不在他控制下,是他之外的另一个存在。当母亲能接住婴儿的攻击,母亲就与婴儿建立了联系,一元关系里的攻击性,就变成了二元关系中的热情。

4.活力,总是带着攻击性的。不管怎么惧怕攻击性,我们其实都体验到,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攻击性,他很容易像是虚假的,很难和别人建立起生动真切的关系。

//如何转化破坏性//

1.自体都在寻找客体。我永远在寻找你。攻击性,就是我和你之间的相互寻找。没有攻击性,就什么都没有;有了攻击性,也容易出问题,特别是当攻击性变成破坏性之后。这时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转化破坏性,说起来很简单:看见它就可以。

2. 罗吉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你攻击我,而我带着爱容纳了你的攻击,还深深理解了你的不安,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见,被我允许,并经由我爱的目光的看见,转化成了白色生命力。做咨询,做父母,做夫妻,做好友,都要起到这种“去毒化”的功能。

*权威可以分为两种:苛刻的权威,当发现你传递了黑色能量,就会打压惩罚你,让你知道,你不可以攻击权威,你不可以在这个关系里表达负面能量。宽容的权威,当发现你传递了黑色能量,会试着去理解,接纳这份能力,并想办法把它转化。

3.当我们不能甚至不愿意做到这些时,诚实反馈就好,可以告诉对方:我的能力有限,我承受不了你的攻击,但这不是你的错,是我能力有限。

4.在正常关系中,接纳攻击性,转化破坏性,是非常值得的。你会看到能做到这些时,我和你,以及关系都会变得更有生命力。并且,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真正的亲密才会发生。

//生本能和死本能//

*一位来访者的职业发展轨迹:她在工作中很容易感觉到权威对她的压制;感受到压制后,她会有暴怒。她有很好的现实检验能力,知道不能表达暴怒,于是将暴怒压了下去;暴怒压下去后,她就产生了无力感。她不喜欢无力感,于是一直寻找一个能自己说了算的空间,结果不断换工作,最终成了一位自由职业者。成为自由职业者后,收入减少了很多,但她感觉很好,终于可以自己说了算了,但同时也因收入减少而产生了担忧。

*如果这份黑色生命力不能向外表达,那就会转而攻击自己,于是对自己构成了压制。所谓的无力感,如果你仔细觉知的话,你会发现,它其实都是黑色能量转而向内压制的结果,这也是抑郁症的原因之一。

1. 生本能和死本能,也就是生命力量和死亡力量,白色生命力和黑色生命力,白色能量和黑色能量,前者都是指向生长和滋养,后者指向攻击和破坏。两者的区别在于,它们是否被看见,是否在关系中被接住了。

2.任何一个动力(想法)一旦升起,它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如果它在关系中被接住,就意味这它得以生存;如果它在关系中没被接住,就意味着它被否定甚至被杀死。这是,这股能量的死亡焦虑就会被唤起,于是产生了破坏欲望:要么想破坏乃至摧毁客体,要么想破坏自体。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件很小的争执,结果导致了一场大冲突。这就是因为,双方都不想让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意志死掉。

*当一个人有了一个稳定的自我后,就会基本认同这个稳固的自我,就能放弃各种具体动力的死亡,因为不觉得这个动力就等于“我”。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形成稳固的自我,那就容易将每一个正在发生的动力视为“我”,于是拼命去维护它,而一旦它要面临着死亡,这个人就会觉得自己要死掉。

3. 一份动力的发展水准,是和它主人的心里发展水准想匹配的。小婴儿或心理发展水准偏原始的成年人,一旦发出一份动力,最初是抱着“我是神,我的意愿一定会得到世界积极回应”的预期的,而没有实现,就可能立即变成“魔”。

*对还停留在婴儿心理发展水准的人来讲,这世界上像是没有什么小事,会感觉好像自己一发出一个动力,就意味着面临生死之战。

4. 当在做转化破坏性,去毒化的工作时,就是在将死本能转化为生本能,将死亡恐惧转化成生命力。

*大人会用“饼干碎了”来笑话小孩子,觉得小孩子不成熟,但对幼小的孩子而言,“饼干碎了”真像是真个世界一刹那都碎掉似的,他们自然会产生一些恐惧感。如果这个时候大人们能抱持住他们的恐惧,那就可以转化他们的恐惧。很多老两口,吵了一辈子架,临死前还对彼此气鼓鼓的,其实是渴望对方能接住自己的焦虑,并能转化成生命力。

*攻击性可以被接纳,甚至是被喜欢的,而此前在她的生活,特别是家人中,攻击性只会引起伤害和报复。

*攻击性只引起伤害和报复,是因为大家都觉得,攻击性是会带来死亡的力量,自己消化不了,所以一旦别人对自己发出攻击,有力量时就报复,没力量时就只好被伤害。但是,一旦真正明白,原来攻击性被抱持住,就会变成生命力量,那一个人再面对攻击性时,就会非常不同。

5. 攻击性,就是带着主体感展开你的生命,要从一生的尺度来看这一点。

*化解攻击性,容纳死亡焦虑时特别重要的是形成时间感。如果你只能看到当下,那么死亡焦虑时刻都在发生;但如果你看到整个人生尺度,你就会知道,你是生存的,你的动力是会随着时间的累积,不断投入有极大可能实现的。别难过,一切总会过去的,未来会好起来的。

*运动健身时,肌肉纤维会不停断裂,然后重生修补使之更坚韧。我想生命的韧性也是由不停的接受他人跟自我的攻击性,然后断裂,然后重生,然后坚韧。

*对我爱的人说,如果你痛苦,你就攻击我吧。我会从你的攻击中,看到你的不安,看到你体内的能量,伸出的触角,看到你生命的力量,在由此迸发。这样的话,你将会减轻痛苦。我将看到,你抚慰的心灵,异常的纯洁。而我的灵魂,也会在你的纯洁里获得升华。

*我在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会平静的看着对方,让对方的黑色生命力得以流动,白色生命力得以唤醒,难怪我的孩子如此爱我。我一直不明白我为什么懂得抱持,今天想起往事才明白被拯救过所以懂得。抱持不但滋养对方,也滋养自己,让对方活出自己也让我得到很多爱使自我越发有力量,越有力量就越淡定。

*职场中的人,应该都有过这种感觉:我宁愿让领导训我,也不想被冷落在一旁。

//先试试表达攻击性//

*也许你么太少去展现你的攻击性了,也许你太恐惧了,所以你试着先从理性上彻底明白攻击性是怎么回事,该如何安全无害地去表达攻击性,这个无害也包括不伤害自己,最后才在行动中去表达一些攻击性。

*现实生活中,由于害怕破坏人际关系,太多人不能当面当时表达自己的怒火。一般采取延迟或迂回的方式。那么如何安全合理地表达不满才能既不伤害对方,也不伤害自己?回答:多使用“我的感受是什么”这样的句式,而少说“你伤害了我”。如果你说“我很愤怒”,那就意味着在表达自己感受,而一旦说“你伤害了我”,就意味着指责对方。当然无论再怎么有技巧,表达攻击性时,可能难免会给对方带来伤害,这时候要看这个关系能否承受,甚至化解这份伤害。一旦关系中有一方能很好地做到承受并化解,那么两个人会看到攻击性就是生命力。

*“我很愤怒”就是在表达攻击性。 但如果我打了你,这就是破坏性。

*人们通过电影,游戏和体育等娱乐节目释放了很多攻击性?回答:人们要通过观看有攻击性的影视,玩有攻击性的游戏,以此来释放心中的这个“恶魔”。所以,这一切都是治疗。单纯地压制负能量的表达,不能带来正能量。

*父母接不住我的攻击性怎么办? 回答: 不要攻击接不住的人,至少要少攻击。现实感很重要,如果表达了攻击性,只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给周围人带来痛苦,那当然要控制攻击性。你可以采取别的方式,比如找资深的咨询师,他们受了大量训练,更知道如何转化攻击性。

*有没有可能对A愤怒,而把这份愤怒发泄给B,然后对A的愤怒消失了呢?回答:我觉得不可能。这只是嫁祸行为。通常是不敢对A表达,而转而表达给了B,自己貌似是宣泄了愤怒,但其实对A的愤怒没有真正消失,同时又破坏了和B的关系。

*一个人身上没有了攻击性,是否就是把自己内心包裹得很严实的状态?不向别人展示攻击性也不接受别人的攻击性,就意味着这个人是孤独的,也是交不到真正的朋友的?回答: 攻击性就是生命力,如果剥离了攻击性,就意味着他没了生命力,既伸不出自己的能量,也接不到别人的能量,于是,也就无从建立深度关系。实际上,太孤独的人,常常是要在自己的内在想象和外在现实之间建立起一堵牢不可破的墙,这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外部世界攻击自己,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自己内心中的那个全能自恋的“魔鬼”攻击外部世界。

*如果用爱去接受同事的攻击性,会不会让人觉得自己好欺负?会更加重同事的攻击性? 回答: 如果真的是用爱接受同事的攻击性,那放心,一定会是好结果。但我们常常不是用爱,而是软弱,胆小和恐惧,不敢将攻击性挡回去,因为担心被报复被惩罚。我们太多时候,把软弱当成了爱,而事实上,爱,是需要力量的。并且,以工作为核心的社会领域,其主要规则是权力,在社会领域使用珍惜规则,常常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建议参考熊太行的专栏《关系攻略》。

*小孩子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是生命力逐渐强健吗?该怎么引导? 回答:能作出一些破坏行为的孩子,比乖孩子心理更健康。如果心理有破坏性,但从来没有表达,那是因为恐惧,担心自己太弱小,如果一表达攻击性,就担心被灭掉,所以不表达。孩子脾气变大了,很可能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外界也相对安全了,所以才可以这样表达。她不表达,就永远没有被看见并修正的机会,表达后,虽然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性,但这首先是呈现,有了改变的可能。别急着去引导,先试着去共情,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是怎样的。

*精神分享中有一个术语叫“心智化”,大致的意思是人需要学习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行为,比如去攻击对方身体。所以,要引导的话,你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去学习,如何用语言去捍卫自己,而不是用身体暴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