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医疗机构的异同 - 中国之行的见闻2

光着脚在天地之间留着足迹,直到一个轮回为止。。。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 医院的氛围

今年一年一度的中国行是在医院陪爸爸渡过的,因为80多岁的老父亲心脏出了点问题。于是乎, 我的每天行程就是在医院 排队,排队,再排队, 挂号排队, 看病排队,住院排队, 缴费排队, 就连坐电梯都排队。 走进医院就像走进了车水马龙的早市一样热闹, 走进医院就走进了找不到北的人山人海的漩涡里, 那段日子里, 锻炼身体就是走路, 走出了上万多步的好成绩, 哈哈。难怪中国人大部分都比美国人苗条,我们是马不停蹄的为了生存迈着不变的步伐前进着。。。

        

 

2. 中国人民的强大

走进医院首先感受到的是:中国人民的医院真热闹, 难道我们都病了吗?中国人口是世界人口的1/4我知道, 中国人口的病人又是中国人口的几分之几哪?似乎让我觉得50%的人都生病了, 才会让我看到比菜市场还热闹非凡的医院。在医院我看到的不仅是病人, 更体会到了亲属在医院的职责:如果病人需要住院, 亲属需要陪床护理, 病人需要拍X光, MRI, 心电图, CT检查,家属需要前前后后的陪病人奔忙在排队的行列中, 就连之后的片子和报告结果都需要家属去打印和交给医生, 倒是那些全自动的打印机器很先进, 也方便家属排队操作, 哈哈。家属和护士之间因此也会结下深厚的友谊, 因为他们是桥梁, 是一群free的好劳力。

    

3. 医疗的费用

中国也有不错的医疗保险, 特别是我父母的省级医保系统, 然而当病人需要安装起搏器,支架的时候, 通常他们的保险就有折扣的问题, 国产的报销一部分, 进口的不报, 而强大的中国人民似乎都对 “进口” 二字感兴趣,这个时候的爱国精神似乎就不存在了, 我不知道是我们的产品不过硬, 还是中国人民有的是钱。 爸爸因心脏的问题需要起搏器的植入,一个进口起搏器要了人民币11万, 一个心脏支架要了人民币4万, 难怪农村的病人看不起病, 哎,  价格昂贵的医疗器具不知耽搁了多少生命的延续。在中国的住院病房里我还看到了这样的新鲜事 - 男女混合双打的房间。 在一间不大的房间里, 四张病床有男有女, 晚上四张陪床的折叠床一铺开, 八张床的风景让我忘记了自己不是病人, 因为那种心境, 气味, 和对真正病人的担忧, 把一个个好人似乎都变成了病号。  陪床的滋味真不好, 我怕自己有那么一天也成为那里的真正病人。

4. 先进的付账,拍片取片的设备

国情的差异各有利弊, 中国的医院也有很多app的神奇,出租轮椅,医生挂号, 看病抓药都可以通过下载适当的app 操作网上付款,结账,查询住院,手术流程等。医院的医生,护士都兢兢业业的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医院也进进出出的有不少西方国家的交换生在中国医院学习, 我向来认为中国的医疗大军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军, 因为他们的病人多, 他们一天看下来的病人比美国医生一个月都多, 熟能生巧, 他们是最有经验的医生。

   

5. 没有亲人陪伴的病人比没有妈妈的宝宝还凄惨,因为陪床,陪护,陪手术都成了中国医院不成文的理念。然而这批护理人员给医院的人流带来的比病人和医生更危险的问题。他们辛苦的穿梭在病人和医生之间的沟通中。你看到的是医生看病不是一对一的询问,医生和病人之间没有隐私保护,急诊的治疗方案不是因病情而论,是要看有没有床位,有没有关系,老党员的爸爸不肯给我机会托关系,被急诊转院到大医院的时候,急诊医生说没办法,没病床接收您。老爸抓了瞎,我启动了自己的关系网,住院,手术,都不是问题了!所以说:中国人情味特别浓, 有关系的病人跟有妈孩子一样是个宝, 否则, 很可怜。。。

零零碎碎的见闻, 多多少少的堆积,让我觉得最好在哪都别生病, 否则, 日子都不好过。能有机会照顾老爸的手术很欣慰, 也从中体会到当我不在他们身边的时候, 他们的日子是多么的不容易。我感恩那些兢兢业业的医护人员们, 我看到了他们走路都在飞奔, 他们养成了和时间赛跑的习惯, 他们在自己的行业治病救人, 为社会,为人类贡献着他们的青春和生命, 他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放假期间的安静医院

家属推着病人等待手术

医院里的食堂

医院门前的我, 哈哈

net422003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老九' 的评论 : 我们生在福中很知福, 哈哈
net422003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流浪北美的蚂蚁' 的评论 : "医生指挥护士,护士指挥护工,护工指挥病人家属,那叫一个乱哪!" 看到了这一幕的, 我推着爸爸轮椅上不了人山人海等待的电梯, 真恨不得有劲背上老爸爬楼梯, 哈哈。
老九 发表评论于
太座一耳有耳敏,美国耳科专业医生让去做MRI,美国乡下有个很不错的医院,从家开车5个红绿灯,安排在当天下午,核实了两张医保卡后,进入了程序,整个MRI安静到窒息,干静的卫生让人不敢想象,连医生,护士才俩人,我们前有2个病人,休息室中有个大电视程现在何种状态,有沙法座,有咖啡,小饼干,有直播电视机,医保卡好,未收一分钱,医生当场说:"everything is ok".我对太座说:"中央首长的待遇不过如此."我们前不久也收到我岳母病危的越洋长途,匆匆飞沪去一个三甲医院重症病房,请况大致如笔者所述,有意回国养老的也有不可诉说的原因,人各有志,不可强勉,一切顺于自然.
流浪北美的蚂蚁 发表评论于
真实的记录,来源于真实的感受。不过,看现在的医院条件比20多年前不知好了多少倍呢!出国前曾陪我父亲住院,不仅要排队,有时还要抬着担架上下好几层楼去检查,真叫一个累啊,一人住院全家遭殃。在医院里,医生指挥护士,护士指挥护工,护工指挥病人家属,那叫一个乱哪!如今医院的条件是好多了,不过管理基本还是老一套。一个国家要真正走向文明,不是看高楼盖的怎样漂亮,设备怎样的先进,更要看诸多的细节,祖国啊,任重道远,继续前行吧!
princessannie 发表评论于
我觉得中国人民,包括专业人员,家属,都很可敬,但是系统非常糟糕。怎么就不能把系统搞搞好,让人easy一些呢,一团乱麻的感觉
net422003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谢谢你提醒, 适应了美国的舒适, 把咱们都惯坏了, 每次回去都有忆苦思甜的感觉, 还好都是中国长大的, 理解人多成患的原因。 哈哈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看到我父母去医院看病的过程,懂得了在北京看病是个多么艰难的事情。想回国养老的兄弟姐妹一定要想清楚,生病后有条件去三甲医院自己一人去看病吗?那是需要动员一家人的大事情,可不是像在美国,打个电话预约,自己开车或朋友开车送去即可的事情。
注册很麻烦 发表评论于
记载的很真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