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悦然爱情幸福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950年,马悦然与陈宁祖在香港。选自《另一种乡愁》

马悦然  生命时空初值=63504.02062(感性D)
陈宁祖  生命时空初值=63428.84418(感性C)
心心相印指数=99.9821304% 经典
心心相印指数=21.8684926% 量子

Related image

马悦然与妻子陈文芬

马悦然  生命时空初值=63504.02062(感性D)
陈文芬  生命时空初值=63660.09460(感性D)
心心相印指数=99.9229859% 经典
心心相印指数=23.5220320% 量子

两任的爱情指数都很高。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与成都妻子的传奇爱情

http://www.newssc.org           2006-11-05 12:17:26

四川新闻网消息   
  

  成都女儿请收下家乡父老献的花

  今天,2006年11月5日,是美丽的成都女儿陈宁祖去世10周年的纪念日。10年前的今天,当夜幕降临之际,和癌症抗争了30年的宁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家中悄悄走了,给丈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马悦然教授留下了46年婚姻的美好回忆。他们如童话般美丽的异国情缘为成都留下了一段爱情佳话。11月1日,本报记者通过国际长途,恳请宁祖的妹妹刘绍祖女士代表本报情感工作室,在今天的纪念仪式上,在宁祖的墓前献一束鲜花,遥寄家乡父老的哀思。

  今年8月,记者辗转联系上了马悦然教授。马教授感谢宁祖家乡的父老在她去世10周年后依然深深怀念她。10月29日,记者再次联系上马教授,作为诺贝尔文学奖18位评委中惟一精通汉语的专家,著作等身的马教授在一天之内,给本报记者发来了4封电子邮件,从中我们能读到他对亡妻的深情和挚爱。马教授还向本报提供了大量他和宁祖的照片,并希望将他想念宁祖而写的三首俳句刊登在本报上。

  11月1日,宁祖的妹妹刘绍祖女士从瑞典给记者打来国际长途说,今天,马教授将带领儿孙们和陈家的亲人们共计30多人,到宁祖墓前举行悼念活动。

11月3日中午,在马教授的帮助下,记者在浣花溪畔宁祖侄女陈德立家中,见到了宁祖的弟弟陈湘祖先生。陈先生谈起姐姐和姐夫感情甚笃时唏嘘不已。他还回忆了去年夏天马教授偕子孙入川探亲的事。81岁高龄的马教授兴致勃勃地重游了峨眉山。58年前,他来到峨眉山研究方言。记忆力惊人的马老为儿孙们讲起当年的趣事,不时冒两句地道的四川话“莫来头”。他还去了三星堆、武侯祠。当马老来到望江公园时,失望地发现,满园都是塑料椅子,只得抱憾转移到青羊宫,终于坐上了具有浓郁四川味的竹椅,喝上了盖碗茶。马教授还执意要去看看当年和宁祖结缘的“可庄”。可惜,可庄今犹在,但已面目全非,那些美丽的果树早已无影无踪。由于深爱宁祖,把中国当做第二故乡的马教授对川菜一往情深。他说“只要有辣椒,啥子东西都好吃了。”他尤喜甜水面。去年离蓉前,他的儿孙们每人买了10公斤海椒面和几公斤花椒面带回瑞典。

 

这对异国伉俪为成都留下一段爱情佳话

  

  真真的爱情,爱人之笑属于我,泪也属于我。

  天空的星星,是死者的眼睛么?爱人!你在哪儿?

  天色渐暗,让我拉着你的手:我们快到了。--马悦然 

 相爱瑞典小伙爱上成都少女

  1948年8月,24岁的瑞典小伙马悦然来到四川研究方言,和英国朋友西门华住进了华西后坝陈行可教授家“可庄”。当年的“可庄”有个很大的花园,种了30多棵苹果树和橘树,周围是3米高的围墙。

  刚刚高中毕业的宁祖患上了流行性脑膜炎,正在家中休养。陈教授的妻子刘克庄女士请马悦然教陈家二女儿陈宁祖学英语。贪玩的她根本不想跟“马洋人儿”学英语。但母命难违,她每天上午必须到马悦然的房间学一小时英语。为了哄这个不想学习的小女生,马悦然想了一个办法,他拿出美国PX店留下的几罐可可粉做诱饵,每次宁祖来上课,就请她喝一碗可可粉。总算让宁祖静下心来学了一阵子英语。可是可可粉喝完了,这个调皮的小姑娘就开始逃学了!

  那时,马悦然还常请宁祖帮他整理方言卡片,偶尔还一同去玉带桥的“新明书屋”淘旧书。一天,两人经过成都一家有名的饭馆,马悦然想请宁祖吃点什么以表感谢。小伙子很绅士地问:“你喝茶还是喝咖啡?”谁知宁祖却说:“我情愿吃一碗牛肉汤面。”几年后,宁祖告诉夫君:“你那时真是一个啬家子。”

  两个年轻人越来越熟,单纯美丽的宁祖渐渐让马悦然坠入了情网。可是马悦然在离开瑞典的前一天就跟一个高中女同学订了婚。两人已经谈了几年恋爱,并且得到双方父母的认可。后来,一个到中国,一个到美国上大学。所以,马悦然那时还不敢向宁祖表白。

  马悦然在陈家的“可庄”住了7个月,期间他请宁祖看了两次电影。在看完第二场电影回家的路上,他情不自禁牵起了宁祖的纤手。 

 离别相顾无言枯坐到天明

  1950年7月,马悦然和西门华准备离开成都。临行前晚,陈教授设宴为他们饯行。饭后宁祖弹钢琴,唱中国民歌。宁祖天生一副好嗓子,曾跟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郎毓秀学过音乐。马悦然最喜欢听她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好姑娘……”美妙的歌声让马悦然生出无限的离愁别绪。那晚,宁祖和悦然手牵手在花园里散步。在那个夏夜,小虫唱着缠绵的情歌,果树的芬芳弥漫在夜空中。但悦然无心欣赏这样美的夜色,他心里非常难受,因为宁祖知道他已经有未婚妻了。他有很多话想对心爱的姑娘说,但是他终于什么也没说。两个年轻人都深信,今生今世他们将再也不会见面了!

  散完步,两人回到马悦然住的平房,依依不舍,相顾无言,不知不觉竟坐了个通宵。那晚他们连手都没有拉,但两颗相爱的心却因为离别的到来而靠得很近很近。

  第二天早晨,宁祖和父母、姐姐、弟妹送马悦然和西门华到邮政车站。经过10多天的艰苦旅程,悦然坐汽车到了重庆,又改乘轮船到了武汉,再坐火车到达广州。当他过了罗湖桥抵达香港时,他惆怅地问自己:“可是我的心呢?我的心在哪儿?”

  马悦然随后给在美国读书的未婚妻发了一封电报,那个姑娘回信说,她已爱上一个美国人。马悦然如释重负,立刻给陈行可教授发电报,向陈宁祖求婚。两天后,陈教授发回电报,可那些数字搞得悦然一头雾水,偏偏电报局又关门了。他在惴惴不安中熬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他终于得知那些数字的意义:宁祖答应了他的求婚!马悦然欣喜若狂。他后来才知道,当陈行可先生问女儿是否愿意跟“马洋人儿”结婚时,这个19岁的少女害羞地答道:“随便你们吧!” 

 

 重逢罗湖桥边苦等成都爱人

  1950年8月31日,宁祖在获得小天竺街公安所的证明书后,在姐姐京祖的陪同下,先乘邮政车到了宝鸡,然后坐火车到广州。9月初,悦然每天早晨坐火车到罗湖桥去,饿着肚子等宁祖。每当一个漂亮女孩过桥,桥两边的英国兵和中国兵就会指着悦然吹口哨扮鬼脸,但每次悦然都失望地摇摇头,因为宁祖比她们漂亮得多!

  9月20日,在经过10多天的漫长等待后,身穿蓝布旗袍的宁祖和姐姐终于走过了罗湖桥。分别两个多月后,一对有情人再度重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4天后,宁祖和悦然在香港九龙道风山的教堂里,举行了传统的瑞典婚礼。从马悦然教授和陈湘祖先生提供给记者的照片来看,新婚燕尔的宁祖穿着旗袍,面如中秋之月,戴着眼镜的悦然西装革履,风度翩翩,两人在镜头前或微笑或开怀,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中。

    婚后46年甜蜜婚姻像个童话

  1950年秋天,马悦然偕新婚妻子宁祖回到瑞典。1952年,马悦然获得斯德哥尔摩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他出任瑞典驻中国大使馆文化秘书,和宁祖再次回到中国,和老舍成了邻居和朋友。夫妻俩经常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他们拜访文化名人,出席各种文化活动,为中瑞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1958年,马悦然辞去外交官职务,先后执教于伦敦大学、澳州国立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中文系。1985年,马悦然当选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1987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曾两度当选为欧洲汉学协会主席。

  在马悦然辉煌的学术成就背后,有着妻子陈宁祖长达46年的无私奉献。宁祖为马悦然生了3个儿子,并担当起教育他们的重任。这个以前连开水也不会烧的成都少女,学会了做地道的中餐,还向婆婆学会了做西餐。

  宁祖生前执教于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她的中文造诣颇高,是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她陪丈夫到处讲学,但在社交场合,她总是精心打扮,优雅端庄,谈笑风生。在她坚强热情的背后,很少有人知道她已经患癌症30年了。

  在友人眼里,宁祖具有四川姑娘特有的开朗乐观和热心肠。她对来自祖国的同胞格外热情和关心,总爱做中国菜款待他们。

  1996年11月5日黄昏,宁祖在和癌症抗争了30年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家中悄悄走了,走得平静、安详,“如晚秋的落叶轻轻地飘向大地,如初冬的细雨无声地润进泥土。”将近半个世纪的相亲相爱,使这段缘于成都的异国情缘美丽得像个童话。

  为了离宁祖近些,马悦然搬到了乡下,每天清早,他都会风雨无阻地沿着小径散步到妻子墓前,把墓碑旁飘落的枯叶拾掇干净,用手铲把新买的鲜花轻轻埋进土里,然后和她摆摆龙门阵,说说儿孙们的事。他絮絮地拉着家常,一定说的是宁祖最爱听的乡音四川话吧。他在宁祖的墓前遥望着宁祖的故乡四川,心中涌动着一个异乡游子的浓浓乡愁。  

   弟妹眼中的完美爱人

  弟弟陈湘祖:

  我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到瑞典的留学生。在我姐夫马悦然的帮助下,所有的中国留学生都得到一张看电影的卡。他是瑞典国王的座上宾,在他的推动下,瑞典国王和王后于1981年访华,行前专门在瑞典皇宫接见了全体中国留学生。国王和王后还亲临四川访问,悦然向国王推荐了四川的五粮液。悦然对中国,尤其对四川的感情很深。家里来宾客时,他喜欢穿中式的马褂。每次他回川探亲,我们都会给他做好几件带回去。

  我姐夫一心扑在汉学研究上,家里的大小事务都由我二姐负责。作为国际上公认的汉学权威,我姐夫经常会有应酬,我二姐热情好客,总是为丈夫安排应酬得很妥当。以前她在家里连开水都不会烧,可她后来却练就一手好厨艺。姐夫最爱吃她做的月召子蛋花汤面。每次吃完饭,姐夫都会很绅士地说:“谢谢你的饭!对不起,我又要去忙了。”说完便钻进书房埋头做学问。

  20多年前,姐夫回川探亲。我妹妹绍祖运用针灸治好了他的腿,他深感针灸的神奇疗效。回瑞典后大力介绍针灸。瑞典卡罗林斯卡医科大学神经科对我妹妹的针灸治疗进行了长达3年的观察,最终让瑞典人信服了中国的针灸。

  我二姐临终前,姐夫一直紧握她的手,看着她被病魔折磨,他心痛万分,一直喃喃地说:“你快要解脱了……”

  去年夏天姐夫带着儿孙们回四川探亲,主动提出要到都江堰灵岩山去为我父母扫墓,让我非常感动。当时我二姐已去世9年了,这也可以看出他对我二姐的深情。他们是一对完美的爱人。

  去年,姐夫告诉我他有了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女友。我和妹妹都劝他说:二姐已去世多年,你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如果二姐泉下有知,她也希望看到你过得快乐。今年7月,姐夫和台湾报人陈文芬结婚。我们全家祝福他们幸福美满。

  妹妹刘绍祖:

  我二姐和姐夫非常恩爱,和他们在一起,你能感觉到他们的默契和相互的关心体贴。我二姐把一生都献给了丈夫和这个家。为了让丈夫集中精力搞学问,她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她在学术上还是丈夫的好帮手,他们一起讨论、研究文学,一起出席各种会议。我二姐到瑞典后对家乡念念不忘,还学会了做地道的川菜。她曾经出版了一本介绍中国菜(主要是川菜)的菜谱,是最早的瑞典文中国菜谱,在瑞典很受欢迎。

  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熊莉图片由马悦然教授和陈湘祖先生提供

 

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审情系台湾女81岁马悦然爱上38岁的陈文芬

马大方承认是男女朋友

结婚?

女说「现在不能谈,还有长辈不知道」 国际知名的瑞典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审马悦然,今年八十一岁,近在台湾寻得红粉知己,两人相差四十叁岁。女主角陈文芬当过记者,现在任职出版社,也主持广播节目。

一九二四年生的马悦然,是中国文学在西方最重要的伯乐。他翻译作家高行健、北岛、李锐、沈从文的作品,被认为是高行健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关键推手。他也曾经翻译「水浒传」、「西游记」、「公羊传」、「谷梁传」等经典,近年更积极向西方介绍两岸现代作家。

陈文芬在报社主跑文化新闻十多年,後来转做出版人,先後在印刻文学生活志、大块出版公司任职,文坛交游甚广。目前也主持NEWS98电台「非听book」节目。

这一、两年,许多台湾文坛友人透过马悦然愈发温柔的眼神,读到爱情的光彩。也许是年龄差距,两人交往初期颇为低调,但马悦然与陈文芬经常连袂出席文坛聚会,陈文芬也多次陪同马悦然出访大陆,这段恋曲在两岸文坛成为半公开的秘密。

「有一次吃饭,他们坐在面前叁分钟,我就明白了。」一位作家这麽说,两人的感情自然流露,旁人看得清楚;但大家也像有着默契,始终说得含糊。

台湾文坛曾有人见到两人挽手看戏,也有人在餐叙时,看到微醺的马悦然拉着陈文芬的手。去年秋天,马悦然造访李锐创作场景的山西省吕梁山,以及今年六、七月马悦然访问上海,大陆文坛也都有人见到陈文芬同行。

什麽时候开始的呢?文坛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前年马悦然在台湾出版「另一种乡愁」和「俳局一百首」两本书,都是透过陈文芬与出版社联系,两人之间的信任和夥伴关系已十分明显。熟识两人的作家朋友说,「俳句一百首」书末收录陈文芬访问马悦然的文章,那种在对话中流动的知性和理解,再对照两人公开的互动,可以下个注脚:「她,爱上了知识的父亲。」

熟识马悦然的友人传出,这位稳重的绅士,曾脱口而出:「要做一件让大家很意外的事。」朋友好奇揣测,是否和结婚有关?

记者直接与住在瑞典的马悦然连系。谈到陈文芬,电话那头客气地说:「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再问:「两位是男女朋友吗?」一声清楚的「是」,夹在爽朗的笑声中。「有没有结婚的打算?」对於如此唐突的提问,他毫无愠怒,一贯温和的笑语回答:「我不和记者讨论这个问题。」

陈文芬对记者的询问,则显得错愕。「我不想回应。」她说,因为「说的时机还没有到。」有没有可能结婚?「现在不能谈。家里还有长辈不知道。」

 

第二任妻子是中国台湾人 谱写“忘年恋”

马悦然的第二任妻子为中国台湾媒体人陈文芬,两人1998年初识于台湾,此后两人“秘恋”多年,2005年在山西宣布婚讯。马悦然与陈文芬(出生于1967年)相差43岁,这段备受文化界关注的婚姻,却让他们保持得十分低调。

陈文芬说,1998年马悦然到中国台湾访问,有一回,在一群媒体人的饭局上,马悦然在闲聊间提起对布袋戏的兴趣,饭桌上七嘴八舌,其他人忽略了马悦然的提议,而陈文芬不仅留意到了,而且后来还充当导游,带着马悦然到台湾新庄戏馆巷看台湾历史悠久的布袋戏团“小西园剧团”的演出。

那一次结伴看布袋戏,使两人有了个美好的开始。马悦然对小西园的布袋戏演出十分欣赏,认为其演出仍保留传统泉州布袋戏的余风,他后来还居间安排小西园到瑞典演出。那次之后,马悦然又有机会再到台湾时,陈文芬再次陪同他到小西园看布袋演出,两人开始真正交往。陈文芬说,从那时开始,一直到结婚之前五六年,两人往来电子邮件2000多封,在信件来往中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想法。陈文芬说,她和马悦然的关系可说是“文字因缘骨肉亲”,那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戏剧化。夫妻两人曾以“南坡居士”、“台湾小妖”的名字合写过一本微型小说,书名叫《我的金鱼会唱莫扎特》,一半是写瑞典生活,一半是写马悦然神游幻想辛弃疾和李清照跟他喝酒。据说该书是受莫言《小说九段》的启发,莫言也为这对跨国夫妻的爱情之书写了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