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巴兰的三重空间

从上海到西雅图,从新闻采访到中文教育,唯一不变的是对文学的热爱。爱读中英文好书,爱听古典音乐,爱看惊心动魄的影视剧,爱美食,爱烹饪,这一切都融入笔端,和同人切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巴厘岛之所以成为无数人理想中度蜜月的圣地,主要是因为金巴兰(Jimbaran)。金巴兰位于巴厘登巴萨(Denpasar)机场的南部,有着细软的海滩,无敌的海景,绚丽的落日和可口的海鲜。在金巴兰流连了一日之后,我和同游的先生才发现,跟郝景芳在《北京折叠》中描绘的一样,金巴兰是个三重空间并存的世界。

 

因为和印尼当地人语言不通,我们的包车和餐饮都是在淘宝上订购的。五星级临海酒店的下午茶,使我们小窥了金巴兰的第一空间--封闭空间。甫下车步入酒店,就有美丽的服务员上前笑脸相迎。酒店的大厅是个宽敞的亭子,高大的柱子像画框一样镶嵌着一幅风景画--碧蓝的大海上闪烁着点点金色的阳光,白色的波涛拍打着陡峭的绝壁,一个玲珑剔透的玻璃教堂似乎在邀请新郎新娘步入神圣的婚姻殿堂。在这儿许诺的人生誓言,似乎真的会海枯石烂永不变。

 

我们进入了装修精美的餐厅,在靠海的座位上尽览金巴兰湾的海景。在我们下方,是个深蓝色的高级游池,穿着新潮泳装的俊男靓女或在水中嬉戏,或在池边的伞下小憩。一眼看去,他们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游客,就是东亚富庶地方的土豪。恍惚之间,我顿时觉得到了夏威夷、佛罗里达、坎昆或者任何一个奢华度假地。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茶点上来了--一小杯红茶,一小个夹馅羊角面包,几块小甜点。消费真的和美国接轨了,要知道这还是淘宝的优惠呢!我们看了一眼桌上竖着的菜单,价格更是令人咋舌,比我们在巴厘岛中档酒店区库塔海滩就餐的正式饭店还要翻几番。因为酒店就建在崖上,有小道通向沙滩。据说这一片高级度假村的沙滩是最好的,仅供那些付了高价住店的旅客畅游。很多人就在这个封闭空间里度过了整个假期,根本没有领略到一丝一毫的异国风情!

比高级酒店下午茶和悬崖透明泳池更有名的是金巴兰海滩的海鲜大餐。事先听说,如果临时去金巴兰海滩现点现烹,经常会挨上“温柔一刀”。得高人指点,我们团了一个不算太贵的海鲜烧烤套餐。车开到餐厅门口,我们俩心里就泛起了嘀咕--一条窄窄的街,路面坑坑洼洼,一边是未经修剪的树林,一边是一排不起眼的餐厅。下车看看,就像中国小县城里的餐饮一条街,有那么点不太正规的感觉。我们的饭店门口有好几个水箱,塑料管在往里面打气,有的是龙虾,有的是螃蟹,最奇怪的是一些装在矿泉水瓶子里面的黑白相间的“大虫子”,看得我毛骨悚然。先生查了一下,说是皮皮虾,我才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我们抱着怀疑的态度进了那家海鲜餐厅,里面还算宽敞整齐,奇怪的是几乎没有几张桌子,一群群中国游客都站着和服务人员沟通。我们报上名字,居然被请出了后门。一到门外,豁然开朗,原来这才是餐厅!金色的海滩上放着一张张铺着桌布,点着蜡烛的餐桌,西式刀叉和中式餐具俱全,我们被请到最前排预约好的一张桌子,并肩坐下,面朝大海。展眼望去,左右都是占领了海滩的餐厅,顾客盈门。远处一边是别墅区,一边是渔港,渔港的后面就是登巴萨机场。此时正值黄昏,热带的太阳失去了白天的毒辣,慢慢地坠入大海。在海滩上,人们漫步,逐浪,自拍,一个个无忧无虑。还有当地人在烤玉米,一把方方的塑料片上下翻飞,扇得颇为热闹。不知是餐厅还是游客的几只狗,在人群中窜来窜去,互相追逐。它们累了就两两靠在一起,头挨着头看落日。有人牵着马,慢悠悠地踱来踱去,偶尔会有爱美的姑娘坐上去溜达一圈,留影纪念。慢慢的,海滩上的人、马、狗都成了剪影,而云层加深,太阳的颜色越来越鲜艳,成了橙红色,去亲近云层。先生略带遗憾地感叹:“热带的落日总是这样,都是落入云中,而不是海中。”这时,爱好摄影的他举起相机再三对焦,仔仔细细地想捕捉最美的落日瞬间。正在他不断按响快门时,我看到一架飞机缓缓飞来,将要降落在机场,连忙让他做好准备。果然,他第一次拍到了飞机和落日的合影。我们俩在好几个海滩见过落日,但是都说以这次最为美丽。一是太阳非常圆,非常大,而且有意思的是最后还穿过了云层再落入海中。再就是海滩很美,涛声阵阵,海风习习,远处的高级别墅区亮起了点点灯火,渔港上的渔船也有彩灯点缀。加上面前的荧荧烛光和一小盘龙虾、螃蟹、海鱼、扇贝、鱿鱼烧烤,真的是良辰美景。我们在这儿逗留了好几个小时,看完日落,吃完晚餐,才尽兴而归。

在此期间,我们也目睹了巴厘岛的第二空间--消费空间。你有多少钱,就能得到多好的待遇。我看到了国内来的土豪一掷千金,点了满满一桌大龙虾,大螃蟹(我们套餐中的和他们桌面上的相比简直天差地别),大吃大嚼,铺张浪费。也看到一个貌似是工薪阶层的三口之家看着菜单犹犹豫豫,小心翼翼,最后点了两菜一汤,边吃边抱怨价格不公道,菜吃不饱。最有趣的是先后来过两个东欧人和四个穆斯林,大大咧咧坐下来,翻开菜单指指点点,叫来服务员询问再三,最后喝完了免费的矿泉水,看完了落日,拍拍屁股走人!我们也觉得虽然团购的套餐味道还不错,尤其符合中国人的口味,但其实海鲜量少个小,性价比真的不算高。如果真的临时点餐,价钱更是离谱。我们出门时看到水箱里的游水海鲜价格单位都标为100克,小字写成2两,颇有误导之嫌疑。如果没有邂逅如此一生难遇的落日,可能会觉得不大值得。

回旅馆时,我们等着车子来接。司机告诉我们,这时饭店前的那条路挤得水泄不通,还有很多旅游团的大巴。他让我们往前走几百米,在鱼市碰头。我们摸黑走啊走,忽然前面有了昏黄的灯火。走近鱼市,灯光渐渐照亮了这一小片开阔空间。靠着海边的简陋栏杆停着一排排岛上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助动车,一条长长的码头伸入海中,旁边是一艘艘停泊着的渔船。原来我们吃的海鲜就是渔民们在金巴兰湾中捕捞,来这儿交易的。这时,一天的交易已经偃旗息鼓,朴实的渔民和岛民聚在一起享受业余的闲暇时光。在一个大凉亭下,光裸着黝黑的上身,赤着粗糙的大脚的男人们或坐或卧,高声谈论着,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一个个小贩翻烤着海鲜或者玉米,扯着嗓子吆喝。这儿的烧烤和我们在饭店里享用到的完全不同。浓烟滚滚,可能是用了最劣质的燃料;腥气扑鼻,没准是一天剩下的次品。这些在我们看来简直无法入口的食物却成了一些孩子的美味佳肴。他们拉着妈妈的衣襟,指着正在火上滋滋发响,滴着油的鱿鱼串或者虾串,眼巴巴的看着。一旦手里拿到一串,他们就有滋有味小口小口地啃着,脸上尽是满足的神色。周围越来越黑,灯光越来越亮,忽然,不远处的清真寺中传来的唱经的声音,平静却沧桑。鱼市上的人们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他们可能是印度教徒,可能是佛教徒,可能是基督教徒,但是这些都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想起了二十年前参观西安的清真寺时一位陪同的穆斯林友人说的话:“很多宗教将庙宇建在名山大川,隐于深山老林,只有我们的清真寺,永远在最世俗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最需要安拉的人们。”在此时此刻,我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第三世界的尘世生活,而这就是金巴兰在世人想象以外的第三空间--平民空间。

回程路上,我和先生紧握双手,默默无语。我们一天之间经历的风光迥异的三个空间在我们脑海中不断重叠。我们并不羡慕得到上帝惠顾的好运之人,我们也不怜悯在底层靠双手吃饭的劳作者,更不为自己身居平安富庶的国度,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而沾沾自喜。但是,我们的确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旅游不仅仅是为了放松身心或者欣赏风景。旅游让我们看到世界的方方面面,让我们从自身的茧中挣脱束缚,关心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事,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