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至,也不知自己在忙些什么,反躬自省,方知近来什么收获也没有。吾本是业余时间多醉心于古董把玩之事,信服钟情于古瓷,渐伙于明清格物收藏,但又忽觉索然无味,逐日荒疏笔耕,随似一年之久,不见作为。近日,偶翻伦敦几场拍卖图录,索目于Duke's的一把执壶,其古朴清丽之姿,奢艳青釉之色,绝技穷巧之工,令我怦然心动。久违了,这种感觉。上周,该壶以八十万英镑易手。虽其估价1000-2000英镑,我的心理价位也至万把英镑而已,但成交溢价800倍,还是出乎吾等之所料也。
古董拍场,往往是昌明隆盛之地。大凡有贵胄世家出入,亦有诗礼簪缨之族落座,蜂聚猬集。拍行的经年销售模式,也随着世界的交融而更改。在这网络发达的时代,拍品面貌特征,早就在拍前被送至买家手中。吾辈们好寻出处,会及早地梳剔甄别,纵列横剖。梨式壶,壶身呈梨形,直口,溜肩,垂腹。记得冯先铭先生早在九十年代就著书认为:始于元,流行于明。后虽有出土发掘梨式壶,推早至五代,如四川邛崃十方堂窑和陕西黄堡窑,但业内没有形成统一认知。2016年夏我去大英旅游,曾在大维德爵士收藏的陈列室里见到一件梨式壶,其雍容庄丽,端谨雅正之气韵,令人印象深刻。
元龙泉青釉梨式壶
正是,茂林深竹之清悠,湖水碧仪之娇嫩,梨式的娉婷仪态,慑魂摄魄,被后世频频仿制。至乾隆盛世,承平日久,海晏河清,多献颖推新之作。粉青,乃南宋官哥窑的扛鼎之釉色,乾隆时期的粉青传世品亦为多见。此壶之粉青色较浅,偏灰暗,但釉水肥腴,釉面光洁平静,胎体细密。壶身口部和底部堆凸一圈纹饰,弯流与曲柄相互对应,壶内施满釉,制作规整,端可备为官制之一格。有趣的是伞形盖上,置寿桃形钮,间或置瓜子等象生瓷塑,称奇道妙。虽有两处残损,但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花生?红枣?栗子?造型之精准,彩绘之逼真,了然不惑。
清乾隆粉青釉寿桃钮梨式执壶(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