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与志愿者文化在美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去逛文学城热门博主My china的博客《慎始敬终》,想到一个问题:义工与志愿者有什么不同。我一直在推义工概念,感谢这位博主启发了这样一个基础概念,趁机科普。

义工与志愿者的英文都是Volunteer。是舶来概念,并非来自中国本土文化,不是中文固有名词。在google输入关键词:“义工,维基百科”会直接打出志愿者的概念,而非义工。(是否可以推到中国大陆的习惯性用语对维基百科的影响要更大?不晓得。)

根据语言习惯和接受外来文化的路径,“义工”多用于港台地区。港台地区也会称义工为“志工”,是志愿工作者或志愿者的简称。因沿海地区近港台,随着外来文化的渗入,也开始采用“义工”的概念。

志愿者来自普通话,多用于内陆地区,强调自愿而非强迫。

由此我们推论志愿者=义工。下面对此概念也做统一后的解释和分析。

************************

英文里的Volunteer 定义:https://www.vocabulary.com/dictionary/volunteer

志愿者(义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F%97%E9%A1%98%E8%80%85

由此可知,义工,首先强调的是自愿而非强迫。其次,是义务而非收费服务。是个人基于爱心和自愿承担和分担的社会责任,体现了个人和组织的文明水准。

义工文化在国际发达国家的文化中非常普遍。学校,教会,公共机构,各种民间组织,以及公益机构... ...都会涉及到义工服务。

美国的建设与生活方方面面都涉及到Volunteer,Volunteer文化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美国大小事务顺畅开展的基础。许多政府工作都是义工来完成的,包括各级别的议员(比如市级议员),学区委员等部门委员等等。现任美国总统因不收取薪酬,从某种角度讲目前也算义工。

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必须要完成40小时的义工小时才能够拿到毕业证。而高中阶段完成1000小时以上的义工在被大学录取时会有很大的参考价值,2000小时以上义工小时的基本上都会因其对社会服务的贡献被著名大学录取。2000小时是什么概念呢,就相当于成年工作者在工作岗位的正常工作时间。由此可知,

每个年龄阶段完成一定的义工小时候都可以申请总统奖,以鼓励和奖励对社会服务的贡献。

怎样做好义工:

因义工文化已经相当系统和规范,大部分的义工在接受工作之前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胜任,而开始工作前的事前培训是启动工作前的必经程序。事前培训包括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以及救助渠道的讲解,非常全面(如涉及到食物,还会有关于过敏类体质的提醒,不建议随意提供食物。随意提供食物涉及到的不良后果可能会涉及到法律问题)。一般性质的义工岗位经过简单培训,只要足够用心都可以胜任。

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专业类义工多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申请。比如医疗类义工,法律援助类义工。

义工也是许多美国退休人士生活的方式之一。比如去景区做向导和服务,带国际学者和国际生认知美国文化,参与各种赛事做服务等等。由成熟的心智和对社会的认知者将信息反馈给社会是义工文化在社会结构建设中良性信息传递的理想模式。

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和贡献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以及在国家中的定位。在美国,从小到大都会接触到义工,因此方方面面的义工概念非常深入人心,也有世代传承,对国际的援助也非常多。

华裔群体在义工文化中的贡献:

上一篇介绍过的《美国种族简史》里有提到过,因历史原因,唐人街基本上很少向政府索取援助,非常独立,尽量不添麻烦。但从后期发展看,华裔在教育和收入增长的同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与贡献非常有限。因此华裔的进步只停留在教育和收入的增长。

新一代移民表现:

目前经济稳定增长地区的新移民相较老移民更加热衷参与义工,愿意接受培训融入新的生活方式。学校和各种公益机构都可以见到华裔的身影。

义工福利:

大部分义工没有薪酬,还需要自己自付费用,或者捐赠。有些义工岗位会提供膳食。因自愿参与,大部分入门门槛儿低,只要有意愿就有机会参与工作。有些义工熟悉某方面工作后有优先直接得到该系统工作的机会,是接触和学习不同社会文化,拓展视野的绝佳机会。

11/7/2019

尤其开心US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像您这样有责任感的人默默分担了许多社会责任,世界才会如此可爱!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学习了,我和女儿做义工好多年了。
尤其开心US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哈哈,谢谢阅读!因为刚来美国做义工比较多,一直以来的心中所想罗列一二,一不小心就写成长篇大论啦~~
多伦多橄榄树 发表评论于
论文一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