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探亲记:欣赏书画展及品尝时令淮扬菜

音乐几乎伴随了我所有的文字,从音符中飘逸出的旋律有时比文字更能释译情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音乐《梦里扬州》


1. 欣赏书画展

在故乡扬州探亲期间,非常幸运恰逢十天的“扬州书画三百年特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书画展”)。亲人们知道我喜欢欣赏画展,因此,购票并陪伴我前往观赏。

照片1:书画展门票上的画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作品。

照片2:书画展举办场地是在迎宾馆的华芳园。

照片3-4:书画展相关介绍。

照片5-6:数百幅书画作品陈列展览在宽厰明亮的大厅。其中有多幅“扬州八怪”的作品。“扬州八怪”究竟是哪些画家,是否只有八人,说法不一。据相关介绍,“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较为公认的是指: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但在中国画史也有人指“扬州八怪”还包括其他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

照片7-8:“扬州八怪” 代表人物郑板桥的画作“兰竹图”及相关介绍。

照片9:郑板桥的书法作品“满庭芳词”。书画展中还有他的其它作品,包括“七贤图”等等,不一一例举了。

照片10:“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金农的相关介绍。

照片11:金农的“梅花”。

照片12:金农的“桃花溪畔”。

照片13-14:“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黄慎的“芦雁图”及相关介绍。

照片15-16:“扬州八怪”代表人物华嵒的“花鸟”及相关介绍。

照片17-18:“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高凤翰的“老树秋山”及相关介绍。

照片19-20:清代画家李寅的“松崖高隐”及相关介绍。

照片21-22:清代画家萧的“九老图”及相关介绍。

照片23:有专门的一个大房间展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石涛(1641一1707)的作品。据相关介绍,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人物,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他不仅是杰出的画家,而且是优秀的艺术理论家,开辟了扬州画派,为“扬州八怪”的先驱。(题外话:对石涛作品感兴趣的朋友们探访扬州时,请去游览有“晚清第一园”之称的何园;位于何园东南角的片石山房是石涛大师留下的叠石人间孤本;他去世后被葬于扬州蜀冈)。

照片24-25:石涛的“竹西之图”及相关介绍。

照片26:石涛的“山居图册”。

照片27:石涛的“深树云来图”。

照片28-29:石涛的“杜甫诗意图”是多幅连续画作,是一幅幅大型连环画。

照片30-33:“杜甫诗意图”中的一部分画。非常敬佩和欣赏象石涛一样绘画和书法都极有造旨的艺术家们。


2. 品尝时令淮扬菜

亲人们除了给我提供文化和精神享受,他们还提供了物质享受,看完书画展后开车带我到长江边一个农家乐品尝时令淮扬菜。亲人们知道我属猫,喜欢水产品;小弟说这次探亲恰好赶上了品尝河豚鱼等新鲜水鲜的季节。在那个农家乐,我们品尝了江虾、河豚鱼、鲑鱼、鳝鱼、甲鱼等时令水鲜,并且还有农家乐散养的小公鸡和鹅等佳肴;然而,使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用农家乐田地里自产的新鲜有机时令蔬菜,如鸡毛菜、空心菜、蚕豆、蒜苗、莴笋等做成的美味淮扬蔬菜。

照片34:农家乐的田园里盛开的油菜花。

照片35:农家乐的庭院桃花开得正艳。

照片36-38:新鲜的江虾、鳝鱼、鲑鱼。

照片39-40:这是当天中午新鲜的河豚鱼(照片39)以及前一天在另一个长江边农家乐吃的新鲜河豚鱼(照片40)。我发现长江边这两个不同农家乐餐馆做河豚鱼的方法很相似,都有竹笋:-)))。

照片41:新鲜甲鱼汤。

照片42:红烧散养的鹅。

照片43:清蒸散养的小公鸡。

照片44:用农家乐自产的新鲜鸡毛菜、鸡蛋、豆腐皮做成的蛋花汤。

照片45:清炒农家乐自产的新鲜空心菜。

照片46:用农家乐自产的新鲜蚕豆、蒜苗、莴笋等做成的“时令蔬菜大杂烩”。

每次回故乡外出吃饭时感觉浪费比较大,基本上都是亲人们预先与相关餐馆联系,预订许多不同品种的菜,希望我吃得越多越好。然而,即使对美食有特别亲和力的吃货我毕竟也是只有一个胃,食量有限。因此,我只能选择性地吃我特别喜欢的菜肴;当天午餐还有一些其它凉菜和热菜(包括扬州狮子头、红烧肉等)都没有吃,也没有拍摄:-)))。谢谢亲人们的爱!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来源: nerdroc 于 2020-01-18
请教:为什么,古画中人物, 个个弓背驼腰,无论老少 ?


来源: 广陵晓阳 于 2020-01-18
谢谢新朋友细腻的观察。我以前没注意这一现象,经你提醒,还真是如此呢。我不知道答案,出于好奇,上网搜索,学到了许多,很有趣。

以下文字都是网上搜索到的:
“。。。。。。
在中国画中的人,为什么他们大多是头大、腰弯、背驼?
  
中西结合分析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或许,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服饰。中国服饰讲究飘逸,宽衣博带。跟西方的比较直板的衣服不同,中国服饰难以表现出人物的线条等要素,体现在绘画上就是遛肩,和相对的佝偻。

  更或者,比如说,地位低的人去朝拜地位高的。或者是由于人物在做某些动作需要低头,所以给人弯腰驼背的感觉。

  这里,我们好好的观摩一下中国画人物中的趣事。请看以下这几点:

  1、以线描绘的画
  中国人物画自始就是以线描绘的画,直自清代也没象西方绘画那样从形体解剖,自然透视,光线明暗折射等科学去研究和运用,故,形体准确只是大概。

  2、求神似而略求形似
  中国人的物画也和其他内容的画一样,求神似而略求形似,故,其画中人物大多是些:仰头背手,低头沉思或半坐执笔,(仕女则执扇回头)等程式化的动作,不是对物写实而是通过默记忆写。

  3、中国古装的视觉错觉
  中国古装大多宽松大套,上身囊框,故,从视觉上总给人以"包篼"的感觉,故,画出来(古人准确描绘的技术有限)就有弯腰驼背之感。

。。。。。。

 所以,综合来说,中国画中的人,之所以头大、腰弯、背驼,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古代人画画沒有学解剖学和透视学,都是夸张和变形,形成了趣味性的美学典范。

  二、古人笔墨讲究气韵生动,所以有身躯饱满,有吴带当风的典范。

  三、画家的生活背景,古代文人多受四书五经中庸之道的影响,行为举止多谦逊有礼,常弯腰弓背以示恭敬,画中人物造型也寓意一种处事风格。

。。。。。。”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来源: 西木人 于 2020-01-18
改一首前人诗赞:探亲到扬州,相携上亭楼。 书翰美食香,千载更何求

来源: 广陵晓阳 于 2020-01-18
谢谢大才子。读你的诗词是一种享受,收藏到我的博客了:-)。祝周末愉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