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布宜诺斯艾利斯印象之二

拾起搁置多年的笔,写下人生的感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西班牙文中,阿根廷和拉普拉塔都是白银之意,十六世纪初,西班牙的探险者看到当地的印第安人多佩戴银饰物,误以为当地盛产白银,即命名这条南美的大河为拉普拉塔河,把这一地区称为拉普拉塔区,后来又改为省。1916年7月9日,拉普拉塔省宣布独立,并将国名正式定为阿根廷。阿根廷一词源于拉丁文,不仅是指具体意义上的白银,同时寓意“货币”、“财富”。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是南美第二大城,被称作幻想之城,南美的巴黎。它是探戈的发源地,到此地旅游的人是必看探戈表演的。

探戈源于阿根廷民间中下阶层,据说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欧洲与非洲的新移民为排解思乡的情感,把男人间的格斗及街头流莺与恩客之间拉拉扯扯的动作编排成舞蹈,同时吸收了当地的文化,从而发展起来了这种新型的音乐舞蹈。探戈的曲调带有浓浓的忧郁和感伤又充满激情;舞者面部表情严肃,肢体绞缠,动静交错,刚劲挺拔。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各种文化的洗礼,探戈终于流传到欧洲走进了艺术的殿堂,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为欧洲的贵族所接受,成为舞中之王。

我们事先定了圣诞之夜探戈的演出票,晚上八点剧院的客车到各个旅馆接人,直接送到剧场,免了打车之难。布市凡节假日出租车司机都歇业,只有少数的司机愿意出车,此时的价钱则是平常的两三倍,也就是说司机要多少就得给多少。下车后进入剧场大厅,人已经坐了不少了,环顾四周人们的穿着虽非正式的晚礼服,但至少是算正装了,偶尔遇到几个穿着随便的,一看就是老美。

探戈的剧场与百老汇的歌舞剧场不同,更像是餐厅,一排排阶梯形的摆着圆桌,黑白图案的桌布,雪白的餐巾绣着黑色的Tango,盘子上也有Tango字样,当然红酒是少不了的。晚餐8点开始,探戈演出是10点。在人们尽情享用晚餐之际,摄影师忙着到各桌拍照,还有两个俊男美女的演员陪照。在摄影师的指导下,加上专业演员的配合,人人都能摆出一个探戈的经典舞姿,真让我大开了眼界。没过多久照片拿来了,有七八张之多,都是8X10英寸大小的。你若要,20美元一张,在美国印一张这么大的照片不过两美元,这可算天价了。但想一想,一张剧票100美金,包括晚餐和演出,这在百老汇是绝不可能的,而且还可以带小孩,6岁以下免费。剧场靠出卖照片可能赚点钱,于是也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我们只选了两张。

绛红色的帷幕缓缓拉起来了,舞台后面窄窄的高台上是乐队伴奏。在街上第一次看到探戈表演时我就注意到,乐队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钢琴和键钮式手风琴组成。位居中间的小提琴手一定是女的,左右还有一个或两个小提琴手,不知这里有什么典故,我猜她该是第一小提琴手。键钮式手风琴是德国的乐器Bandoneon,是探戈音乐中不可没有的,一般有四个人演奏。

如果说京剧是中国的国粹,那探戈就是阿根廷的国粹。我是第一次看探戈演出,只能说的确是很经典。没有哪种音乐舞蹈能像探戈那样把忧伤和激情表达得如此完美。时动时静的舞步、左顾右盼的眼神、娴熟的配合、独特优美的肢体形态,充分展示了人体之美,令人眼花缭乱。钢琴和贝斯的强烈节奏,小提琴和键钮式手风琴的优美旋律,演奏出遥远陌生的音乐,使探戈披上了神秘诡异的外衣。探戈不仅震撼了成年人,连小孩子都看得目不转睛。

探戈是阿根廷的灵魂,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看过后你才能领略探戈的风采,才能读懂阿根廷。

5/4/2011

pokemama 发表评论于
我喜欢国标探戈,听到乐曲,心中即会起舞。舞步大小、快慢、旋转......闭眼享受......没有合适的文字来描述!
LaBrisa 发表评论于
喜欢探戈,那是激情与力量的混合体。它的另一极,是慢华尔滋,是一种诗意和抒情的表达。

阿根廷探戈和西方国际标准舞里的探戈神韵相似,但还是有分别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