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荒野的豹子--电影“Into The Wild”荒野生存

融入荒野的豹子--电影“Into The Wild”荒野生存

  

一部电影,如果是根据原著改编的,我通常会找到原著或深或浅的读一下,比如“指环王”,“肖申克的救赎”,“2001太空漫游”,“长安十二时辰”。书里的文字能给你无限的想象空间。一旦拍成电影,就是看得见,听的着的了。

这部“Into The Wild”也不例外。

原书“Into The Wild”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名导演肖恩.潘与作者合作改编剧本,并执导成电影,于2007年上演。

顺便说一下,中文翻译片名为“荒野生存”,其实并不恰当。作家张炜有篇文章名为《融入野地》,可以借用翻译为“融入荒野”,或者“走进荒野”(和“走出非洲”遥相对应)。

书的作者Jon Krakauer,先是根据青年Christopher的真实故事写了九千字的短篇“无辜者的死”,于1993年发表在“户外”杂志上。后来又扩写延伸出了书,“Into The Wild”,于1996年出版,成为世界畅销书。Jon是记者,记者的语言一般要简练直接,海明威也是记者出身,写作风格质朴简洁。

书作者Jon

作者Jon很喜欢阿拉斯加,喜欢攀岩冒险活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不下二十次到过阿拉斯加。

书的封面写到:1992年4月,一个家境优越的青年搭便车来到阿拉斯加,独自走进荒凉的德纳利国家公园北部。他就是克里斯多夫。他捐出了自己所有的钱财,把车和大部分物品都扔掉,烧毁了钱包里的钱,为自己找到了一种崭新的生活。然而四个月后,一个猎鹿队发现了他的尸体...

细读的书

Christopher McCandless(简称克里斯)出生于1968年,在弗吉尼亚长大,父亲是航天局NASA的高级工程师,父母有自己的生意。199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号称“南方哈佛”的爱默里大学,前程似锦。然而大学毕业后,他断绝与家人的联系,抛弃了自己的一切,钱财,汽车,信用卡,重新取了个名字,叫Alex Supertramp,意思是“超级流浪汉”,开始了穿越美国的流浪。

流浪的路上他遇见各种各样的人:生活在旅行车里吉卜赛人一样漂泊的夫妇;沿途弹唱爱上了他的女孩;乐观而勤奋却因犯罪被抓走的农夫,善良慈祥的要收养他的老人。作者都一一进行了采访,包括家里关系比较亲密很理解他的妹妹。他甚至越境到了墨西哥又回到了美国。

然后就到了封面写的1992年,他走进了一直向往的阿拉斯加的荒野,带着一张旧地图,一杆枪,仅有的生活装备,和自己喜欢的托尔斯泰,杰克.伦敦,梭罗的书,找到了一辆废弃的巴士,“神奇巴士”,住在里面,如同梭罗在瓦尔登湖隐居一样,他在辽阔的荒原上过着简单,原始的生活。最终,24岁的年轻人,把身体和灵魂永远的留在了那里。

海明威的名作“乞力马扎罗的雪”,开头写到,在非洲最高山峰,乞力马扎罗,常年积雪的山顶,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知道。

对,那是头豹子,我们无法知道,但克里斯是个跟你我一样的人类,可以阅读他留下来的日记,采访到他的言行举止,其他人对他的回忆和感觉--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他是个阳光,善良,快乐,偶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谈吐不凡的青年,而这样一个年轻人,怎么会选择了抛弃物质,逃遁社会,远离文明,独自一人走入荒凉广漠的阿拉斯加;如果他没有风干冻僵在那里,而是走了出来,会不会继续去寻找下一个乞力马扎罗;种种这些,我们可以试图去体会,虽然不一定赞同。

“两年来,他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没有电话,没有泳池,没有宠物,没有香烟,无拘无束。一个极端主义人,一个追逐美的旅人,脚下的路就是他的家。消灭虚伪的存在,胜利实现灵魂革命的终极一役。不再受俗世毒噬,他遁世而逸,独自行走在路上,隐没在荒野中。”

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作者对社会上的批骂,谴责克里斯狂妄无知缺乏野外生存知识白白送了小命,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反驳。事实上克里斯只凭一本辨别可食用植物的书和一杆.22来福枪,从步入阿拉斯加荒野的那一天开始,已经好端端生活了四个月。这足以证明他具有足够的野外生存知识。

他年轻健康,聪明有学识,看书保持思想,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他打过一头鹿,关于他日记中是否正确,是驼鹿(moose)还是 驯鹿(caribou)很有争议,一般的猎人都不容易认对,最终证明他辨认的完全正确。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因为愚蠢误食了类似马铃薯籽中毒死亡时,作者找到了克里斯用过的植物书,列举了很多证据,甚至找到了大学实验室的化验结果来印证不是这样。可能的解释是因为疏忽,把花籽放在塑料袋里闷出了毒素而导致饥饿。

电影

Sean Penn肖恩.潘是由演员转到导演,拍电影极其认真。演员选型,音乐,选景,拍摄,都是精品级别。需要提醒的就是电影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演的,前后的穿切虽然很用心,但略显杂乱。下面用一些小的花絮来简单说一下电影。

导演肖恩.潘在拍男主角的戏

导演肖恩.潘为筹备电影等了十年,才拿到McCandless家族的同意。

电影的开头,Jim Gallien,一个阿拉斯加电工,最后见到克里斯的人,开车搭载克里斯送到Stampede Trail的入口,送给他自己的长筒胶皮靴,告诉他如果活着出来,给他打个电话,号码在靴子里面。演Jim Gallien的正是他本人。

最后见到克里斯的人,电工Jim

男主角Emile Hirsch当然是电影的亮点,那青春飞扬的头发,就象追逐自由的灵魂。为了演克里斯最后饿死的一段,竟然减肥四十磅。拍摄过程中一直没有用替身,都是自己上场,包括落水,攀岩,面对熊等惊险的戏份。

男主角,注意他对可爱女孩说的话

电影中男主角Emile Hirsch戴的手表,是原来克里斯生前戴过的,这表作为礼物送给了男演员。

为了拍摄不同季节的阿拉斯加,摄影组先后四次赶赴遥远的阿拉斯加。要知道,那里号称“遥远的边疆”。

处于对克里斯和他父母的尊重,肖恩.潘放弃了在电影里用原来他生活过的“神奇巴士”的初衷,复制了一辆巴士用来拍摄。

在阿拉斯加的49th State酒店,有“142神奇巴士”的复制品。我去阿拉斯加时的照片

导演肖恩.潘开始筹划电影拍摄的时候,想象着男主角是小李子来演(后来演了拿奥斯卡最佳男主的“荒野猎人”),慈祥老人Ron是由马龙.白兰度(大名鼎鼎的“教父”)来演。当然,他是肖恩.潘。

演可爱女孩Tracy的是演员Kristen Stewart(后来“暮光之城”的女主),她亲自参与创作了电影里她本人吉他弹唱的歌“Tracy’s Song”。

Kristen和男主合唱“Tracy's Song"

电影中对我最震撼的一幕,是克里斯对农场主倾诉自己对阿拉斯加 高山 河流 天空 荒野 的向往,要远离这个“社会”,两人一起不无嘲讽地大声喊道:“社会!社会!”(Society!Society!)

社会!(Society!)

为什么,为什么

本来想写一大段话的,还是到电影中寻找答案吧。不要网上搜索,那只是找到了文字解释。只提醒一点: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很关键。

电影和书的差异

“Into The Wild”书里的很多细节都没有拍到电影里。电影出于拍摄的要求也作了一些改编。我认为电影和书最大的差别,是在于结尾。

电影的最后,已经皮包骨头的克里斯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在纸上写下,“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分享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镜头闪出他投向父母那遥不可及的温暖怀抱,三人紧紧的拥抱着一起。这隐约地暗示着,克里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念家庭的温馨,想和父母重归于好,他自己强烈的想回归家庭,从而回归社会。

而书里的确提到了这句话,但同时提到了他引用的其他几本书里的话,只是许多克里斯有感而写的引言中的一句。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生活,应该会有许多的感言吧。但书里自打克里斯出走的那一刻,他就像乞力马扎罗山顶上的豹子,那样的决绝,那样的义无反顾,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书里的最后一节,与电影相反,不是克里斯回到他的父母身边,而是他的父母来到阿拉斯加,坐直升飞机飞到克里斯生前最后生活的神奇巴士,参观和想象儿子在这里的情景,感慨万千,黯然泪下。自从听说了儿子的消息后,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来到这里看一看,而今终于实现,给了他们一丝心里的释怀(relief)。

现实的克里斯在“神奇巴士”前

原著更多的是纪实般的叙述,把克里斯的生活历程展示出来,没有道德的说教,强加什么观点,而是留给读者自己评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幸福的一生

电影中克里斯最后写下的牌子;和现实中克里斯的最后一张照片,手里拿着牌子

“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感谢上帝。再见愿上帝保佑所有人!” 这是克里斯度过了24岁短暂而丰富的一生,留给这世界的最后的话。

“我们度过了幸福的一生。”是三维宇宙最好的科幻小说《三体》里云天明在和苦恋却总不能相见的情人,程心,错过了一千八百九十万年后,给她留下的唯一的一句话。

这是何等心满意足的总结,离开人世的时候,安静平和,无一丝波纹。“他微笑着...如僧侣般平静地走向上帝。”旷野里,清风拂过。

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故事。有人说他厌世,逃遁,叛逆。有人说他狂妄自大,自作自受。有人佩服他勇敢,敢于抛弃一切按自己的定义去生活。有人赞美他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都加入了各自对生活的理解。

有一点可以看到的是,在克里斯最后的那些照片里,他虽然形体消瘦,但他的笑容是纯真灿烂的,是无忧无虑的,是彻底放松的,如同背景中广漠的大地和深邃的天空。

俗世红尘的忙碌中,再看看融入荒野里的豹子那令人难忘的笑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