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和平。在抗战中,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是与日军作战的主战场,国民党正规军是抗战的主力。当然,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对抗战的贡献也是不可否认的。中国的抗战也离不开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美国是对中国军事援助最多的国家,更有美国人加入中国“飞虎队”(Flying Tigers)与日军直接作战。另外,没有美国与日本的太平洋战争和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中国的抗日战争可能还要持续更长的时间。
抗战胜利后,中国实际上处于一种分裂状态:一方是由国民党政府统治的国统区;另一方是由共产党政权控制的边远地区。这两个在抗日期间曾结成统一战线的政党此时互相指责对方抢占地盘扩大实力。 双方军事冲突不断,内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基于民主,自由和人权理念的美国总统杜鲁门(Harry Truman),既不希望一党独大的国民党当政,更不愿看到共产党的胜利。他希望中国能成为像美国那样由多党执政的民主国家,想通过美国的调停使国民党和共产党能停止内战,组成一个民主的联合政府。经过考虑,他委派刚刚卸任美国陆军总参谋长 (Chief of Staff of US Army ) 职务的乔治马歇尔 (George Marshall) 作为特使(Special Envoy)去中国调停国共内战。马歇尔,职业军人,陆军五星上将,欣然接受了这一使命。五星上将是美国陆军战时的最高军衔(被称为general of the Army),由国会授权总统任命。自第二世界大战以来,只有五人被授予此职。这个军衔是终生的。所以,尽管马歇尔不在军中任职,他仍然可身着军服。这正是:once a general, always a general。
1945年12月20日马歇尔乘坐一架美制C-54运输机到达上海,开始了被华盛顿邮报称之为“世界上最艰难的外交使命(the most difficult diplomatic mission anywhere in the world)。”这架飞机二战时期曾被英国首相丘吉尔使用,现在成为马歇尔的专机。尽管马歇尔的大部分军事生涯是在美国度过的,他对中国并不陌生。从1924年到1927年,他曾在美军驻天津第15步兵团(15th Infantry Regiment)服役三年,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汉语单词。近二十年后,他又来到了中国。马歇尔和他的随从人员制订了中国之行的初步计划:首先,双方要立即停火,停止敌对状态。然后,通过谈判和协商组成一个由蒋介石为总统毛泽东为副手的联合政府。如果这个使命能成功,通过美国的大力援助中国将会成为一个强大民主的国家和美国在亚洲的盟友。
12月21日,马歇尔飞到南京会见了蒋介石,谈到了自己的使命。蒋介石表示,如果共产党放弃自己的军队,他愿意与之组成联合政府。
马歇尔和蒋介石夫妇(照片来自The China Mission)
12月22日,马歇尔到达重庆。在机场上,他受到了国民党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和共产党在重庆的代表周恩来的欢迎。第二天,马歇尔在重庆与周恩来举行了会谈。周恩来表示共产党渴望和平和民主,是否解除自己的武装取决于民主的进程。
1946年新年刚过,马歇尔向国共双方提出了成立三人军事小组负责停火工作的建议:三人小组由国民党,共产党和美国代表组成。同时设立执行机构,向全国派遣执行小组监督停火。国共两党表示同意。1月7日,由国民党代表张群(后由张治中),共产党代表周恩来与美国代表马歇尔组成的三人小组在重庆马歇尔的住所兼办公室,Happiness Gardens,举行了第一次会议。
马歇尔,张群和周恩来的军事三人小组(照片来自The China Mission)
1946年1月10日由三人小组签署,国共两党分别发布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和声明》:
- 立刻停止一切敌对行动。
- 除特除情况外,停止中国境内一切军事调动。复员,换防,供给和维护地方安全的调动除外。
- 停止所有破坏和阻碍交通线路的行为。拆除所有障碍物。
- 立即在北平成立军事调处执行部负责监督停火事宜。军调部由国共和美国代表组成的三人委员会领导。所有命令和协议必须经三人委员会一致同意,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总统的名义发出。
至此,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Peiping Executive Headquarters)正式宣告成立。虽然不是首都,北平是国民政府的直辖市和华北最大的城市。由于国共军事冲突多发生在北方,这也许是为什么军调部要设在北平的缘故。抗战胜利后,随着美军的驻扎和美国进口车辆的增加,为了避免交通事故,国民政府于1946年1月1日将全国的车辆从日据时期的靠左行统一改为靠右行。
1946年前后北平前门大街五牌楼上“车马改靠右行”的标语(照片来自互联网)。
为了让军调部早日运行,马歇尔此前任命受过西点军校教育的32岁的美国陆军上校Henry Byroade 负责从驻华美军中选拔校级军官到北平军调部工作,并晋升他为准将(Brigadier General)。最初的计划是美方人员不超过 150人,设立6个执行小组(conflict control field team)去监督停火协议。每个小组由国共和美方人员组成,配备一名翻译,一个发报员和一辆吉普车。1月11日,Byroade和美方人员到达北平,住在北平饭店。军调部设在308房间。1月底,由于人员的不断增加,军调部从北平饭店搬迁到了北平协和医学院(Peip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军事调处执行部的三人委员会由美国驻华代办Walter Roberson任主席,委员有国民党代表郑介民和共产党代表叶剑英。三人委员会下设执行处(Conflict Control Group),交通处(Communication Group)和军队整编处(Reorganization Group)等机构。处下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执行小组。随着调停任务的不断增加,执行小组在2月份增加到11个, 3月份增加到21个,到6月份已经达到36个。1946年7月16日,美军中国战区撤销后,遣返日方人员的工作也移交给了军调部。共有6个遣返小组负责遣返工作。
除了叶剑英外,共产党方面参加军调部工作的还有罗瑞卿,饶漱石,腾代远,耿飙,黄华,陈士渠等。这些老军头都在中共执政后官至党,政,军高位。
在北平协和医学院的军事调处执行部(照片来自互联网)
为了便于识别,军调部的人员都佩戴有专门设计的臂章。臂章由丝绸做成,为盾形,上方有“军调”二字,下方有三环标志,象征国,共和美国三方。臂章背面有按扣可以扣在军服臂部。
军调部人员佩戴的臂章和使用的名片(个人收藏)
马歇尔在与蒋介石以及三人小组的谈话中,多次提到了美国宪法中的Bill of Rights,强调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和宗教自由是一个民主国家的基石。他重申美国支持以蒋介石为首组成联合政府,并保证一旦国共实现联合与国家统一,美国将给予更多的经济援助。 周恩来表示拥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
1月31日由国民党,共产党和其它党派参加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达成了关于组成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等5项协议。2月25日,三人小组签署了关于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统一整编的命令。国共同意按5比1的比例将军队统一整编为50个师,经过整编的军队属于国家不受任何政党领导。协议签定后,双方的敌对状态有所缓和,和平似乎有了希望。
与此同时,马歇尔建议三人小组到华北军事冲突地区驻有执行小组的城市进行视察。周恩来说服了马歇尔把延安也包括在此行程中。 2月28日,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和13名随行人员乘C-54飞机到达此行的第一站,北平。他们受到了军调部人员的热烈欢迎。军调部三人委员会主席Roberson汇报了军调部成立以来的工作。周恩来,张治中和马歇尔也都先后讲了话。3月1日三人小组视察了张家口和集宁,3月2日到济南和徐州,3月3日到新乡和太原 。3月4日,在视察完归绥(今呼和浩特)后三人小组来到了延安。迎接他们的是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高官。1年多以前,1944年11月7日,马歇尔的前任,美国总统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的特使赫尔利(Patrick Hurley)曾访问过延安。也许是在毛泽东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喝多了,赫尔利事前没有和蒋介石协商就与毛签定了一份关于国共统一战线的文件。蒋介石知道后很不高兴。赫尔利后来对人大叫说,他中了毛泽东的计,“The motherfucker, he tricked me!” 马歇尔应该知道这件事情,在与毛的会谈中没有做出任何承诺。3月5日,三人小组离开延安到达这次行程的最后一站,汉口。3月6日,他们结束了3600英里的行程回到重庆。
毛泽东,周恩来,马歇尔,张治中和朱德在延安检阅部队(照片来自The China Mission)
3月11日,马歇尔离开重庆回美国华盛顿述职。在此期间的三人小组工作马歇尔指定暂由美国驻华部队指挥官Alvan C. Gillem中将接替。4月18日,从美国回到重庆后,马歇尔发现原本有一线希望的和平局面,现已不复存在。双方军事冲突的导火索是东北。日本投降后,国共双方都加紧往东北调兵争夺地盘。3月中旬,苏联红军开始从东北撤军,由林彪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趁国民党军队尚未到达之机抢先占据了四平和长春等城市,这更加剧了双方的敌对形势。蒋介石根据与苏联签定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认为国民党政府有权接受东北,命令国民党军队夺回四平。尽管三人小组在3月27日签署了《调处东北停战协议》,并决定派遣执行小组,双方还是在四平发生了激烈的战斗。
马歇尔认为国共双方此时已经失去了寻求和平民主的最好时机,内战似乎不可避免。尽管如此,马歇尔仍然希望做最后的努力。他劝告蒋介石放弃进攻,国共双方坐下来谈判。蒋介石表示只有国民党军队收复四平和长春后,停战才有可能。经过一个月的激战,林彪的部队损失惨重,死亡九千余人(国民党战报说是两万多人),被迫撤离。国民党军队于5月18日占领四平后,继续向东北方向推进,于5月24日占领长春。林彪的东北民主联军退守到哈尔滨松花江一线。马歇尔感到暂停向国民党的援助也许是迫使蒋介石接受和谈的唯一办法,这一建议得到了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同意。5月31日,马歇尔随国民政府由重庆迁回南京。6月4日,蒋介石在南京会见了马歇尔,表示同意停火。6月5日,蒋介石下达了国军停止追击共军的命令,规定自6月7日起停火15天(后又延长了7天)。一些学者认为,6月停战令给了林彪的部队以喘息之机,使他后来可以卷土重来赢得东北战场的胜利。
1946年7到9月,马歇尔邀请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协助他调解国共双方的冲突,但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10月,民主同盟代表梁漱溟提出了第三方折中和平方案,因共产党的反对也没有被接受。11月15日,国民政府在共产党拒绝参加的情况下召开了制宪国民大会。12月24日,大会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马歇尔意识到国共双方的和谈大门已经彻底关闭,他的”mission impossible”已成为现实。杜鲁门同意把他召回 (recall) 美国。1947年1月8日,马歇尔谢绝了蒋介石希望他担任军事顾问的请求,乘机返回美国。同日,白宫宣布他被任命为国务卿。
1月29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外发布声明:美国政府决定撤出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的所有美方人员。2月6日,这个成立一年多,最多时有数千人员,被美国人戏称为”the temple of thousand sleeping colonels”的军事机构被正式撤销。
附录1: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防部授予北平军调部美方人员的勋章。
美国陆军中校莫特(Lieutenant Colonel Sheldon R. Mott)被授予的六等云麾勋章,背面刻有勋章号码1671(个人收藏)
美军驻北平总部通知莫特中校被授予勋章的信件(个人收藏)
附录2:军调部派驻全国各地的执行小组 (Conflict Control Team),遣返小组 (Repatriation Team) 和联络小组(Liaison Team)。
第一执行小组,驻绥远省集宁
第二执行小组,驻热河省赤峰
第三执行小组,驻山西省太原
第四执行小组,驻江苏省徐州
第五执行小组,驻察哈尔省张家口
第六执行小组,驻山西省沁县
第七执行小组,驻山东省济南
第八执行小组,驻广东省广州
第九执行小组,驻湖北省汉口
第十执行小组,驻河南省新乡
第十一执行小组,驻热河省承德
第十二执行小组,驻河北省石家庄
第十三执行小组,驻山西省大同
第十四执行小组,驻山西省临汾
第十五执行小组,驻山东省德县(今德州)和青岛
第十六执行小组,驻山东省泰安和济南
第十七执行小组,驻江苏省南通和淮阴
第十八执行小组,驻河北省泊头和献县
第十九执行小组,驻河南省安阳
第二十执行小组,驻北平南口
第二十一执行小组,驻山东省高密和青岛
第二十二执行小组,驻山东省枣庄
第二十三执行小组,驻山东省晏城(今齐河)和济南
第二十四执行小组,驻江苏省徐州
第二十五执行小组,驻北平
第二十六执行小组,驻辽宁省朝阳
第二十七执行小组,驻辽宁省沈阳
第二十八执行小组,驻辽北省四平
第二十九执行小组,驻辽北省海龙(今梅河口)和抚顺
第三十执行小组,驻辽宁省鞍山和沈阳
第三十一执行小组,驻河北省永年和邯郸
第三十二执行小组,驻湖北省汉口
第三十三执行小组,驻吉林省拉法(今蛟河)
第三十四执行小组,驻吉林省德惠
第三十五执行小组,驻松江省双城
第三十六执行小组,驻嫩江省齐齐哈尔
遣返小组1,驻辽宁省葫芦岛
遣返小组2,驻河北省塘沽
遣返小组3,驻辽宁省沈阳
遣返小组4,驻上海
遣返小组5,驻广东省广州
遣返小组6,驻台湾省台北
联络小组1,驻陕西省延安
联络小组2,驻松江省哈尔滨
参考资料:
- The China Mission by Daniel Kurtz-Phelan。
- Marshall, Apostle to the Chinese by Bevin Alexander。
- The Chinese Defeat Marshall by Bevin Alexander。
- Patrick Hurley (Wikipedia) 。
- 马歇尔使华(维基百科)。
- 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