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山水名胜诗钞》卷一 吴越春秋 吴越交战 之二十 一

(四) 

夫椒战鼓墩  突兀起风云

百舸接舷战  千帆遭火焚

挥戈沾碧血  披甲染红殷

水面浮尸满  湖边腥气薰

舰船沉没处  野水照斜曛

【注】
   接舷战,用己方船舷靠近敌方船舷,士兵跳帮进行格斗的水战法。

 


夫椒古战场怀古

 

吴越君王互衅雠   积尸十万未甘休 


 三千里浪时漂赤   七十二峰常带愁¹ 


倾败徒增诸越恨²  完胜遽忘句吴仇 


吴山越水同归后³  方识夫椒血白流 

【注】
1. 七十二峰是太湖北岸的一座山峰名称,位于广福寺上方。
2. 诸越,即春秋时期越国,也称百越。
3. 同归,归顺、归附、含一统意。
【背景材料】
  夫椒之战发生的地点,历史上争论不休,一说是苏州洞庭山,二说为无锡马山,三说为浙江绍兴。其中以第一说影响最广。其主要理由是洞庭山接近苏州,勾践攻击目标应该是吴国的首都,不应该是偏僻的太湖西北湖面。从而轻易否定了第二说。其实从历史资料可见,吴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在梅里泰伯城,苏州是新建的国都,决不可能立即发展起来的,成为吴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从卫星图上观察,太湖西北地区决不偏僻,比洞庭山更接近吴国的心脏地区。另外史料明确记载,阖闾城是军事重镇、现有考古发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勾践先获知吴国要报仇,就先发制人、发动夫椒之战,意在消灭吴的军事力量,这种情况下攻击吴国的军事要塞,消灭吴国的水师,当然是首要任务,夫椒之战发生在太湖西北水面,也就不足为奇了。实际上,历史上长期误解的是夫椒山这个地名,无论是洞庭山或者马山,都没有可靠的史料证明,它们曾用过夫椒山这个古名。恰恰是另有夫山(又名拖山)和焦(椒)山在马山附近湖面上,激战发生在这里,并留下了大量有关这次战争的传说和遗迹。
    历史上有马山当地文人耿敬霁,乃唐寅同窗好友,号“夫椒山人”唐寅有诗云“泽中有山七十二,夫椒最大居其一。夫椒山人耿敬霁,与我十年为旧识。”一个马山文人,怎么可可能用洞庭的“夫椒山”为号呢?有人硬说夫椒之战发生于苏州洞庭,那是太不了解历史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