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故事我的泪(连载一) ——《龍岸悲歌》一文写作过程及有关细节

以文会友,提高文学修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格利  
 
 
 很多年前的一个清明节,我第一次与家族里的长辈们一块回去广西罗城老家给故去的先辈们扫墓。 
 
大家相继走过一段由土筑成的古城墙的城门洞,渐渐走近村头, 只见一株高大的白玉兰树伫立在一座青石板桥的小渠旁边,浓郁的花香顿时沁人心肺,令人心情为之一振。 
 
这就是我外公的老家回龙村。   
 
 广西罗城县龙岸镇回龙村有一个何姓大家族,祖上很多年以前从福建彰州府迁至这里并繁衍开来,到民国上世纪四十年代时有两兄弟在当地很是著名。一个名字叫做何文运(字承尧)是哥,曾做过梧州市公安局长[1],抗日时期一九四四年 曾官至国民政府桂柳师管区副司令兼任罗城县县长职务[2];另一位名字叫做何文选(字博能)是弟,是当地的大地主。 
 
当年何家曾拥有远在原属罗城县今属融水县三防乡(镇)的十八座山头林地(据说融水县林业局森工站今天仍存有当时林地归属的历史档案)、龙岸乡附近地区的大量良田、一座油坊和一座大水碾。    
 
何博能就是我外公,何承尧是我伯外公。    
 
 
(一)    
 
话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外公的家乡广西罗城县政协为收集资料特派人员来到柳州家里,找到我外婆蒙氏(我外公土改时避走广州,至今仍下落不明)对她讲,我外公是开明绅士,我伯外公是抗日爱国将领,可竖碑立传。    
 
我外婆对来人好言婉拒谢绝。    
 
新中国改朝换代以后,经过土改清匪反霸、历次政治运动尤其是文革批斗,整个龙岸街贴满了标语口号、漫画和大字报,龙岸何氏兄弟无人不知,谁人不晓。哪里还需要什么人来竖碑立传,我外婆对我八舅讲。 
 
文革后期,经过多年政治动乱的中国,经济上处于崩溃的边缘。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大大地激发了人们创业的激情。我八舅人很聪明,与许多抓住先机立志创业的人一样,一面在单位上班,一面在外兼职开办工厂。对于罗城县里来人说要为父辈竖碑立传的事很上心,很有捐资赞助的意思。但经过我外婆的教育和点醒,最后打消了这个念头。    
 
其实一个人是不是开明绅士,又抑何是不是抗日爱国将领,不是由哪一个人或哪一个机构说了算,而是由历史和人民说了算。而历史在走了一个甲子之后,在抗日的正面战场上,蒋介石领导的国军才是抗日的主力军。由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全国民众联合抗战才是抗日的主要力量,最近得到国共两党程度不同的共识。    
 
 
(二)    
 
最近,我因事回柳州到大舅哥何绍匡处,他送我一批有关龙岸何氏家族的资料,十分珍贵。对于我们认识祖辈本人以及认识祖辈们当年的光辉业绩有很大的帮助。    
 
之前,有族人从郑州防空兵指挥学院图书馆查阅到一本书名叫做《抗日将领》的图书,里面清楚地记载着有关我伯外公何文运(何承尧)的内容,现录于后: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同学录》:步兵科六期九连 ,姓名何文运 ,字承尧,年龄二十四(由此推算应为1893年生), 籍贯广西罗城, 通信处, 罗城龙岸转。   
 
根据在郑州防空兵指挥学院图书馆和我在网上查到的保定军校纪念馆以及南宁图书馆[3]的相同资料显示,我伯外公何文运(何承尧)于1917年就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六期九连。跟广西著名军事将领白崇禧、黄绍竑和夏威等人是前后届同学一点儿也没错(以前误传为黄埔军校毕业),何是第六期于1917年初入学,1919年春毕业。而白等人是第三期1914年8月入学、1916年8月毕业。何文运与白崇禧两人都学的是步兵科,一个是1917年年初入学,一个是在1916年8月已经毕业,在时间段上相错而过,但因同是广西同学,又同在军界服务,相信毕业后互相会有来往。 
 
何文运与同是步兵科六期的同学有七连的吕竞存;八连的上官云相、余汉谋等人; 同班同学九连的王炳章、刘古复等人;十二连的顾祝同;骑兵科的覃连芳(广西名将、原马平县现柳江县百朋人)、何柱国等人以及工兵科的邓演达、叶挺等人则是同届不同班同学;以后受到蒋介石重用的国军高级将领薛岳当时仅仅是该期的肄业生。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创建于1902年,停办于1923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校址在河北保定市。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民国后改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若从民国元年(1912年)算起,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民国许多著名军事家蒋介石,白崇禧,张治中,叶挺,傅作义,薛岳等人都先后出自该校。    
 
虽然1924年孙中山创办广州黄埔军校,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培育自己的嫡系,但保定军校成立在前,从该校毕业的学生在北伐战争以及以后的抗日战争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有些保定军校毕业的学生以后还曾执教黄埔军校。 
(未完待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