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的诊断和治疗的前瞻
新冠的传播正好赶上了高速科技发展的年代。使得各研究机构都以快速列车的速度进行。几个月之内就有一个雏形。
诊断:目前较为广泛的是病毒核酸检测(分子学方法),病毒抗体的检查(血清血方法)。前者检测病毒在体内是否存在,后者检测对病毒的反应(已经有染上病毒而产生抗体反应,但可发病,或不发病,所谓"无症状"者)。 无症状者,应该还可以细分为无症状带病毒者,无症状不带病毒者(已经接触过病毒,抗体已经产生了,病毒也被清除了,没有发出病来)。前者是目前一直被重视的群体。Ta们的传染性如何?病毒在这群人里的转归如何(是持续存在?潮起潮落?最终消失?),这群人将来的预后如何?而后者尽管被列入"阳性反应"的人群,实际上对人群的传染性微不足道。
病毒检测方法也日益更新,越来越快。最近研究的一种方法叫CRISPR based (分子学方法),5分钟左右就可以得出结果,其汇报也很简单:像怀孕试纸一样。研发者可望可以用来作家试,以检轻测试部门的负担。
治疗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目前仍不理想,大概有几个方面:
1. 抗病毒药物。抗伊波拉病毒药"瑞得西米 Remdesivir. 此药存在争议,早期对它的期望很大。但是它在中国的临床试验不尽人意。在中国以外的结果尚未成熟,还有争议。抗爱滋病毒药物也在试验当中,但推动试验的动力及规模好像不强劲。
2. 免疫调节或抗炎症药:如羟基奎宁(hydroxychloroquine) 。估计作为辅助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有抗炎作用,本身的设计不是一个抗病毒药,但希望可以通过其广泛的免疫调节和抗炎功能,能够减轻新冠的并发症。目前也还在"观察当中"。 其它的免疫调节,比如针对细胞因子,IL6, IL1, Alfa interferon, 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思考只在摇篮当中,尚未开展。
3. 疫苗。这是多国,多方科学研究的希望。尤其是在迫不得已的"群体免疫"(被动感染而免疫)的严峻事实面前,采用主动免疫的方法是合乎逻辑的思路。 这项研究在短时间内,可谓百花齐放,可望比以往更快的时间可以实现。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尚未确定。比如疫苗的有效性(靶点是否正确?)有效持续时间(短期免疫或长期免疫?)。登革出血热的免疫试验给人们提供了一项警惕:重复免疫后,体內抗体增加了(本想应该是好事),但情况更坏!这种现象称为 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 将在的新冠疫苗会不会出现ADE? 时间去证明吧。
4. 病毒抗体。从恢复期病人的血浆去治疗就是釆用这个思路。但血浆的成份很多,不是所有的血浆接受者都有益处,有些反而有坏处:异体蛋白的过敏反应,血浆中存在着不知的病毒或病原微生物感染…….较为理想的办法是合成抗病毒抗体(比如说对抗S 蛋白或S protein/ACE2 结合部位)。目前在这方面有研究,但仍然未能大张旗鼓地进行。
有一点要注意的:有效到应用,是有距离的,就看政府的调控,和人们的耐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