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川普说不! 为什么鲍威尔反对负利率? 美联储救市的最后大招是什么?

面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惨淡的经济状况,尽管总统川普一再施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本周明确表示,美联储目前不会考虑负利率政策。

 

为什么美联储不打算采取负利率政策?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搞明白消费对经济的意义。

 

从统计来看,美国GDP的68%来自于内需消费,因此消费就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消费又取决于个人收入和贷款。最近十年,美国的人均年收入从36000美元增长到现如今的48000美元,增幅大约为30%,与此同时,人均负债(包括信用卡、车贷、房贷,在内的所有贷款额),却从1万美元暴增到了9万美元。如果换算成总量,美国居民的债务总规模就已经达到14万亿美元,而按照美联储今年4月份的数据,实际上在市场上流通的钱只有1.84万亿美元。所以从中不难发现,美国经济过去这十年的增长完全是靠举债实现的。

 

当举债(即贷款)被用来提高生产力的时候,收入就会增加,经济就会良性增长,但是,当贷款被用于享受型消费的时候,债务就会累积,金融风险就会加大。

 

所以,美国最需要做的降低居但不巧的是,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了。于是,为了让民众能够继续借钱还债,美联储不得已只能强行扩大市场的债务规模,也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降息和量化宽松。

 

当经济下行时,降息的确可以刺激贷款和消费,但是,美国现在的问题是债务量过于庞大(25万亿美元),随着降息继续,边际效应会不断递减,当利息降到零时就会彻底失效。所以,负利率不仅不会继续增加贷款和消费,反而会把当前这个巨大的债务泡沫推向破灭的边缘。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白,要想阻止经济崩溃,只有降低负债,也就是去杠杆,而负利率并不能达到去杠杆的作用。美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两次在零利息状态下去杠杆的情况,一次是1930年的大萧条,一次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两个时期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借款人的债务太过庞大,导致他们不再愿意冒险去借钱,并开始大幅削减日常开支。另一方面,人们的收入减少,信用降低,促使银行收紧银根,借款人被迫抛售资产还债,导致资产价格大幅缩水,最终整个经济失去活力。直到多年以后,美国经济才重回正轨。

 

总的来说,去杠杆化有四个方式:1.减少居民消费;2.债务重组和清算;3.向富人阶层增税;4.印钞票。这四个办法在之前所有的去杠杆时期都被使用过。分开来看,第一种方法是自发性的,美联储不会干预;第二种方法的去杠杆效果最明显,但后果也最严重,因为会导致企业大面积破产,并且大量个人资产涌向市场造成资产价格大跌,美联储不到迫不得已时,不会这么做;第三种方法推行的阻力会非常大,暂时也不太可能;由此可见,美联储目前唯一能做的就只剩下印钞票了。

 

和前面那三种通缩型去杠杆手段不同,印钞票是一种通胀型去杠杆手段。实际上,美联储在4月份就开始了第一轮印钞(量化宽松),只是由于当时情况太紧急,大部分钱都用于买债券和证券了,直接的结果就是把刚进ICU没多久的股市一下子拉回了夜总会,大量热钱的涌入不断推高金融产品的价格,一时间,金融资产的持有者财富暴增。

 

这显然违背了美联储印钞的初衷,因为它希望帮助到所有人,而不仅仅是资产持有者。因此,美联储很快就转变了印钞策略,开始从中央和地方政府手中购买政府债券,通过这种间接方式,借钱给各级政府,让他们增加开支,把钱发给最需要的人和企业,从而直接提高他们的收入。当然,这样做也会大幅增加政府的赤字。

 

最好的情况是:如果美联储在印钞和其他三种方法之间找到平衡,使债务下降快于收入增长,或者使收入增长快于债务增长,那么整体经济就会复苏,新一轮的经济周期就会开始,衰退结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美联储接下来的新一轮印钞策略,重点将会放在直接增加个人和企业收入上。

 

 

印钱会不会引发通胀?

1.如果负债减少的速度大于等于印钞的增速,通胀就不会发生。

2.如果供应端的产品增速大于等于印钞的增速,通胀就不会发生。

 

但目前的情况是,上一轮的量化宽松导致了市场上的热钱过多,而生产的产品却因为疫情而减少,当过多的资金追逐定量的甚至是更少的产品时,就会产生通胀。如果经济情况持续恶化,最终演变成大萧条,那么资产价格就会大幅贬值,通胀将会逆转成通缩。

 

如果通胀和通缩发生,哪些人会受损失?

通胀主要伤害的是消费者,因为民众的钱不值钱了,生活水平也会随之下降。相比之下,通缩主要伤害的是企业,因为在生产成本固定的情况下(包括人工),产品的市场价格下降了,企业的利润就会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如果影响大到停产,企业就会破产。

 

所以,究竟美国只是出现短暂的经济衰退,还是会跌入第二次大萧条,就取决于美联储第二轮印钞的平衡艺术,和成功研发出疫苗的奇迹能否发生了。

 

 

最后给大家三点建议:

1.不要让债务增长超过你的收入增长,否则你会被债务压垮;

2.不要让收入增长超过你的生产效率/能力,否则你会失去未来的竞争力;

3.尽可能多的提高你的生产效率/能力,因为长期会增加你的竞争力和收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