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四国之旅 (1)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欧四国行是孩子妈妈的倡议。因为小女儿今年高中毕业,想去欧洲玩玩儿;大女儿放假和暑假实习之间有两个星期的空闲时间,于是,她就选了这个比较适合全家一起走的行程,作为给孩子的礼物。我一直对共产党国家比较感兴趣,这不仅因为我来自中国,而且因为我曾经的专业是比较政治。听说这个行程包括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我第一个举双手赞成。这次旅行,不仅是个休闲之旅,而且也使我有机会亲自到这些曾经的共产党国家走走看看。虽然是走马观花,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仍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随手拍下一些照片,并在整理照片时写下这些文字,留作纪念。

我们的第一站是布达佩斯。机场不大,却秩序井然,虽说不上有多高大上,但给人的感觉很欧洲。从机场到旅店的路上,布达佩斯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典雅端庄。路上的车流像多瑙河水一样波澜不惊地在林荫道中流淌。街上的行人彬彬有礼,时尚却不张扬。我们下榻的旅店坐落在市中心的繁华大街上,却感觉不到繁华带来的喧嚣和吵闹。办理完入住旅店的手续已过晌午,因旅行社没安排任何活动,我们有一下午的自由时间,便迫不及待地跑到街上来独自领略这座城市的风貌。

布达佩斯的魅力到底在哪里?虽然模糊,但在我的意识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匈奴人的后裔,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国家,裴多菲的爱情诗篇,李斯特的钢琴旋律,以及所谓的匈牙利事件,尽管零零碎碎,却都构成我对这个国家的零碎印象。如今终于踏上这个国家的土地,怎能放弃任何了解这个国家的机会呢?

我们下榻的旅店座落在闹市区,有轨电车在门前驶过。街上的各类商店鳞次栉比,大多数匈牙利文的招牌都非常醒目,我们却视而不识。好在不远处的十字路口上,一幅硕大的中国华为公司的广告赫然在目,于是,就把这个广告当作回程的路标,放心地沿着一条漂亮的大街迈开了脚步。

刚走过一个路口,就看到一座灰色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铁黑色的房檐镂空雕刻着五角星和匈牙利纳粹党的箭十字符号,再仔细看看,五角星边上的英文词是“恐怖”(Terror)。原来,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恐怖博物馆。在飞机上浏览匈牙利旅游指南时,见到过恐怖博物馆的照片,知道这个博物馆被列为布达佩斯的著名景点。没想到,这里离我们入住的旅店只一步之遥。于是,二话不说,买票进去参观。

这座位于安德拉什大街60号具有新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大楼建于1880年,原先曾是一栋贵族的私宅。在二战时期,匈牙利纳粹“箭十字党”将总部设在了这里,德国占领匈牙利期间,这座大楼还被改造成监狱。二战后,匈牙利共产党掌权后,这座大楼便顺势成为匈牙利政府“克格勃”的总部。数十年间,这座大楼一直是令匈牙利人闻之色变的场所。正是由于这座大楼在人们记忆中的特殊地位,2000年,中欧和东欧历史与社会研究公共基金会将这座凶宅买下,改建为博物馆,以纪念匈牙利历史上这两个恐怖时期及在此殉难的人。

走进大门,拾级而上,但见迎面矗立着二块约2米多高的墓碑似的花岗岩石板,左边一块黑色石板上面刻有一个带着4个箭头的十字形符号,符号下面写着一行匈牙利文字∶“纪念在纳粹制度下被迫害至死的人们”;右边一块红色石板上面刻着一个金色五角星,五角星下面也有一行文字∶“纪念在共产主义制度下被迫害至死的人们”。作为一个曾经坐过共产党监狱的人,我站在这里百感交集,有一种劫后余生旧地重游的感觉,但我的两个女儿当然不会理解我此时的感受,她们更感兴趣的是正对大门口的坦克车。

这座建筑物的中间是个天井,每一层的四周一圈都是房间。在正对大门口的天井里,有一辆退役的苏制T-34坦克车。它是在1956年十月开进布达佩斯市镇压群众街头示威的。1956年爆发的“匈牙利事件”,被当局定性为“反革命事件”;东欧剧变后又被称为“人民起义”。当年这辆坦克可能像一头怪兽在布达佩斯街头横冲直撞,如今却成了一只困兽,被禁锢在这个小小的空间。紧挨着坦克的一面墙有三层楼高,从上到下贴满了照片,男女老少都有,全都是在此殉难者的照片。不远之处的一面墙上还挂着另一类有名有姓的照片,他们是一批曾占满无辜者鲜血的国家安全部官员,在这里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

匈牙利的悲剧是在一次大战中站错了队,奥匈帝国因为战败而解体。匈牙利失去了战前三分之二的领土,超过三百万的匈牙利人也由此置身于邻国的统治下。在民族感情受到严重伤害的历史时期,极右的民族主义思潮在匈牙利就跟在德国一样非常盛行,因而,标榜国家社会主义的箭十字党便在这种社会环境中逐渐坐大。二次大战后,匈牙利和东欧其他一些国家毫无选择地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成为苏联与西方国家冷战的“华沙条约“成员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匈牙利人民经历了一段为时更长的恐怖主义统治。

这座博物馆以丰富的资料向人们展示了纳粹和共产政权曾经给人们造成的灾难。即使今天,置身其中,依然令人毛骨悚然。命名为恐怖博物馆,实乃名至实归。

沿着参观路线,首先乘坐电梯来到三楼的一个挺大的展厅。这里的主题是双重占领,指的是纳粹与苏联两大独裁政权占领匈牙利的历史时期。展厅里有许多电视屏幕放送着这一历史时期的档案影片。在弥漫着沉重的音乐的展厅里,您不但能看到那个时期的历史场景,还能拿起墙边的电话话筒,聆听当年在此工作的秘密警察的音频。走在这里,您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受。

恐怖与洗脑是维持独裁暴政的两大必要条件。带着语音导游器跟着参观的人流走过一个个展厅,这里有太多让我感到非常熟悉的东西,特别是那些无需文字说明的实物:列宁斯大林的塑像、印有镰刀斧头标志的各种器物、军警的制服与枪械、出口到苏联的乳制品,柏林墙的水泥板块,等等等等。然而,这里展出的宣传画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挥手致意的革命导师、英姿飒爽的女拖拉机手、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及群众热爱领袖的宣传画,一下子把我带回了童年时代,因为这些宣传画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风格和色彩上,都和我们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宣传画如出一辙。

统治者要让老百姓听话,光靠洗脑是做不到的,让人民感到恐惧则是必须的。无论是纳粹还是共产党的统治者,都明白这个道理,对平民的大规模杀戮就是制造恐怖的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细看下来,纳粹和共产党杀戮的对象还是有所区别的。纳粹政权杀掉的多为犹太人,是一种基于种族灭绝的杀戮,而共产党的杀人对象就广泛多了,凡对其独裁政权造成危害的人,或独裁者认为危险的人,包括自己的同志,都在被杀之列。这就更容易产生人人自危的恐怖效果。二战结束前夕,成千上万个犹太人被这里的秘密警察遣送到奥地利的集中营加以杀害,有些在这栋大楼里被处决。二战后,匈牙利共产党政府将潜在的异议分子,包括旧政府官员、议员、学生、教授和宗教人士,送往西伯利亚的劳改营,总数达60万之众,其中有一半的人未能活着回到匈牙利。当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没等到送去劳改,就在这栋楼的地下室里被执行了死刑。

虽然这栋楼改造成博物馆已经有十多年了,而且来此参观的人很多,但我依然感到这里阴气太盛,尤其是它的地下室。进入地下室要通过电梯,墙壁上的屏幕会提示,您即将走进这座建筑最黑暗的部分。地下室灯光微弱,气氛压抑,狭窄的走道两旁是牢房,刑房和行刑室。牢房的墙壁上挂着曾经被关押在这里的“罪犯”的照片,他们的身份是官员、记者、或艺术家。行刑室里有绞架,见不到电影中那些五花八门的刑具。但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起了张志新,想她临刑前被割喉那个地方到底是不是这个样子,那里可能也没有老虎凳和辣椒水,但有恶魔般的权力。想及此,不寒而栗。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展出的最后部分是关于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许多记录这场反抗运动的照片和实物令人目不暇接。学生集会游行,群众上街示威,市民与苏军对抗,军队残酷镇压的场面无不使人印象深刻,也使我很自然地想起中国1989年北京发生的“天安门广场运动”。这次“人民起义”虽然很快就被悍然入侵的苏军坦克所镇压,但这些照片中的经典场面却都成为匈牙利民族的一种集体记忆,为八十年代末的政治变革埋下了伏笔。

1989年爆发的苏东波导致共产政权在东欧相继垮台,使匈牙利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民主转型,从而改变了匈牙利人民的命运。走上民主之路的匈牙利人民面对过去的深重苦难,没有选择遗忘,正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多(Orbán Viktor)于2002年2月24日的“恐怖屋博物馆”开幕式上所说:“我们如今将那些恐惧和仇恨都关进了这座大楼,因为我们希望它永远都不要再出现在我们未来的生活当中。是的,我们应当将它们关起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当忘记这一切。”

走出恐怖博物馆,门前的一道铁幕和一块柏林墙体依然那么刺眼,这里的一切和安德拉什大街显得很不协调。据说,安德拉什大街是布达佩斯最美的一条街道,1896年建造的欧洲大陆一第条地铁就在脚下运行。为了欣赏这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街的风韵,我们放弃了乘坐地铁的想法,信步在街上闲逛。

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英雄广场。由于英雄广场是旅行社给我们安排参观的重要景点,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未在广场过多停留,继续前行。穿过广场,是一个公园,一看地图,才知道原来就是著名的城市公园。在公园外面就能看到一座漂亮的建筑---沃伊道-胡尼奥迪城堡(Vajdahunyad Castle)。这个坐落在一个湖心岛上的城堡是1896年为纪念匈牙利建国1000年而建设计建造的。城堡内有二十多座匈牙利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从古罗马,到哥特,到巴洛克,各种风格的建筑齐聚在此,实际上是一座匈牙利建筑博物馆。由于孩子要去温泉浴室,我们没有时间在此盘桓,只在大门口照了张照片,便依依不舍地匆匆离去。出门旅行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你很难做到“一日看遍长安花”。

与美仑美幻的沃伊道-胡尼奥迪城堡隔街相望的便是赛切尼温泉浴室(Szechenyi Baths)。匈牙利温泉资源极其丰富,世界排名第二。仅布达佩斯就有上百处温泉。因此,这座城市也有“温泉之都”的称号。受罗马和土耳其的影响,洗温泉浴也是匈牙利人的一种时尚。

赛切尼温泉在布达佩斯最负盛名。从外边看,这是一座两层古典式建筑,一点儿也不像公共浴室,看起来更像一座剧场。既然孩子们是冲着这个温泉来的,那就别磨蹭啦!在大厅里买了票,随着人流进入更衣室,才知其规模远不是老北京的公共浴室所能比的。论大小,绝对和北京工人体育馆、陶然亭和什刹海的游泳池有一拼。三个露天大水池中水波荡漾,慵懒的人们浸泡其中。中间的池中还有一环形泳道,一帮半大小子在泳道中嬉戏,我也忍不住加入其中。原来泳道中水流湍急,怪不得人们都跟着水转圈呢!

赛切尼温泉的精华部分应该说是其室内浴室。一进大门,红色花岗岩罗马柱支撑着的巴洛克风格的穹顶和浮雕让我立刻为自己的着装感到惭愧,光着脚丫子穿着泳装就贸然进入这种高大上的场合多少会有点儿不自在。看周围的人都那么坦然,很快也就释然了,入乡随俗,不一会儿,也像当年的罗马贵族一样泡在大理石的池子里体验沐浴的时尚了。

泡了一次温泉,果然神清气爽。当晚,旅行社在旅店为我们安排了欢迎晚宴。估摸着时间有富裕,我们在回旅店的路上,不紧不慢地走在安德拉什大街的人行道上,欣赏着路两边琳琅的建筑和过往的各色行人,感觉十分惬意。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漫无目的地闲逛,是我在旅行中最喜欢的活动。

迎着晚霞,踩踏着奥匈帝国昔日的辉煌,当我们兴致勃勃地返回旅店时,欢迎晚宴即将开始。刚在桌边坐下,同行驴友大呼不妙,原来,他的腰包不见了。回想了一下,大概是落在了赛切尼温泉的更衣室。丢钱事小,关键是他的护照信用卡等重要文件都在包里。旅行还没正式开始,先把护照弄丢了,您说他能不急吗?在导游的帮助下,我和他打了一辆出租车,火速返回赛切尼温泉,直奔失物招领处。其实,那里有没有失物招领处咱也不知道,便直接找办公室的人,可人家听不懂英文。连说带比划地跟看门验票的工作人员沟通了一下,重返我们的更衣室,但见驴友用过的衣柜虚掩着门,打开一看,腰包原封不动地还躺在那里。那一刻,真是大喜过望!

驴友说,他对找回腰包根本没报太大希望,但不出来找找又不甘心。没想到,居然这么轻易地就使丢失的腰包失而复得。这件事,让我们对匈牙利的好感顿时倍增。这让我想起前几年在法国一家餐馆吃饭,驴友吃饭时把背包挂在椅子背上,吃完饭刚出门,发现背包忘记拿了,马上返回餐厅,背包已不知所踪。

晚宴过后,在旅店附近散步。一座庞大的古典式建筑近在咫尺,走近一看,原来是火车站,上下车的人川流不息。随着人流走出火车站,走进路灯照耀下的林荫道。佩斯的夜,宁静而安详。

黄杨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湾区金头脑' 的评论 : 对。过去中国人有一种误解,认为匈牙利人是匈奴后裔。匈牙利人是欧洲中亚人的后裔,和匈奴没什么关系。
湾区金头脑 发表评论于
匈牙利不是匈奴的后代。我这几天也在写布达佩斯游记,我也是17年6月初去的。不过我们是坐Viking游轮沿多瑙河而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