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段,保罗表达了他希望哥林多信徒心底宽大接纳他们的愿望。从经文可以看到,保罗从提多那里知道了哥林多那些被他责备过的信徒已经回转过来,从曾经的因保罗而忧愁转为对他的热心。保罗告诉哥林多的信徒,他对他们的这个转变是多么的高兴,真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拥抱他们。保罗希望他们不要误以为他现在还对他们有责备的意思,从而让他们也放下心来接纳保罗,两下在主里重归于好,皆大欢喜。
整段经文,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保罗对那些曾经被他责备过的信徒的热切的心。他虽然责备过他们,可是他知道自己是为真理的缘故,而不是亏负谁、败坏谁,或是占谁的便宜;而且保罗也不是冷冰冰地为着真理的缘故来责备人,而是带着一颗真挚的爱心,把对方常放在心里,情愿与他们同生同死。为着这个深切的爱的缘故,保罗甚至曾经一度为着他给对方带去的忧愁而懊悔,后悔自己不该这样让他们忧愁,担心万一他们承受不住离开了怎么办。但如今,保罗得知他们不但没有离开,而且都悔改了,保罗高兴地几乎就要跳起来了。这就好像一位慈父责备了不听话的孩子,看见孩子那痛苦、愤怒、忧伤的表情,父亲的心里也不好受,真希望自己没有说这些,真希望孩子不要因此就低沉下去。父亲没有责备之后就一走了之,反倒是紧张、关切地始终注视着孩子,担心他生气、离家出走、不再和父亲对话、自暴自弃,希望孩子可以听进去、带来改变。父亲对孩子思虑万千,直到最终孩子悔悟过来,接受了父亲的责备,也感谢父亲对他的帮助时,父亲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心里涌出说不尽的喜乐和安慰。保罗对信徒如此的惦记、担忧,以及因着他们悔改、思念自己而来的喜乐、释放,并非因为他要讨人的欢心,并非因为他对神没有信心,而是因为他的那颗深切的爱心。他知道自己不得不为了真理和信徒生命的益处而责备他们,但同时他又是多么渴望大家在主里一同喜乐、坚固、成长啊。
当然,要得到这样双方在主里皆大欢喜的结局并不容易。除了保罗所表现出来的持守真理教导信徒,以及慈父般的爱心关切以外,被责备的一方也需要有积极的回应,由被责备而带来的忧愁、抵触变成接纳和改变。保罗将他们的这一转变过程写了出来:“你看,你们依着神的意思忧愁,从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诉、自恨、恐惧、思念、热心、责罚。在这一切事上,你们都表明自己是洁净的。”(7:11)这让我们看到当信徒受到保罗的责备之后的一系列反应过程。他们一开始是殷勤,就是心被搅动之后的那种主动回应,而不是好像一潭死水那样被责备了还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接下来就是自诉,也就是尝试为自己争辩,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保罗的责备是错的。再接下来是自恨,就是因着意识到自己是错的,但又不愿意轻易认错而来的类似负隅顽抗、放不下面子的恼怒。再往后,就是恐惧,也就是对大而可畏的神的敬畏,承认自己必须要顺服神的管教。再接下来就是思念,就是终于愿意放下自己的自卫、自义、面子,开始渴望重新振作。再接下来就是热心,指心里再一次慢慢火热起来,重新点燃在主里的热情。最后,就是责罚,回到神公义的轨道上来,行神喜悦的事。整个过程高低起伏,但都是引导人最终回归真理、得蒙洁净,而这就是保罗希望看到的效果。
盼望保罗所描写的这一真实的受责备之后的一系列反应的过程,也成为我们的很好的提醒和参照。相信我们每一位受过弟兄姐妹在真理中责备的人,都必定会经历这个过程的前几个部分,例如殷勤地行动起来为自己争辩,心中意识到自己的确有可责备之处但是面子上又放不下而带来的恼怒。求神怜悯,让我们不要停在这几步,而是继续向前走,心里有因着对神的敬畏而带来的顺服,痛定思痛,重新振作、回归正路、皆大欢喜。
默想经文:“你看,你们依着神的意思忧愁,从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诉、自恨、恐惧、思念、热心、责罚。在这一切事上,你们都表明自己是洁净的。”(7:11)
静默思想:默想这些依着神的意思忧愁的过程,体会自己在其中所走过的路。学习在受到责备时从自我防卫到打开自己,从负隅顽抗到回归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