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今三大战役:赤壁、淝水与古宁头
卜一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战役是以弱击强、以少胜多,而使即将统一天下的政权惨败而归,也对其后的历史有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赤壁、淝水与现代的古宁头战役。 三次战役中,战败者均有两个主要的失误:一为将骄轻敌,二为不习水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建安十三年(208年)。 当时曹操已灭袁术、张绣、吕布、袁绍等群雄,又北伐乌桓,取幽、燕,基本上统一了中原。 是年夏,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琮不战而降。 刘备败走,与刘琦同守夏口,仅两万兵众。 而据守江东的孙权拥兵也只区区五万。 曹军二十多万,号称八十三万大军,于十一月严冬自江陵(今荆州)而下,「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曹操「釃酒临江,横桃赋诗」,自诩:「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可见其骄狂自满,而其兵士新胜倦怠,又多来自北方,不习水性,且水土不服,多染病疫。 结果周瑜在刘备、诸葛亮的配合下,以三万精兵,用黄盖苦肉计,趁顺风之便,火烧曹操水军大营。 曹操见战况无可挽回,乃自焚剩余战船,引军北归。 赤壁之战使曹操失去统一中国的时机,促成了其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
曹操
孙权
刘备、诸葛亮—隆中对策
周瑜
赤壁
从赤壁北望对岸当年曹操的乌林船阵
笔者亲访赤壁古战场,从当地人得知的周瑜、黄盖火烧曹军连环船的进军图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当时东晋偏安江南,北方经过六、七十年动乱,由氐族建立的前秦,在苻坚主政下,得王猛辅佐,先后灭后燕、成汉、代、前凉,统一了黄河流域,又攻占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四川成都)二州。 后苻坚踌躇满志,忘却了王猛临终嘱咐不可图灭东晋的遗言,亲率九十多万、号称百万大军南下,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路齐进,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苻坚
谢安
」
肥水之战示意图
当时东晋兵力有限,但上下齐心。 丞相谢安镇定指挥,调北府兵八万御敌。 北府兵熟知江淮水域,习于水战,曾于君川大败秦军战船。 淝水之战序幕开始,刘牢之以五千精兵强渡洛水,首攻洛涧。 秦将梁成轻敌被袭于洛涧、淮水之畔,士卒争相渡河逃命,自相践踏,溺水淹死无数。 洛涧大捷后,刘牢之转攻淝水、淮水之交的石头石,再度告捷。 晋军先声夺人,顿挫秦军锐气。
苻坚抵达寿阳(今安徽寿县),陈军河畔,与晋军隔淝水对峙,误信晋军谢玄所提「移阵少却,使晋军得渡,以决胜负」的战法,图待晋军半渡而以骑兵击之。 但秦军不习水战,内部组成复杂,加之晋降秦者朱序在秦军中煽动,退军时军心顿失,阵势大乱,将士争相奔逃,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秦军溃败,不可收拾。 苻坚战败北归后不久,前秦内部分裂,苻坚被姚苌所杀。 中国北方重归纷乱,演化成约两百年的南北朝对立。
古宁头战役
现代的国共内战中,共军在1948年底、49年初的三大会战中取得了绝对胜利。 1949年春,共军百万雄师渡江,秋风扫落叶,席卷南疆,国军兵败如山倒。是年八月,十余万共军由第十军团司令叶飞率领向福建进军,轻取福州、平潭。 十月中旬,共军进占厦门。 厦门失守前后,蒋介石及陈诚决定增援金门。 增援部队于十月中旬开始陆续由汕头来到金门。 当时共军并未得悉国军增援已抵达金门。 其主帅叶飞衣锦归乡,踌躇满志。 倒是军团政委韦国清感到过海准备不足,没有把握。 但叶飞对他说:「金门弹丸之地,又没什么坚固的工事,两万守兵乃残兵败将,说实话要不是蒋介石严令固守,李良荣早在我军攻克厦门之际就弃岛南逃了,我还是那句话:此役必胜!」
共军三野第十军团领导摄於进军金厦前,左起:刘善培、韦国清、叶飞、陈铁君、陈超寰
李良荣
胡琏
古宁头战役示意图
共军登陆的金门海滩
共军登陆激战图
在古宁头海滩被俘的共军
在古宁头被俘的共军等待船运去台湾
共军占领厦门一周后,在没有筹备到足够的运兵船只的情况下,发动了登陆金门之役。 原计划用两万兵力进攻金门,不得不分两批过海。 第一批共军由互不相关的两个军所属的三个师,下面的三个团,约九千人乘两百余艘帆船,于十月二十四日深夜由大嶝和小嶝兩島启航。 启航前,共军领导召告兵士:「明晚在金城镇开饭! 」同时也将准备办公的桌子及相当数量的人民币都随军装船。 共军启航不久,就引起金东国军戒备,用机枪向共军船队扫射。 据大嶝居民告诉笔者,在共军启航时风平浪静,但老天「不予共军便」,半渡途中海上风浪大作,原本计划在金门中部最狭窄处的中兰到后沙一带登陆,被秋季强劲的九级东北风,将船吹向西边的龙口到古宁头的一线沙滩上岸。 而本计划回去接第二批部队的船只也因强劲逆风不得返航,任其搁浅于海滩。 共军没有海、空军的配合,黎明后全部运兵船只均遭国军海、空军摧毁或俘获,共军因此断了后援。战事到二十七日晨结束,共军全军覆没,阵亡三千余,其他六千餘人被俘。
金门古宁头的战败使中共丧失了进占台湾,统一中国的时机。 次年夏,在斯大林的策划下,韩战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协防台湾海峡,毛泽东决定前往朝鲜「抗美援朝」,再也无力进犯台湾。 促成了七十余年来的台海两岸对峙、分治及两岸各自的进步繁荣。
结论
汉代贾谊《过秦论》道:「『前事之不忘,後之師也。』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诚乃治国用兵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