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今三大战役:赤壁、淝水与古宁头

论古今三大战役:赤壁、淝水与古宁头

               卜一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战役是以弱击强、以少胜多,而使即将统一天下的政权惨败而归,也对其后的历史有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赤壁、淝水与现代的古宁头战役。 三次战役中,战败者均有两个主要的失误:一为将骄轻敌,二为不习水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建安十三年(208年)。 当时曹操已灭袁术、张绣、吕布、袁绍等群雄,又北伐乌桓,取幽、燕,基本上统一了中原。 是年夏,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琮不战而降。 刘备败走,与刘琦同守夏口,仅两万兵众。 而据守江东的孙权拥兵也只区区五万。 曹军二十多万,号称八十三万大军,于十一月严冬自江陵(今荆州)而下,「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曹操「釃酒临江,横桃赋诗」,自诩:「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可见其骄狂自满,而其兵士新胜倦怠,又多来自北方,不习水性,且水土不服,多染病疫。 结果周瑜在刘备、诸葛亮的配合下,以三万精兵,用黄盖苦肉计,趁顺风之便,火烧曹操水军大营。 曹操见战况无可挽回,乃自焚剩余战船,引军北归。 赤壁之战使曹操失去统一中国的时机,促成了其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

曹操

孙权

刘备、诸葛亮—隆中对策

周瑜

赤壁

从赤壁北望对岸当年曹操的乌林船阵

笔者亲访赤壁古战场,从当地人得知的周瑜、黄盖火烧曹军连环船的进军图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当时东晋偏安江南,北方经过六、七十年动乱,由氐族建立的前秦,在苻坚主政下,得王猛辅佐,先后灭后燕、成汉、代、前凉,统一了黄河流域,又攻占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四川成都)二州。 后苻坚躇满志,忘却了王猛临终嘱咐不可图灭东晋的遗言,亲率九十多万、号称百万大军南下,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路齐进,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苻坚

谢安

肥水之战示意图

    当时东晋兵力有限,但上下齐心。 丞相谢安镇定指挥,调北府兵八万御敌。 北府兵熟知江淮水域,习于水战,曾于君川大败秦军战船。 淝水之战序幕开始,刘牢之以五千精兵强渡洛水,首攻洛涧。 秦将梁成轻敌被袭于洛涧、淮水之畔,士卒争相渡河逃命,自相践踏,溺水淹死无数。 洛涧大捷后,刘牢之转攻淝水、淮水之交的石头石,再度告捷。 晋军先声夺人,顿挫秦军锐气。

    苻坚抵达寿阳(今安徽寿县),陈军河畔,与晋军隔淝水对峙,误信晋军谢玄所提「移阵少却,使晋军得渡,以决胜负」的战法,图待晋军半渡而以骑兵击之。 但秦军不习水战,内部组成复杂,加之晋降秦者朱序在秦军中煽动,退军时军心顿失,阵势大乱,将士争相奔逃,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秦军溃败,不可收拾。 苻坚战败北归后不久,前秦内部分裂,苻坚被姚苌所杀。 中国北方重归纷乱,演化成约两百年的南北朝对立。

 

古宁头战役

    现代的国共内战中,共军在1948年底、49年初的三大会战中取得了绝对胜利。 1949年春,共军百万雄师渡江,秋风扫落叶,席卷南疆,国军兵败如山倒。是年八月,十余万共军由第十军团司令叶飞率领向福建进军,轻取福州、平潭。 十月中旬,共军进占厦门。 厦门失守前后,蒋介石及陈诚决定增援金门。 增援部队于十月中旬开始陆续由汕头来到金门。 当时共军并未得悉国军增援已抵达金门。 其主帅叶飞衣锦归乡,踌躇满志。 倒是军团政委韦国清感到过海准备不足,没有把握。 但叶飞对他说:「金门弹丸之地,又没什么坚固的工事,两万守兵乃残兵败将,说实话要不是蒋介石严令固守,李良荣早在我军攻克厦门之际就弃岛南逃了,我还是那句话:此役必胜!」

共军三野第十军团领导摄於进军金厦前,左起:刘善培、韦国清、叶飞、陈铁君、陈超寰

李良荣

胡琏

古宁头战役示意图

共军登陆的金门海滩

共军登陆激战图

在古宁头海滩被俘的共军

在古宁头被俘的共军等待船运去台湾

共军占领厦门一周后,在没有筹备到足够的运兵船只的情况下,发动了登陆金门之役。 原计划用两万兵力进攻金门,不得不分两批过海。 第一批共军由互不相关的两个军所属的三个师,下面的三个团,约九千人乘两百余艘帆船,于十月二十四日深夜由大嶝和小嶝兩島启航。 启航前,共军领导召告兵士:「明晚在金城镇开饭! 」同时也将准备办公的桌子及相当数量的人民币都随军装船。 共军启航不久,就引起金东国军戒备,用机枪向共军船队扫射。 据大嶝居民告诉笔者,在共军启航时风平浪静,但老天「不予共军便」,半渡途中海上风浪大作,原本计划在金门中部最狭窄处的中兰到后沙一带登陆,被秋季强劲的九级东北风,将船吹向西边的龙口到古宁头的一线沙滩上岸。 而本计划回去接第二批部队的船只也因强劲逆风不得返航,任其搁浅于海滩。 共军没有海、空军的配合,黎明后全部运兵船只均遭国军海、空军摧毁或俘获,共军因此断了后援。战事到二十七日晨结束,共军全军覆没,阵亡三千余,其他六千餘人被俘。

    金门古宁头的战败使中共丧失了进占台湾,统一中国的时机。 次年夏,在斯大林的策划下,韩战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协防台湾海峡,毛泽东决定前往朝鲜「抗美援朝」,再也无力进犯台湾。 促成了七十余年来的台海两岸对峙、分治及两岸各自的进步繁荣。

结论

    汉代贾谊《过秦论》道:「『前事之不忘,後之師也。』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诚乃治国用兵之本也!

小溪姐姐 发表评论于
在古宁头被俘的共军被船运去台湾后,有生之年再难与大陆家人团圆。。。
boyi0127 发表评论于
多谢诸位提出的高见,特别感谢小刁山先生多次发表精辟观点!容我回应如下:

我们看问题应该以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整体来看,而不是“谁赢、谁输”为立足点。中国的战乱、分裂是中华民族的悲剧,没有一方是胜利者! 台湾自1895年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后离开大陆已经125年了,其中虽有1945-48,三年在国民政府统治之下,能与大陆一体,其余的122年是分裂的。台湾对于中国非常重要,居于中国走向世界以及东亚海域的要冲。如今美国极力打压中国,日本汲汲觊觎台湾,将来一旦擦枪走火,战争最可能发生在台湾。是以台湾的问题不仅关系台湾百姓,也与中国所有人民息息相关,不可轻视!

历史事件的重要性不在发生之际的数量大小,而在对历史影响之深远,兹列述如下:(一)赤壁之战:造成中国71年(公元208-279年)的分裂;(二)淝水之战:造成中国206年(公元383-589年)的分裂;(三)古宁头战役:已造成中国71年的分裂,如加上甲午战争以来已122年,现尚为美、日抵制中国的前缘、筹码,前途未卜!(四)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這個事件没有一兵一卒交战(更别提三个团了),只是石敬瑭想当皇帝,拜契丹为父,割了燕云十六州,中原顿失屏障,造成其后432年中国分裂、积弱、蒙古入侵,中原人民涂炭。

1949年,蒋介石尚未复职视事,宋美龄赴美与孔、宋家族置产(约一年半,直到50年初才到台湾),台湾人心惶惶,风雨飘摇。遂有陈仪意图倒戈,吴石风吹草倒等等迹象。笔者当时尚在童稚之年,(一)听到一位长辈说道:“粟裕就快来了!”(二)据我一位台大的老师多年后亲口告诉我,是年夏天时任东南行政长官、台湾省主席的陈诚在一次与大学教授的会谈中被问道:“台湾还能保多久?”陈诚答道:“三个月应该没问题。”(三)笔者曾与一位台湾史学家(少时在澎湖)谈到1949年的情况,他说:“当时我们在澎湖,就拍共军大批机帆船来犯,澎湖可能抵挡不住!”可见台湾当时一缺资源,二没信心,经不起考验。

毛泽东 《矛盾论》中说道:““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务的外部而是在事务的内部。- - --一事务和他事务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他说的很有道理,韩战只是第二位的因素,而古宁头战役却是根本的内部因素。因为古宁头战役带给了国军信心和时间。要知道韩战(朝鲜战争)发生在古宁头战役整整八个月后,在这八个月里,共军清除了所有大陆的国军(最后是西昌);逼退、攻占了舟山群岛;逼退、攻占海南岛;进军万山群岛(8月初全部解决)。但有八个月时间为什么没能把金门克服?共军渡江以后打过三次败仗,湖南青树坪、舟山登步島和金门古宁头。但前两次都能再接再厉,克敌制胜,唯独金门空等了八个月,等出个韩战(朝鲜战争),这是为什么?韩先楚也没有海空军,就过了几十公里的琼州海峡。连林毅夫游泳都过得去的金门海域,为什么畏首畏尾,裹足不前?郑成功、施琅克服台湾都是先取金厦,扫除台海障碍,再取澎湖,以成大业。共军当年为何没有汲取这两次珍贵的历史教训?

总之我们要站在为中国人民、台湾人民的历史和未来作想,前事不忘。後事之师!希望台湾将来能与大陆携手同归,而不是沦为外国人的棋子,战场!

revesby 发表评论于
古宁头能和那两个战役相比吗?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好不好。
一键而已 发表评论于
金门战役根本不是扭转台海局势的关键。朝鲜战争及美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才是阻止了解放军攻台的关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