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都柏林(4):街景掠影

音乐几乎伴随了我所有的文字,从音符中飘逸出的旋律有时比文字更能释译情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音乐:《Dublin in the Rare Old Times》

游览探访了我们特别感兴趣的主要景点之后,爱好步行看城市的我们用11号交通工具(双腿~~)打卡漫游都柏林:从北到南、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再从西到东穿越大街小巷;沿着利菲河(River Liffey)徒步到港口区(Dublin Docklands)、直至利菲河入海口;我们在都柏林度过了美好的最后一天。

照片1:从网上下载和重新合成的都柏林市中心地图。因为都柏林码头区域原地图上不完全,我又下载了另一张地图,将两张地图合成一张;红框内的地图和红五星标注是我的加注,是都柏林码头区域及其相关地标景点。

照片2:都柏林有好几处游客信息中心,这是其中之一。

照片3:据介绍,位于市中心的奥康内尔街(O'Connell Street)是都柏林的最宽和最繁华的主街;大街两侧有多栋古典建筑、服饰品牌店、旅馆酒店、酒吧餐馆,也有不少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大街中央还有很多雕像,都是在爱尔兰历史上尤其为它的独立做出重要贡献的人。

照片4:位于奥康内尔大街南端入口靠近利菲河畔的的奥康内尔纪念碑(O'Connell Monument),纪念19世纪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和思想启蒙者丹尼尔·奥康奈尔(Daniel O'Connell)。这座大型纪念碑于1864年奠基,1882年向众人揭幕,由爱尔兰著名雕塑家约佛利(John Henry Foley)设计。停在奥康内尔头顶上的那只鸽子不是雕塑的一部分,只是我们纪念碑时它恰好在那里:-)))。

照片5:给奥康内尔和鸽子拍一张特写:-)))。奥康内尔是爱尔兰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民族英雄,爱尔兰人以多种方式纪念他。他的纪念碑所在的奥康内尔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我们前往西海岸欣赏闻名遐迩的莫赫悬崖(Cliffs of Moher)途经高威(Galway)也看到以他名字命名的建筑街道。

照片6-7:位于奥康内尔街北端与帕内尔街(Parnell Street,)交界处的帕内尔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纪念查尔斯·斯图尔特·帕内尔(Charles Stewart Parnell),另一位19世纪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这座大型纪念碑揭幕于1911年,由美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都·圣高登斯(Augustus Saint-Gaudens)设计。

照片8-9:位于奥康内尔街中段的光明纪念碑(Monument of Light,又称都柏林尖塔)。据介绍,于2003年落成的由不锈钢制成的高达121.2米的巨型针状光明纪念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户外雕塑作品,其设计理念是找寻艺术与技术之间优雅和灵动的结合点,曾荣获多项国际设计大奖;如今是都柏林著名的地标之一。

照片10:位于奥康内尔街上的另一都柏林著名地标建筑邮政总局(General Post Office)。据相关介绍,此建筑由爱尔兰著名建筑家弗朗西斯·约翰斯顿(Francis Johnston)设计,于1818年落成。在爱尔兰著名的1916年复活节起义过程中,志愿军组织和公民军队占领了邮政总局,宣布爱尔兰共和国从英国统治独立,邮政总局成为起义军的司令部;从此,这栋建筑在爱尔兰人民心中成了爱尔兰自由的象征。

照片11-12:邮政总局如今依然被使用并且对外开放。这里有一个游客中心,另外,我们还看到一个小展览馆。

照片13:看到一群人在邮政总局游行,读了他们手中的游行标语和牌子,我们才知道与苏丹(Sudan)局势有关。先生和我猜测参加游行的人中可能有不少是苏丹裔爱尔兰人,关心着祖国。

照片14:奥康内尔街也是都柏林公共的交通枢纽,车来车往,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

照片15:过了上下班高峰期的奥康内尔街。

照片16-17:我们漫步穿行在奥康内尔街附近的其它街巷,人气也挺旺盛,很有活力。

照片18:运行在街道上的流动酒吧。喝酒的人们一边尝酒,一边脚踏驱动酒吧车运行,喝酒、赏景、运动,三不误:-)))。我还第一次看到流动酒吧是2018年的6月在丹麦哥本哈根的新港。

照片19:利菲河穿城而过,市中心有10座桥梁将南北两岸的都柏林连成一体,这是著名的半便士桥(Ha'penny Bridge)。这座于1816年5月正式开放的人行桥是当时都柏林唯一一座横跨利菲河的人行桥;开放之初,行人过桥必须交纳半便士的过桥费,所以有了“半便士桥”的俗称。利菲河上这座最小巧秀美的桥却有一个响亮的原名--威灵顿桥(Wellington Bridge),为了纪念威灵顿公爵(Duke of Wellington)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的胜利。闻名遐迩的威灵顿公爵出生于都柏林,他领导的英国及欧洲盟军在滑铁卢战役打败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及其盟军,结束了由拿破仑发动的长达12年的拿破仑战争;在都柏林和伦敦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纪念碑、雕像、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公园等等。看桥看风景思历史,我们从河北岸经过半便士桥到了河南岸。

照片20:站在河南岸拍摄位于河北岸的著名建筑四法院(Four Couts)。四法院是爱尔兰最著名的法院建筑,因爱尔兰最高法院、上诉法院、高等法院、和都柏林巡回法院皆位于此建筑得名为四法庭。这栋18世纪新古典主义建筑是由爱尔兰著名建筑师托马斯·库利(Thomas Cooley)和詹姆斯·甘登(James Gandon)设计 【注:库利和甘登分别是都柏林市政厅(照片29-30)和海关大楼(照片34-35)的建筑设计师】。

照片21-23:位于利菲河南岸西侧的都柏林历史博物馆(Dublina,照片21)、都柏林基督大教堂(Christ Church Cathedral,照片22)、以及将两者相连的廊桥(照片23)。历史博物馆建筑原为基督大教堂的宗教会议大厅锡诺厅(Synod Hall),如今成为主要是展示维京时期和中世纪都柏林历史的博物馆。据相关介绍,基督大教堂的正式名称为圣三一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the Holy Trinity),其历史可追溯至1028年;最初是木制教堂,在1170年改建成石制教堂,后又经过两次重大修整,成为集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大教堂;如今为爱尔兰圣公会(Church of Ireland)的主教堂。

照片24-25:基督大教堂的参观入口处以及曾经建筑的一部分遗址。

照片26:离基督大教堂不远是都柏林另一座重要的教堂圣帕特里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这座教堂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公元5世纪的一位英国基督教传教士和主教圣帕特里克(St. Patrick)来到爱尔兰, 他将基督教传入爱尔兰,被人们称为“爱尔兰使徒”(Apostle of Ireland);他曾于公元450年在如今大教堂旁公园内的一个古井边替几名新皈依的教徒施洗祝福,为了纪念这件事,人们在这位置建造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木造教堂。所以,此教堂始建于公元450年,其后陆续修建至公元14世纪,如今所见教堂建筑则是改建于19世纪。此教堂内安葬着爱尔兰建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类似英国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值得一提的是爱尔兰著名文学家、世界名著《格列佛漂游记》(Gulliver's Travels)的作者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曾经担任过圣帕特里克大教堂的主教(Dean of St. Patrick's Cathedral)。另外,在大教堂一侧的圣帕特里克公园(St.Patrick’s Park)有都柏林千年文学大阅展(Dublin Millennium Literary Parade),展示的是从988年至1988年12位世界著名的爱尔兰文学家,其中包括斯威夫特以及3位诺贝尔奖文学获得者叶芝、萧伯纳、和贝克特等(《2019年6月都柏林(2):游览坦普尔吧区和追寻偶像》)。

照片27:从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沿着新娘街(Bride Street)向北走向城堡街(Castle Street),这是从网上下载的都柏林城堡(Dublin Castle)照片(谢谢不知名的原摄影者)。我们经过那里时是逆光,照片没拍好:-(((。始建于13世纪初的都柏林城堡曾经是爱尔兰历任统治者的所在地,包括曾经为英国在爱尔兰的总督府;在后来长达几百年的爱尔兰独立运动中,许多群众集会和义军战争都曾在此处发生;如今它是爱尔兰主要政府机构所在地以及会议中心等多功能综合体,包括在此举行总统就职典礼等爱尔兰的重要国事活动。

照片28:从城堡街走向位于圣母街(Dame Street)都柏林市政厅(City Hall)时见到的街景,不远处的绿顶塔楼是都柏林城堡主体的一部分--的贝德福德塔(Bedford Tower)。

照片29-30:都柏林市政厅。照片29是我们拍摄的逆光照,照片30是从网上下载,更能反映建筑实况(谢谢不知名的原摄影者)。这座由爱尔兰著名建筑师托马斯·托库利设计的18世纪乔治亚风格的建筑原本为皇家交易所(Royal Exchange),主要功能是充当都柏林证券交易所以及为都柏林商人提供聚会场所。

照片31:我们漫步从利菲河南岸的都柏林城市西部走回东部见到的一栋爱尔兰银行(Bank of Ireland)建筑。

照片32-33:我们穿越奥康内尔大桥(O'Connell Bridge)回到利菲河北岸,继续向东行走,来到位于城市最东部的港口区。位于利菲河入海口的港口区是都柏林市旧城更新的典范,港口区的一系列地标包括海关大楼、饥荒雕塑群、移民博物馆、贝克特桥等,使之成为一个文化港;漫步于其中,既欣赏了风景,也了解到更多的爱尔兰历史。

照片34-35:位于港口区的海关大楼(Custom House)。这栋由爱尔兰著名建筑师詹姆斯·甘登设计的18世纪新古典主义建筑被誉为都柏林城市建筑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是都柏林著名的地标建筑之一。这栋原为主要用来征收税款的海关建筑如今成为爱尔兰国家政府的部分部门以及都柏林地方政府的部分部门的办公大楼。

照片36-37:触动我们心灵、使我泪目的大饥荒雕塑群。这组令人震撼的雕塑群英文名称非常简单 --Famine(饥荒),讲述和纪念的从1845年至1849年爆发和持续了五年的大饥荒,在这段时间内爱尔兰人口锐减四分之一。由于以往阅读过相关历史以及文学作品,我对这个爱尔兰历史分水岭大灾难并不陌生;这场持续长达五年的大饥荒(Great Famine或Great Hunger)又被为爱尔兰马铃薯饥荒(Irish Potato Famine)。马铃薯是那个年代爱尔兰人的主要粮食来源,而在1845年至1849年期间大规模爆发的马铃薯晚疫病导致马铃薯腐烂失收;这场自然大灾难再加上当时的一些社会和经济因素在爱尔兰造成大规模的饥荒,上百万的人饿死病死;为了生计,又有上百万的人背井离乡前往其它国家,尤其是美国。

照片38-40:看着这位披巾裹头、脸上皮包骨逃荒女子那痛苦绝望的眼神(照片38),看着这位瘦骨伶仃、佝偻着背的逃荒男子肩膀上扛着的奄奄一息孩子(照片39),看着跟着一起逃荒的一条狗(照片40),我眼泪盈眶,想了很多很多。。。。。。

照片41:在大饥荒雕塑群的马路斜对面就是位于chq大楼里的史诗般的爱尔兰移民博物馆(EPIC The Irish Emigration Museum),涵盖了爱尔兰人侨居和移民到其它国家的历史,其中包括19世纪中期大饥荒造成的上百万人大移民。


【小插曲】:我们有很充裕时间去浏览移民博物馆,但先生说不想去,他说看了那些历史资料和照片实物会比较压抑,既然是度假,还是轻松一些为主;他用了同样理由拒绝了我推荐介绍的基尔梅纳姆监狱(Kilmainham Gaol)。好吧,作为一位“导游”,当然要尊重“游客”的意见;不过,我乘机游说了先生陪我一起去游览闻名遐迩的爱尔兰摇滚乐队U2当年在都柏林组建早期排练的场所—位于港口区的廉价仓库,先生同意了;given and taken,旅途上的伙伴有时需要相互妥协才是好伙伴:-)))。

照片42:继续沿着利菲河岸边朝向其入海口漫步。

照片43:靠近利菲河北岸的这条名为珍妮·约翰斯顿(Jeanie Johnston)的三桅帆船是原建于1847年的同名三桅帆船的复制品。据相关介绍,原约翰斯顿三桅帆船在1848年至1855年之间进行了16次从爱尔兰前往北美的航行,分别到加拿大的魁北克(Quebec)和美国的巴尔的摩(Baltimore)和纽约(New York)。每次跨大西洋航行的平均时间为47天,最多一次载乘客254名,拯救了许多人逃离爱尔兰的饥荒灾难。特别奇迹的是尽管有大量的乘客,并且航程很长,但16次跨大西洋航行上却没有任何船员或乘客丧生,主要是船长并未使船超载以及船上配有一名医生为乘客服务。如今这条一模一样的三桅帆船按现代的标准载运限量只能是40人(包括船员),主要功能:在海上时为远洋风帆训练船,靠岸时为19世纪移民生活史博物馆以及在晚上作为一些公司活动的场所。

照片44:以著名爱尔兰剧作家/小说家/诗人、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命名的塞缪尔.贝克特桥(Samuel Beckett Bridge)。横跨利菲河两岸的贝克特桥给人典雅优美的视觉感受,其形状很像爱尔兰的文化标志竖琴,所以,此桥也被人们称为“竖琴桥”。

照片45:站在利菲河北岸拍摄河对面南岸建筑。

照片46:通过横跨利菲河的人行桥肖恩·奥凯西桥(Sean O'Casey Bridge),我们从利菲河北岸来到南岸。

照片47:站在利菲河南岸拍摄河对面北岸建筑。看着这一栋栋已经建成和正在建的现代化建筑使我们理解了为什么港口区被誉为都柏林市旧城更新的典范。

照片48:沿着利菲河南岸港口码头漫步见到的海员纪念碑。

照片49-50:港口码头这一带是都柏林U2旅行线路重点区域,览闻名遐迩的爱尔兰摇滚乐队U2当年在都柏林组建早期的排练就是在这一带的廉价仓库里;只是当年的货运码头荒废,那些廉价仓库倒闭,如今建在这一带是一些公寓和咖啡馆餐厅等。传说,U2当年曾经排练和演出的这栋建筑被保留(照片50),可惜门窗关闭,我们看不清里面是啥样。

照片51-53:漫步在U2早期活动的场所,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他们的名曲“Pride (In The Name Of Love)”官方视频MTV中的一些画面。我拿出手机上YouTube上一搜,随手截屏了歌曲刚开始的这几个画面,真实场景与视频画面在我脑海中交替。

照片54-55:难以置信的是与我们接下来所见的利菲河入海口风景与U2的MTV中的画面(照片52-53)是那么相像,只是MTV中的港口灰暗天际被明媚的天际代替,入海口两岸的低矮建筑被高楼大厦代替。站在利菲河入海口,爱尔兰海的海风吹拂着我们的脸庞;无论过去的历史是温暖欢快还是悲情忧伤,我相信爱尔兰的未来会越来越好。与先生分享了我的感受,他也有同样的相信;接着,他说:“我们应该往回走了吧?否则,我们就要掉进大海里了。”听了先生夸张的描述,我忍不住笑了。再看一眼流淌的利菲河水进入爱尔兰海,我仿佛感受到都柏林乃至整个爱尔兰都被无限延伸。。。。。。

广陵晓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老朋友晓青。祝新一周愉快!
晓青 发表评论于
真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