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霭龄 生命时空初值=66523.88998(中A偏感)(84岁)
孔祥熙 生命时空初值=72353.34299(理性A)
心心相印指数=29.3168230% 经典
心心相印指数=99.9492883% 量子
宋庆龄 生命时空初值=71571.15724(理性B) (88岁)
孙中山 生命时空初值=68151.67794(中B偏理)
心心相印指数=65.2498827% 经典
心心相印指数=85.5213197% 量子
宋美龄 生命时空初值=61609.70293(感性B) (105岁)
蒋介石 生命时空初值=63049.42869(感性C)
心心相印指数=93.517010% 经典
心心相印指数=58.243071% 量子
大姐的爱情指数最好。
宋氏三姐妹的爱情观
《宋氏三姐妹》在那个特殊的背景时期,我们看到风雨飘摇的国家也看到一个女性为民族民权民生去忧虑,从而具有的大气和魄力。这本书不乏有一些作者的片面思想在里面,我没有更多去看到详细的史实记录,但是从一个读者角度,我重新理解:个人实现,爱情伴侣的选择和相处之道。怎么样可以综合到一起去看待。
这其中参与了:战争,政治,权利,名誉,金钱,亲情,自我,中美文化等等,如果能拍成电视剧也是一部经典之作,当然出于“蒋介石”这一特殊人物的参与,恐怕在当下的历史背景之下是不大容易被拍摄出来。
从左往右依次是: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每个女孩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才能,而他们的父亲刚好结合了三个人的特点为其择婿,量才培养。
三个女孩的自我价值观因为中外文化的熏陶,各自都有独立的人生哲学观;
三个女孩,三个不同的经历的人生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命运;
三个女孩,各自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归宿,三姐妹却联系了彼此的千丝万缕。
但是从中我们都看到了三位中国近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性,拥有着常人难以达到的智慧水平,还有自我实现的人生高度。
理性智慧小财迷:宋霭龄
宋霭龄精于算计,对数字敏感,从小跟着父亲耳濡目染,对金融的非常有思考的能力。4岁左右的,就开始伴随父亲身边,旁听父亲讲述着生意场上的事情,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人回想那么多,一个小娃娃能听懂什么呢?
然而,孩子的潜能无限,成年人的视角以为孩子【幼稚】,殊不知这样反而会限制的孩子的发展。宋家父亲查理宋(原名:宋嘉树)有西洋闯荡的背景,对大女儿非常宠爱,不仅让女儿听自己和一些生意朋友的谈话,还会另开小灶,专门给小霭龄讲述自己的独家生意之道,还会同时提问启发宋霭龄:对于一些账目细节又不懂的吗?爸爸重新给你讲。
到了5岁时候的宋霭龄,越来越对经济感兴趣,她不满足于从父亲那里学到东西,开始和爸爸要求:“我要读书,我要好好学赚钱。”查理宋很开心,自己的家业这么早就可以有人来支持了,他的良好的“中西结合”的背景,完全去掉了那一系列“儒家对中国女性的偏见之论”,对于宋霭龄这个女娃儿有这样“小财迷”的爱好,父亲非常珍爱。于是为了让女儿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很早的把宋霭龄送出国去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回国之后,宋霭龄展现自己非凡的理性的经济学视角。
在爱情观上面,对于自己选择另一半终身伴侣的时候。因为回国之后,宋霭龄一直担任孙中山的秘书,接触时间久了。孙中山的文人气质虽然也是吸引了她,但是孙中山对宋霭龄没有情愫,更多是一种对于合作伙伴和妹妹的感情。宋霭龄是个很大气也很理智的一个女孩,当然对于这段“初暗恋”被拒绝,心理也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不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这句话很好的体现在的宋霭龄身上。
她明白了,自己其实和孙中山虽然公事许久,处理公务都很和谐,但这更多是一种工作合作关系。从自我实现角度,宋霭龄并没有和孙中山一样有着一致的共同“建立新中国”革命理想目标。另外,两个人因为爱情在一起是需要“火花四射”,这一点宋霭龄有,但是孙中山没有。查理宋对此很是担心,毕竟这是女儿的第一份恋情,怕伤到女儿的心,一时恢复不过来。然而宋霭龄仔细思考之后也很快释然了,和父亲说:爸爸,你别管了,我没事了。
同比之下,查理宋后来给宋霭龄介绍了“山西首富”孔祥熙,两个人见面第一印象都很好,因为对 彼此都是有着留学的背景,而且对于金融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两个人最后结盟成为“金钱之恋”。
宋霭龄和孔祥熙
虽然孔祥熙和宋霭龄在日后的经济头脑较量中,宋霭龄明显更胜一筹,但是好在孔祥熙愿意服软,自己实力如人,那就听从宋霭龄的指挥,两人的相处果然是默契祥和。宋霭龄的父亲查理宋带给她童年启发,让小霭龄有了超越一般女生的大气,宽容和理性。也让她在爱情中收获了自我和成长。
恬静叛逆的二丫头:宋庆龄
到了二妹宋庆龄,这个女孩子从透漏着一股恬静,安然,不争不抢,处处理解和忍让。然而谁也想不这个看似“乖巧”的女孩,在爱情和革命力量的驱动之下,竟然“私奔”。把宋家推上了历史的媒体风口浪尖。
宋庆龄
这个也要从宋霭龄说起,自从宋霭龄被孙中山拒绝之后,总是会有过不去的心理障碍,宋霭龄决定辞去“孙中山秘书”一职,推荐了自己的二妹宋庆龄接替自己的职位。哪知道宋庆龄这个小丫头,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对这位“孙博士”仰慕已久”。
孙中山和宋庆龄按年龄算应该是忘年之交,两者年龄相差27岁,当宋庆龄1岁还在襁褓中时候,28岁的孙中山还把她抱在怀里。哪知道22年之后,这个女娃会成为自己的最后的终生伴侣和革命伙伴,另个人终生的革命理想相互支持,孙中山自己临终之前,特地嘱托宋庆龄最后的革命理想“三民主义”一定要完成,那时候的宋庆龄只有32岁,此后余生历经生死折磨去完成“三民主义”的使命。
宋庆龄和孙中山
说回来,宋庆龄来到仰慕已久的“孙博士”身边,刚好是20岁左右,对孙先生的文质彬彬,语言魅力更是无法抵挡,时不时会红了脸。孙中山这个情场老手对于宋庆龄这个小姑娘的“爱”心知肚明,时不时会逗一逗她。其实孙中山对宋庆龄也是有“情愫”的,两人拥有共同的最高的革命理想追求,合作中也产生了对彼此的欣赏。因为革命的工作,给了两个人共同的价值观。
但是迫于年龄的差距,孙中山比宋庆龄的父亲查理宋只小5岁,比宋庆龄整整大了27岁,都可以当宋庆龄的父亲了,怎么可能和她在一起呢?但是宋庆龄不管这一套,她要和父亲坦白,自己心里有了最爱的人,这个人就是孙中山。
宋庆龄
这段婚姻当然不会被接受,查理宋再西洋化,也不能接受两个人这么大的年龄差距,何况查理宋对于孙中山的“个人作风”一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自己心爱的女儿未来伴侣怎么可能这么胡闹。
当然这段恋情,孙中山是认真的,他也清楚查理宋是不会接受的,尤其那时候孙中山还有自己原配妻子卢慕珍,同时还有一个“妾”陈粹芬,孙中山仔细思考过,确定宋庆龄的这份爱情是要自己一生最后的伴侣。
他找到卢慕珍坦承自己想要离婚,和宋庆龄结婚,卢慕珍虽然是个农村出身的女子,但却十分的大气,欣然接受孙中山登报表明自己已经离婚并且和其他的“女性友人”已经互不来往,只为了给宋庆龄一个名正言顺的婚礼。
在这一点,查理宋也看到自己女儿的决心,尤其是这个“安静”的女孩为了孙中山“私奔”到日本,这个做父亲的反思:作为父辈不就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女儿幸福吗?能找到自己爱的和疼爱自己女儿的伴侣,至于其他的,年龄和外界评论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何况孙中山的动作也表明了宋庆龄的正式名分,这个做父亲的也就接受了。
但是宋庆龄和孙中山的结合还是不能被大多数革命战友理解,媒体也有大肆宣扬和负面评论。导致后来宋庆龄和家里关系一直很紧张。
这段感情还有一个插曲,就是宋霭龄曾经一度阻拦二妹和孙中山的结合,甚至得知宋庆龄和孙中山在日本结婚后,和父亲建议断绝和宋庆龄的亲情关系。这里面因为掺杂着“女人对女人的嫉妒心”。
宋霭龄当初追求孙中山被拒绝,然而自己的妹妹却被孙中山接受了,不就意味着自己在孙中山心里不如妹妹吗?可是感情这回事,谁又说得清呢?毕竟爱情最神秘和可爱的地方就是在两个人也不知不觉的“feel”感染彼此吧。
跨过特殊时空,人间再无宋庆龄和孙中山两人最美“革命之恋”。
灵动荣贵宋三妹:宋美龄
三妹,宋美龄的爱情故事会更具有“公主”特色。都说:每个女生穿上婚纱是人生中最美的时刻。那么宋美龄在当时集合“权力和财富”,“中式和美式”为一体,婚礼的盛况大概比今天的明星结婚还要轰动。
宋美龄和蒋介石
宋美龄从小个性就比较活泼好动,不安分,小时候还一度喜欢穿哥哥的衣服,这样跑跑跳跳更方便,活脱脱一个假小子。宋美龄一样在美国卫斯理女子学院就读,曾经得到过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接见,这让宋美龄觉得自己未来的伴侣一定是各方面都要比两个姐姐的丈夫优秀。
一次偶然机会结识,哥哥宋子文好友刘纪文,仪表堂堂,说话有理有据,风度翩翩也着实吸引了宋美龄,两人一见倾心,刘纪文也苦苦追求宋美龄,甚至口头许愿:要去宋美龄。但是刘纪文的家庭背景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弟子,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让宋美龄总觉得这不是自己的“终生伴侣”,于是私下在寻找机会。
宋美龄
而此时的蒋介石,政治风华正茂,孙中山去世民国革命无人掌权,蒋介石要巩固自己的革命地位,他对于自己权力的规划非常明确,虽然此时有原配,但是,这个“原配”不能足够支持自己完成“大业”,他很明白自己需要一个“财务合作伙伴”。宋家的经济实力被蒋介石看在眼里,心里对于宋家三妹很是倾心,文学的积淀给了他施展“爱情三十六计”的机会。
蒋介石在和宋美龄见面一次之后,开始疯狂的写信追求宋美龄。蒋介石的长相在当时被封为“民国十大美男子”之一。宋美龄也是第一时间被蒋介石的风度翩所征服,当然随后两人将近五年的书信来往,蒋介石以“三弟”称呼宋美龄,讨得宋美龄欢喜。
宋美龄和蒋介石
因为宋美龄骨子里的灵动让她非常自我欣赏,毕竟小时候一度是个“假小子”,她希望未来的另一半可以懂自己,可以喜欢自己灵动好强的一面。而这被蒋介石看透,这段书信来往的五年期间,两个人的共同的话语越来越多,默契也渐渐培养起来。
蒋宋之合,被誉当时媒体誉为佳话,堪称“世纪婚礼”。当时的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当时详细描述了宋美龄的婚纱。
“新娘穿一件漂亮的银色旗袍,白色的乔其纱用一小枝橙色的花别着,轻轻地斜披在身上,看上去非常迷人。她那美丽的挑花透孔面纱上,还戴着一个由橙黄色花蕾编成的小花冠。饰以银线的白色软缎拖裙从她的肩上垂下来,再配上那件长而飘垂的轻纱。她穿着银白色的鞋和长袜,捧着一束用白色和银色缎带系着的淡红色麝香石竹花和棕榈叶子。”
新式婚礼现场,台上置有孙中山画像,边缀国民党党旗和中华民国国旗,中间悬挂“福”“寿”两字。婚礼由白俄管弦乐队奏乐。蒋介石与宋美龄入场时,蒋介石着西式礼服,宋美龄穿白色长裙婚纱。新人向孙中山像及来宾行三鞠躬礼。
最重要的是,在这“中美之合”(蒋介石原名:蒋中正的“中”,和宋美龄的“美”合成“中美之合”)蒋介石可以给宋美龄最需要的“荣华富贵”,政治权力在手,从来不用担心没有经济的支撑。宋美龄性格里的张扬,爱慕虚荣也得以尽情发挥。
宋美龄也是美貌和智慧的集合。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在外交中合作功不可没,后来宋美龄被美国媒体称作是“中国第一夫人”,几次在美国演讲,一个黄皮肤的亚洲面孔的嘴里说出“一口流利的美式英文”,带给所有人“惊喜”。宋美龄甚至登上美国电影盛典“好莱坞”红毯,发表演讲,也是圆了“演员梦”。
宋美玲发表演讲
记得去南京玩,听导游介绍“美龄宫”,这座宫殿完全就是蒋介石给宋美龄的跨越时空的“世纪之礼”,美龄宫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式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琉璃瓦上雕有1000多只凤凰,环绕周边沿途全部都是梧桐树,因为宋美龄最爱梧桐树。
整个建筑最初设计形似水滴。当代,美龄宫依山势修造的建筑整体设计,形似一串镶有绿宝石挂坠的珍珠项链,两边通往美龄宫主楼、长满了法国梧桐的环形路是“项链”,大门口是“项链”的连接处,深绿色的琉璃瓦犹如项链的宝石挂坠。空中俯瞰尤为壮观美丽。
俯瞰美龄宫
秋天的美龄宫
后来暮年,蒋介石隐退台湾,蒋宋二人度过一段黄昏恋,走过人生最美好的最后时光。“蒋宋”二人“中美之恋”的爱情几经波折也是有了最好的结局。这无关乎政治,只是属于两个人的“二人世界”美好。
番外:宋氏姐妹爱情观
爱情里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的答案自是不一样,宋氏三姐妹的爱情算是所有爱情中各个条件都具备了。最珍贵的一点,在爱情面前,女孩子时刻要记得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失了自己】。
你可以追求一切你要的外在物质,但是别忘了在此之前,先清楚自己内心的世界,接受那个最真实的自己,给自己的幸福签上一个属于自己的【原则标准】,如果不符合,别着急慢慢来。
你内心的幸福感只取决于你自己,即使是作为父母他们也要和你一样清楚:
最重要的是——父母希望看到女儿真的幸福,真的遇到一个彼此相爱的人。其他的“外人评价”“面子”根本算不得什么。
宋氏三姐妹的爱情,不乏有这三点重要原则,也可以称之为【爱情三观】——
第一观:一致性永恒目标——决定未来两个人能持续走多远。也就是所谓的“世界观”是否一致。这是关系里面最重要的:崇高理想目标。这是两个人一生的追求,共同为之奋斗。
第二观:两个人的磁场feel,双方都要对彼此有微妙地感觉,是七彩的“情愫”。这是爱情里面必须具备的调味品,这是长久相处,默契培养最需要的条件,这决定了两个人能否要时不时彼此【Touch】到对方的心灵,可以保持长久的调和剂,给彼此的情感账户不断“存款”。
第三观:频率相投。思维层次和语言沟通的频道,这就是所谓的“价值观”大体相同。同样的话有千百万种表达方式,唯独喜欢【对方这一款】的表达最重要。这取决于两个人的背景,学历,文化,阅历,家庭素养教育等等,这一点是实现彼此共同目标的工具和润滑剂。
这三观决定了两个相爱的人关系能否一步步突破四个境界:
第一层:相互“信任”,就是我信得过你,你也信得过我,真实坦诚;
第二层:相互“理解”,是我体谅到你的【感受】,你体谅到我的【感受】;
第三层:相互“欣赏”,就是你看我【好】,我看你【也好】;
第四层:相互“终身成长”,彼此互助“自我实现”。就是你让我更好,我让你更好。
唯有如此,才会去实现所谓“乍见之欢,久处不厌”的“永恒爱情革命理想”,当然中间的矛盾调和也是自然而然会因为这“爱情三观”存在而化解掉。
宋霭龄,知道自己的对于金融的追求和经济头脑的天赋,知道孔祥熙更适合自己,孙中山更适合当做哥哥。成就“金钱之恋”。
宋庆龄,知道自己的人生理想是革命的“三民主义”,因为这个人生信仰的实现也是自我最好的实现,于是毫不犹豫的“私奔”孙中山。成就“革命之恋”。
宋美龄,拥有智慧与美貌,遇到自己的初恋,却清楚自己的内心真实的喜欢“荣华富贵”,坦然接受自己,重新选择伴侣,同蒋介石结合,成就“中美之恋”。
宋氏三姐妹的爱情
宋氏三姐妹的爱情,众多女孩子终其一生追求的权,钱,名,利,美,信仰,婚姻幸福,宋氏三姐妹尽收麾下,穿越时空,跨越历史风云,这个中滋味,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
宋氏三姐妹,人间美如画。
(第6篇文章:记录关于爱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