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德铭
与毛泽东一同率众上井冈山的卢德铭
卜一
毛泽东晚年曾对别人说,他一生就做过两件事:其一是把蒋介石赶到小岛去了,另外就是弄了个文化大革命。 这说明经世治国非毛所长,而板荡争战则无出其右者。 但毛本一介书生,从来没有受过任何正式的军事训练,他到底怎么学来的作战本领?
著名影星林黛的父亲,前人民代表大会副主席,程思远先生生前曾告诉笔者,当1965年他随李宗仁回北京定居时,有一天被邀请到中南海毛泽东寓所去游泳。 在池边,他问毛:「主席精通韬略,威震四海,不知主席的军事雄才是渊源于我国《孙子兵法》? 还是西方克劳塞维兹的《战争论》? 」 毛听后,未作答复,停了少顷,突然大声地对程说:「我哪学过什麽军事! 当年被逼上了山,只得被打了就跑,跑了又打,也就这么弄出来了一套!」可见毛自认「上井冈山」 是他军旅生涯的开始与事业的转折。
毛泽东是如何上井冈山的? 是谁率军同他一起上井冈山的?卢德铭这个名字现在对一般年轻人来说是十分陌生的。 很少人知道他是促成毛泽东开启其武装斗争和军事生涯的人,是秋收起义的总指挥,也是中共第一个为其武装革命牺牲的高级将领。
八七会议
1927年春,经过三、四年的国共合作,北伐成功地进展到长江流域后,国民党开始清党,共产党员大量被残杀。 是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在南昌发起武装暴动,旋即失败。
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共中央在武汉举行的八七会议中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会后党中央派毛泽东为中央特派員和彭公达一起到湖南,负责改组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8月16日,湖南省委改组,由彭公达担任省委书记。18日,在省委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用枪杆子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方针,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来号召和发动起义。会议中并确定在湘赣边界的长沙、醴陵、浏阳、平江、湘潭、宁乡等县和安源矿区发动起义,第一步袭取湘东各县;第二部攻占长沙。并组成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书记。
当时湖南军阀唐生智的部队大半在湖北、安徽与蒋介石、李宗仁对峙,留在湖南的也多调到湘南,以至湘东空虚。而在那一带,中共掌握的军力主要在修水、铜鼓、安源地区,包括:(1)原国民政府警卫团;(2)平江、浏阳农民军;(3)安源的工人武装;(4)由罗荣桓带来的鄂南崇阳、通城的农民武装。
秋收起义
九月初旬,毛泽东在安源召开军事会议,将参加起义的部众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以芦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余愤民任副师长,最初下辖三个团:(1)第一团以国民政府警卫团为主,加上鄂南崇阳、通城的农民自卫队和平江农民农民武装,团长为钟文璋;(2)第二团由安源的工人纠察队和矿井队及萍乡、醴陵、安福、莲花的农民自卫军组成,团长为王新亞,党代表为张明山;(3)第三团以浏阳浏阳的农民武装为主,加上平江农民武装一部分组成,团长为苏先骏;另外余洒度等在起义前还收编了夏斗寅的残部的土匪武装为第四团,团长是邱国轩。起义部队总共约五千人。
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第一团和第四团组成右路軍,向平江进军。在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由邱国轩率领的第四团突然叛变,以至第一团腹背受敌,两个营被打散,团长钟文璋失踪,残部撤出战斗,向浏阳退却。第二团从安源攻萍乡不克,後於12日占领醴陵,15日占领浏阳,陷入重围,在突围中损失惨重,团长王新亞失踪。第三团在毛泽东亲自领导下从铜鼓向浏阳进攻。13日遭敌围攻,伤亡颇巨,退往上坪。
秋收起义旧址
秋收起义——毛泽东与芦德铭率部向井岗山进军
浏阳文家市会议中决定上井冈山
17日,在各路败溃的情况下,毛泽东下令各路残部向浏阳文家市撤退。 19日,部队集中后,毛泽东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进军计划。 在会议中出现了「攻」与「退」两种意见。 一部份人赞成毛泽东的主张:「保存实力,应退萍乡」。 另一部分人赞成以师长俞洒度为首的意见:「取浏阳,直攻长沙」。 会开了一整夜,争论得非常激烈。 毛泽东提出到罗霄山脉中段去当「山大王」的计划,遭到俞洒度等多人反对。 他们认为:「革命怎能到山上做大王? 这叫什么革命? 」在争论中,毛得到卢德铭及其他几个前委员的支持,遂作出「向萍乡退却」的决定,其后发展成「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 及「上井冈山」。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文家市秋收起义会议室
卢德铭不幸牺牲
卢德铭,四川自贡人,生于1905年。 1924年入黄埔军校二期,加入共产党,先为叶挺属下连长,参加北伐,后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 他于八月初前往江西参加南昌暴动,失败后来到湘赣之界。
九月二十日,工农残军约1500人由文家市向萍乡进发。 当时几路败军会集,军旅杂乱。 二十三日晨在经过萍乡附近的芦溪,正向罗霄山脉中段的莲花进军途中,因放哨有误,遭到地方部队伏击,军阵大乱。 卢德铭为了稳住军心,掩护大队撤退,亲率一连兵士殿后。 但所骑白马目标显著,有似庞统入川,不幸中弹牺牲。 时年仅23岁,成为中共建军以来第一个牺牲的高级将领。 当时毛泽东痛失肱股,悲伤不已,大呼:「还我卢德铭! 」另外第三团团长苏先骏不愿上井冈山,于途中脱队离去,师长余洒度在到达井冈山后也脱队离去。
其后毛泽东率部向罗霄中段的井冈山进发,最后在金刚山建立了中共第一个农村根据地。 ,形成中共以乡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多年后终将国民党击溃。
芦溪县芦溪镇芦溪——芦德铭牺牲處
寻访卢德铭故居
多年来,我在中国每当问起:「卢德铭是谁? 」答案多是:「不知道。 」2006年秋我与老妻前往四川自贡游览,见到旅游地图上标了一个景点—「卢德铭故居」。 为好奇心驱使,乃雇了辆出租车向自贡南郊驶去,道路愈走愈难行,最后走到田埂小道,行车十分困难,几度路绝,好在师傅技术高明,且进且退,沿途向农民问路,得他们指点向前寻索。
最后在田埂旁遇一中年妇人及幼童,我们问她:「卢德铭故居怎麽走? 」她告诉我们:「沿此小径还有一段距离,路不太好走。 」又说:「我是卢家第三代媳妇,这孩子就是他的曾孙女。 」我们听了后十分惊喜,总算找到卢德铭故居了。 请她们母女二人上车,带领我们前行。 在泥泞小道又走了十来分钟,下了一个大坡,进入一个闭塞的小山洼里,那妇人告诉我们: 「这就是卢德铭的故居。 」
我们四周张望,没见到任何纪念碑,也没见到任何房舍有刻字标志。 一位老人指着一处告诉我们:「这里原就是卢家的老屋所在,但早就破毁,拆掉了,现这里也没有任何他的遗物了。」老人还说:「我们没车子,走出去要很久,平常也不大出去。」 旁边建了几所房舍,其前有一水塘,四周竹林环绕,初秋之际,叶落萧索,令人伤感凄凉,这真是我见过的最简陋的「烈士纪念」。
芦德铭故居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归途回望,只觉人去楼空,魂何以归? 真不知卢德铭的游魂是否还在江西深山中游荡着? 更不知他在天之灵是否知晓,当年他与毛泽东同伙并肩,满腔热血得向井冈山进发,导致了其后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卢德铭这个改变时代的历史人物怎能被遗忘呢?
芦溪秋收起义烈士陵园芦德铭纪念碑
萍乡秋收起义纪念碑
萍乡秋收起义纪念广场
附: 中共建国后幸存的秋收起义走出来的将领及领导
一。 秋收起义走出来的元帅
罗荣桓(1902—1963),湖南衡山人,1927年入党,时任特务连党代表。
罗荣桓
二、秋收起义走出来的大将
谭政 (1906-1988),湖南湘乡人,1927年 10月入党。任毛泽东秘书。
谭政
三、秋收起义走出来的上将
宋任穷(1909—2005),湖南浏阳人,1926年入党,任连党代表。
黄永胜(1910—1983),湖北咸宁人,1927年入党,任连长。
张宗逊(1908—1998),陕西渭南人,1925年入党,任连长。
陈士渠(1909—1995),湖北荆门人,1927年入党,任排长。
陈伯钧(1910-1974),四川达县人,1927年入党,任排长。
赖传珠(1910-1965),江西赣县人,1927年入党,1928年3月率农民部队到井冈山。
钟期光(1908-1991),湖南平江人,1926年入党,其所在农民军加入秋收起义,本人留守平江。
黄永胜
四. 秋收起义走出来的其它著名人物
何长工(1900-1987),湖南华容人,1922年初在法国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斗争中,他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参加秋收起义,设计军旗,改编王佐和袁文才所部,联络迎接朱德、陈毅,和彭德怀上山,但何长工在955年没有被授军衔。
何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