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六十年的轨迹

不管雨下了多久,雨后都将会有彩虹。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总结:六十年的轨迹

 

二零零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我早早的起了床。吃完早饭,拖着两个沉甸甸的箱子赶往机场。箱子里装着在北京所需的用品和少量书籍,大批资料和行李几天前就已发往北京。飞机九点准时起飞。我坐在靠窗的位置,完全没有睡意。看着外面的云朵一块块从下方飞过,心里不由得浮想联翩。

人一辈子过得真快!你看,生下来懵懵懂懂地过了六、七年,小学和中学各六年,再搞两年文化大革命,农村六年,工厂四年,前三十年就这么过去了。然后大学四年,水生所十四年(包括在德国两年多),深圳十二年。后三十年就又过去了。真的像做梦一样,“弹指一挥间”呀。

细想起我这一辈子,感到还算是过得有价值,至少自己还算满意。人一生过得是否有价值,我觉得不是看你得到了多少钱,而是看你对社会做了多少贡献。我创造的价值,在搞科研方面,在促进水产品出口方面,无论是社会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还是有的。至少超过了国家给我的报酬,没有白吃人民和国家的。可以说,我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国家。当然,人民也给了我足够多的荣誉和尊重。我很庆幸遇到了好时代,没有跑掉“为世界人民服务”,而是能让我留在国内“为中国人民服务”。国家真的是在变,虽然还不是那么放开,但比起文革前要好多了。这也许是唯一能说文化大革命是“坏事变好事”的地方吧?

有人说,这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并不这么认为。必须承认,像我一样努力,一样有水平的人有很多,但并不是个个都能像我这样幸运。我在这几十年里,遇到了不少对我很好的领导,也遇到了很多关心我的同事和朋友。我应当算是这代人中的幸运儿。

回想这一辈子,从小到大,我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理想”。小时候喜欢画画,想当画家。后来喜欢天文,常做梦到月亮上去。再后来喜欢写诗和算术。初中开始是喜欢俄语,后来变成了喜欢化学,想当个化学家。高中时喜欢物理,特别是无线电。再后来,一直对自动控制有非常强烈的兴趣……。但我的工作,却跟我的爱好大相径庭。第一份工作是下农村修补地球。然后是当工人,这还算是和我的兴趣擦边而过。然后学习的是病毒,研究的是水生动物。然后……,就是搞检疫。

我有时问自己:什么叫理想?理想就是爱好吗?好像有时候是一样的。我觉得理想就是做自己想做或者喜欢做的事情,但前提应当是有可能实现的。所以我小时候应当说没有理想,只有幻想或是空想。不过在有了工作以后,我对自己的工作也同样感兴趣。在工厂当工人和技术员时,我对技术革新感兴趣。在水生所鱼病室,我对鱼类病毒病也有强烈的兴趣。而在深圳的检疫系统里,我对进出口的水生动物检疫同样也感兴趣。我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甚至是一种享受,努力把它们做到最好。这,算是理想,还是叫随遇而安?不过这种思维方式,或者说这种情绪,使得我这一生总是过得乐呵呵的。

飞机开始下降,钻进了云层。突然,我又想起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那段话:“保尔双手捧着头,沉浸在阴郁的思索中。他的整个生涯,由孩提时代到最近几天,像电影一样在他面前闪过。这二十四年的生活,究竟过得好呢,还是不好?他一年又一年地回想着,像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逐年加以审判。结果他自己非常满意地承认,他的生活过得还不算怎么坏。他犯过不少的错误,由于愚蠢,由于年轻,然而大半还是由于无知而犯的错误。最主要的是在斗争火热的时期中,他并没有睡觉,在争夺政权的残酷斗争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岗位,而且在那革命的红旗上,也还有他的几滴鲜血……。”

这种审视有点过于残酷。我也回头看了看。这六十年的轨迹弯弯曲曲,不过始终在前行,没有停止,也没有后退。和别人比,我比很多同龄人幸运,应当感到满足。看看自己取得的成绩,虽然有可能做得更好,但尽力了,好像没有留下太多遗憾。这就足够了!

一阵轻轻地震动,飞机平稳地降落到首都国际机场。我从沉思中醒过来。人不能一直在想象中过日子,该再一次清零了。前面是一个新的战场。我站起来,拎起手提电脑,朝舱门走去。

 

一个老人,蹒跚地在人生的路上前行,身后留下一条弯弯曲曲的人生轨迹。这里有挫折,有失败。这失败有的是因为不可抗拒的外部环境,也有的是因为自己的无知和错误。但这轨迹始终在向前,向前。从来没有停止,没有后悔,更没有后退。这,还不令人感到满意吗?于是,他对自己做了如下的评价:

“这个人,有许多缺点,也犯过一些错误,打过几次败仗,但从未当过逃兵!”


 

(第九部分完)

HBW 发表评论于
“倒是引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当年是谁动员,支持,怂恿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去做破坏力如此之大的事情的?不是更值得深思吗?”

江先生的回忆录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个体在中国的经历,急了会骂“王八蛋”。感觉没有从历史、文化的高度去理解中国的细节,总是会与现实产生拧巴龃龉。江先生只是坚守个人追求真理的自我信条。一定是行文有所保留,无意鸡蛋碰石头。象以上这句引而不发罢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已经又是12年过去了。 江老师应该还是会写这12年的吧。 可能回忆是在真的离开工作岗位开始写的。 上次的那个算命结果感觉有点残酷, 知道自己的人生尽头在哪里。。。
tiger1130 发表评论于
真实感人的故事,一直跟读。希望能看到第十部分!
dingc2008 发表评论于
一路跟读过来终于到了收尾说再见的时候了,作为同时代的人感触良多,为江先生后30年的精彩点赞,同时还是希望老江有空继续写写第10部分。读者想看,何不续之?!
livinghere 发表评论于
感谢老江的回忆录,陪伴我们这段特别的日子。非常遗憾到此结束了。希望老江把后面的部分发表出来,也希望继续把退休后面的生活写出来。不要在意个别网友的质疑。他一定是没有好好阅读你文革那段。谢谢大多数网友是喜欢你的文章的,也希望你继续写下去。
Froginwell 发表评论于
各位读者,大家好:

感谢大家对我写的回忆录的关心,也感谢大家提出来那么多的看法。给我一个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在这里,我特别感谢网友不辞辛苦的把回忆录一段一段的贴到网上,没有他的辛勤劳动,这回忆录也没法跟大家见面啊!

关于我在北京的经历,原来在我的提纲中是有第十部分《第三次创业》,是讲我从2008到2014年间在北京的经历。但想了又想,觉得时间实在太近,就是这几年前才发生的事情。应当不属于“回忆录”的范畴,而且自己的想法也不成熟。也许过几年再写又会是另外一个角度。于是把它给砍掉了。即便是第一到第九部分,也删除了好几万字的内容。有些涉及到的人和事比较敏感,或者涉及到隐私,觉得写进去不太合适。不仅仅是改个名字能解决的,所以也拿掉了。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之所以叫做“第三次创业”。是因为在武汉,我建立了搞科研的鱼病实验室,在深圳,我建立了搞检疫的鱼病实验室。在北京,我用了几年时间,建立了第三个鱼病实验室,为全国的实验室提供病毒,抗血清和其它各种参考物质的标准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是从头做起,从零做起。我的朋友都笑我是“南征北战”。从武汉打到深圳,再从深圳打到北京。本来,检科院的领导希望我能干到75岁。我没有同意。我还要留点时间给我自己,也还要留给我的夫人。我退休前倒是全世界走遍了,她可是哪里也没有去。所以从北京回来后,我们一起周游了除南极洲外地各大洲,以及国内的山山水水。现在也没有遗憾了。正如在德国搞国际合作时,W.Ahne教授对我说的:“First work, then enjoy life.” 这二者不可偏废。

有位读者提到文革中打砸抢的事情。我想他可能没有经历过文革,所以也不必过多责备。不过有个很简单的道理:既然有打砸抢的人,就一定有被打砸抢的人。那些被打砸抢的人即便想参加打砸抢,也未必能如愿以偿。我在回忆录的第二部分《文革中的二附中》里就描写过打砸抢。我们这些黑五类被红五类带领着去破四旧,还不能一声不吭。口号是一定要喊的,帮忙搬搬东西也是一定要做的,否则我们这些狗崽子难免会挨拳头。当我们筋疲力尽的回到家里,父亲正在给自己缝制《反动学术权威》的黑胸章,知道我跟着红五类去破四旧了,苦笑一句:“也好,人家的孩子到我们家破四旧,我们家的孩子到别人家去破四旧……。”这话只能在家里说说,外人听见了是要挨打的啊。我们班有三十七个人,能搞打砸抢的红卫兵只有七八个。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红卫兵的。当然,到1967年,是个人就可以当某个组织里的红卫兵了。但那时候,已经不是可以随便冲到别人家里去打砸抢的时代了。武斗倒是在毛的鼓励下时不时的会有。大家都在高喊“誓死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而相互杀得死去活来。到死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到1968年下半年,红卫兵更是变成坏蛋的代名词了,要赶下农村才能收拾。所以在文革中,红卫兵是非常短命的组织,充其量是从1966年8月到1968年10月(或许也能算到年底吧,但十月后就开始下乡了)。而红卫兵的头头被关、被整、坐牢则是远远长于这个时间的。

不过,倒是引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当年是谁动员,支持,怂恿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去做破坏力如此之大的事情的?不是更值得深思吗?

写回忆录时,我一直有点诚惶诚恐。因为我很难做到全面准确地反映我所经历的那个年代。所以我强调是“瞎子摸象”,不敢说我看到的就是大象的全局,但要保证那个局部是真实的。这也是我不得不删除一些内容的原因之一。我写的内容,凡是涉及到的数据,都是可以上法庭对质的。虽然这回忆录在国内不能发表,但不能保证不被国内一些人看到,进而被上纲上线。我得学会保护自己。

回忆录好像快登完了。我很遗憾没有机会和读者们直接交流。国内和国外的网络之间有堵墙,很希望还能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的QQ号是825860559,不知道国外能随时通过QQ跟国内的人联系吗?

现在到处疫情严重。祝大家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江育林



2020年9月12日
blue6albion 发表评论于
江老师这样的是纯粹的爱国者,时时ask what you have done for the country, ask not what the country has done for you。不象有些爱国贼,打着国家的旗号过嘴瘾混官运。
blue6albion 发表评论于
江老师的一个甲子没有虚度,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过来了。人生最低谷的应该是文革中湖北农村呆的那六年,可在俺这样的读者看来,那是江老师人生中最难忘最令人唏嘘的一段,构成了整部自传的压舱石。
Brit_英伦97 发表评论于
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了是幸运,还在寻找中,也是幸福。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特别喜欢最后一段,谢谢分享!
smithmaell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oatCity' 的评论 :
跑到国外,一点不后悔;经常回囯,一点亦不失落。如果是现在,依然是一样的决定。主要因为,自认为在祖国的土壤里成活的可能性不大。我们许多同学,成功人士,忙着把下一代送出来或是全家移民。
HBW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oatCity' 的评论 :

华人潜意识里任何不能折换成钱的东西都不是东西。
MoatCity 发表评论于
Most of us, who came to the States treat "coming overseas" as the peak performance of our life, grabbing & keeping a small position at a large company or an institution has been our struggle. Not sure how many of the former elite students now feel as fulfilled as the author. A truly sad group. Used to gloat with strong contrast in living standard, now feel fairly dwarfed going to visit, and finding the advantage is no longer there. Congrats to the author for a fulfilling life, with great achievement.
PrimeryColor 发表评论于
上一篇还在说画蛇添足。 保尔一段就是。 保尔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实际上, 两边都不讨好。
HBW 发表评论于
更正:江先生这样的人到国外一定也有成就。
HBW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mithmaella' 的评论 :

江先生这样的人到国外一点也有成就。但是对于中国尤其宝贵。严谨的工作作风及只认真理的品行是中国文化中极为欠缺的。他个人的成就折成钱也许不多,但是他影响到的人群会采用同样的态度对待工作,间接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smithmaella 发表评论于
总结的好,到位。我想在德国的两年培训为江老师后来的发展从语言、技术、技能、视野等方面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毫无疑问江老师做了许多贡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如果江先生跑出来为世界人民服务,或者至少再多培训几年、甚至取得博士学位,再加上个人良好的素质、勤勉、机会,成绩应该会更大。
往事_如烟 发表评论于
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
格利 发表评论于
应该还有续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