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道路

欣赏生命之河的每一滴浪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三条道路

 

南伊,2021年1月16日,周六

在今后的三十年里,世界局势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科技上,人类将踏上火星,重返月球,顽疾被治愈,生命被延长。在经济上,中美易位,中国成为最大的经济体,其次是美国、日本、印度等。在军事上,美中俄呈三足鼎立之势。面对这样的大趋势,海外华人知识精英无非有三种选择:第一,放弃海外,返回中国,海龟图强;第二,移居海外,中为洋用,融入当地;第三,中西结合,洋为中用,两边通吃。

选择第一条道路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比较知名成功的人士有饶毅、施一公、潘建伟、王中林等人。这些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很多,除了自身技术过硬之外,还要有较高的情商和自我包装技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些人往往善于利用国内的人力资源和国家的垄断优势,善假于物,名利双收。当然,也有出现吹牛过火,忽悠过度的现象,比如最近科大的九章,那不过是只能做特定模拟实验的玩意儿,相当于花大价钱做了个一次性的玩具,只有富家子弟玩儿得起,可是,非要把它吹成实现量子霸权的里程碑、比Google悬铃木快100亿倍的量子计算机,恐怕要让内行人贻笑大方,作为指鹿为马、张冠李戴的一个高科技例子。

选择第二条道路的人也很多,有许多华人才俊在海外各行各业成就突出。在美国大学里,特别是在工程、医学、自然科学领域,华人教授成就斐然,渐露头角,成为中坚力量。当然在文科及高管人数上,目前华裔与印度裔比较起来还有些差距,这方面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应该看到印度人比华人早来美国,印度人在九十年代拿到H1B的数量比中国人多出十倍。等到华裔后代多学法律、艺术、政治等文科的时候,等到华裔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的时候,华人必然会脱颖而出,后来居上。当然,在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的第二条道路上,也有些华人驶入了岔道,钻进了死胡同。最典型的例子是余茂春,他从美国海军学院的教授变成极端反华的彭培奥的对华政策顾问。中美虽然是竞争对手,但不一定必须成为敌人。选择第二条道路的华人可以为缓和美中关系、增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了解做出贡献。若美国和中国打起仗来,或是长期脱钩,这对在美的华人有百害而无一益。

第三条道路虽然在总体效益上最佳,但却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在中美关系日趋恶化的今后几年里,这条路上尤其会充满艰难险阻。最近麻省理工学院的陈刚教授就是一个例子。据说他前天被FBI逮捕的原因是报税时没有提交在中国银行的存款、申请科研经费时未向美国能源部披露与中国大学的合约、任命和奖励等。FBI公布的这些原因让人明显感觉到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就拿申请科研经费来说,申请者个人的简历通常很短,也没有要求包含所有的头衔。陈刚担任过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评审专家,这样的头衔根本不需要写入申请简历。另外,陈刚与南科大的合作根本不是秘密,南科大与MIT本来就有合作关系,签有公开的合约。相信有许多在美的华裔教授都到中国大学中做过演讲,拿到过“兼职教授”的聘书,有许多这样的聘书都是荣誉性质,既不拿钱,也无约束,难道每次申请科研经费时都得把这些陈谷子烂芝麻全写上?

陈刚教授被捕的事告诉我们,美中对抗走上了不归路,麦卡锡主义恐怕要借尸还魂,各位同仁要提高警觉,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山雨欲来浓雾茫,

同仁学友莫惊慌。

秦斧汉钺孔明计,

唐诗宋词东坡章。

中西合璧汇真道,

天地熔融增智光。

剑走偏锋斩丑恶,

宇寰百代总沧桑。

 

南伊,2021年1月16日,周六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关于陈刚教授,MIT的公开信称,陈教授是深受尊敬的杰出研究人员,政府这类举动令人苦恼distressing。但愿两国关系紧张,不会引发一场针对华人的麦卡锡清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