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共产国际
1943年6月10日,延安广播中公布了季米特洛夫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发表的《解散声明》。※史实日期
这是个不小的历史事件。虽早有预告,这一新形势还是使中共领袖们感到被动,连日开会商讨。重庆方面同时掀起一片要求中共“仿效解散”的呼声。国民党《中央日报》连篇累牍发表了系列社论。一时间,由陶希圣主笔、以蒋委员长名义发表的指导性著作《中国之命运》,变成小册子,大量发行。国府利用“解散”事件,抢得舆论先机,力图对国民的政治选择施加影响。
华北战场态势也不容乐观。日军从最初受打击的懵懂惶惑中苏醒过来。冈村“华北派遣军”得到关东军几万兵力加强,空军也渐渐恢复。正调兵遣将~攻势发动在即。在一些所谓“拉锯”地带,小规模战斗已时有发生。
华北物资供应日呈紧张。由于组建“华北抗联”,新加入的、来自各山头的几十万人马,稀释了原有武器供应量。因而联军战力整合,尚未完成。冬天蒙古运输线无法利用。开春后虽然粮草供应跟得上,但武器特别是弹药,前段消耗过大,处于短缺状态。勉强可供防御,进攻则无从谈起。
重庆以“日军增兵衢州、争夺丽水机场,浙东空前紧张”为由,申明:无法对华北分流物资。
“华北抗联”新组建50个团,装备半数无着落~影响未换装部队士气。秋季“第3次百团大战”竟有了因装备跟不上而延迟的危险。
256) 有油无弹
这期间,延安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需要的不再是纺线、织布,更多劳动力参加了军工生产。但只能满足子弹、手榴弹、迫击炮弹这些简单需求,更大的炮弹、炸弹还是无法自给。
驻延安的316航空联队,竟时常出现有油无弹的情景。联队长霍华德上校为此而呼吁,但效果不大。
因为进入东南沿海几个基地的陈纳德第14航空队,已开始对日本和台湾实施间歇性轰炸~大量航空炸弹都是从昆明运往丽水,以保证那一头更受重视的急需。那边运输机数量和燃油也不足,反而还要求从延安向丽水调运油料,并加以空中护航。
这又占去316联队大半精力。因此1943年夏,华北空中作战,乃至侦察,基本陷于停顿。
朱德总司令一句话概括了“华北抗联”的当前态势:
“游击、自卫有余,发起攻势不足。”
257) 国际主义
莫斯科。赫尔岑路。中共代表团驻地。
为寻求共产国际解散后的工作方针和苏联的支持,延安方面派出了一个代表团。6月,前共产国际书记处的王明书记等,经蒙古飞赴苏联。但得到答复是:目前实在爱莫能助。
两个月前,红军在哈尔科夫遭到老谋深算的德军元帅曼施泰因“三套钳”战术的反击,物资消耗很大※史实。即将到来的库尔斯克会战已现端倪。预计会有一场更大规模的浴血拼杀。负责与中共联络的米高扬同志解释说:种种原因,使苏联自顾不暇。
6月下旬,主管根据地后勤建设的书记~高岗带队,第2批中共代表团到达,前来说明秋季作战的紧迫性。中共方面介绍:国民党借“共产国际”解散之机,掀起第3次反共浪潮,对延安实行了种种封锁和禁运。
苏联同志则指出:有些困难是过度依赖资本主义援助造成的吧。一旦习惯了外援,就产生依赖性。并提醒:兄弟的中国党在利用资本主义武器打击日本强盗的同时,还要注意坚持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根本立场、牢记伟大的国际主义。
受到一些质疑和抱怨后,代表团终于见到斯大林同志。
高瞻远瞩的斯大林表示:共产国际虽解散,但我们不应在远东留下真空。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也是我们的斗争。苏联虽然困难,但不能因此而忽略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
据此精神月底达成协议。一批轻武器:3万支冲锋枪、若干步机枪和500门82迫击炮、弹药及辅助器材,共计2500吨从乌拉尔工业区装上3列火车。交换条件是:年内《分流条款》中配给中国的部分美式车辆、施工机械和劳务~装卸工人。
中国同志又表示:八路军即将渡过游击战时期,今后战略目标是反攻。因此这些武器过于轻型化,品种也过于单一。不适应大规模攻坚,希望有所调整。高岗还补充说:受到斯大林同志器重的林彪同志期待:能够支援少量“喀秋莎”火箭炮。
但苏联同志说:这些武器已足以装备15个步兵旅。目前能提供的只有轻武器。苏联同样需要反攻。重武器,必须待美国兑现若干援苏物资后,再来交换或调济。
不久,延安复电赴苏代表团,催促:不必讨价还价。照单接收。尤其是弹药~尽快启运!
王明书记主动承担了善后事宜,自此长期滞留莫斯科。
延安也乐得这一安排。
258) 夤夜启航
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苏维埃港。
使馆的莫罗中尉晋升为上尉~部分原因是他已往返10余次西伯利亚,尽管不全是乘火车。
他很高兴第3次见到神奇的卡尔迅上校~现在是准将了。
“将军,当我听说你作为‘美国战争贩子’被日本人杀害时,我和耶顿中校的血液都凝固啦。”
“那你让他们继续研制能击毙我的子弹吧,莫罗上尉。”
“哈?他们没有足够的铜,将军。”
莫罗弄不明白,准将要求他留下那条3700吨的“考艾号”有什么用?在他看来,那条船又小又破,再跑个来回就该报废了。远不如新型6600吨的标准自由轮气派。但他还是责成斯蒂芬上士,早两天就把“考艾号”扣留在港内。督促船长修好了失灵的吊车绞盘机,并预付数百美元,作为压港滞留金。
新来的那批中国装卸工,有点懒散。不怎么喜欢干活,倒是对游泳乐此不疲。一有空闲就成群泡在水里,说是捞取沉落在港内的某些物资。时而还以港湾入口的灯塔为目标,举行一些不够正规的游泳比赛。以至于苏联港务局军代表柯萨科夫少校不耐烦地嘟囔说:“中国人没见过大海!旱鸭子!过几天就不新鲜了。”
……6月中旬一个有月光的夏夜,莫罗看到“考艾号”在加班装船。但那批新来的工人,不是按以往常规来配货~装载那些应该运回美国的铬矿砂和木材~而是用手推车,推来大大小小的包装木箱!这时苏联港务监管人员已下班。但莫罗知道,日苏之间前不久签订了《过往船只装载限制》协定。
为避免麻烦,莫罗打算去给他们点儿善意的提醒。但卡尔迅准将站在船尾,不动声色地用手势阻止了他。
莫罗明白了。职业训练告诉他,不该过问的事情不要问。他注意到,与准将同车来的这批装卸工与众不同~显得精壮、整齐;黝黑的脸上,隐隐地透着一股杀气。
天亮前,“考艾号”已离港,向北~而不是向南驶去。
搞错了吧?难道,它打算绕过萨哈林岛北端?那样可要多走3天、800海里!而且那一队装卸工全然不见了。另一批他熟悉的中国工人正在进入货场。
莫罗耸耸肩膀。我……什么也没看见。可我想,考艾号的船长现在一定是那位准将。
是他。那个神秘的、被击毙过的“美国战争贩子”。
259) 丽水鏖兵
浙东。丽水基地群。一场基地保卫战持续3个月,规模越来越大。中日双方,在衢州、金华、义乌、仙居这些周边县市的旷野中,拉锯般地争夺,每个地域都反复易手。
5月,第79军军长王甲本少将率部参加丽水保卫战,在凉水滩堵击日军。以身殉国,追赠中将。
过去6年抗战,国军始终处于战略防御态势,官兵也磨练出一种“防御韧性”。但不同以往的是,国军不再抱怨武器劣势,而是切实感到,对比中自己占了上风。
天上,是自己的飞机。过去那些令人惊惶不已的炸弹,现在纷纷落在鬼子们的头顶。
身后,是自己的大炮。频繁隆隆怒吼,还可以用步话机指挥它,找准敌人的位置。
结队冲锋的是自己的坦克。狰狞地劈入敌阵,常把日本兵逼成绝望的“肉弹”。后方,有自己的野战医院。再不担心那句“负伤就等于死亡”的咒语了。伤兵被及时抢救,得到起码的人道关怀……这感觉太好了。国民革命军,从未这么清晰地触摸到一种胜利的前景。
在祖国领土上,在委员长的家乡,他们可以不再后顾退路,而是放胆鏖兵。哪怕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260) 走马换将
丽水攻防战,双方都付出重大伤亡。
日本3个师团,陆续打残,伤亡超2万~已高于台儿庄那次。面对火力占优的支那兵,士气低落。
国军先后换防了受重创的5个师,又增加4个师;伤亡虽逾6万,但后援人力仍充分,士气振作。
国军的几大主力~74、38、22师,参照了美军作战体制,轮番参战,又轮番得到休整。
两个新编装甲军~关麟征52军、杜聿明第5军,都从外围向华东南压来。那些逐次冲破封锁线的美式M-3坦克,虽也出故障,但着实把自大的日本兵吓了一跳:“奇哈97”不是它们的对手。
战场出现了频繁的走马换将。日军指挥官泽田茂,被西原贯治中将接替;中国方面,战区长官由猛将卫立煌,替换了资深却性格偏文弱的顾祝同上将。
鬼子们再也无法使用去年浙赣战役中由“海兵队”在温州登陆、实施侧翼包围的战法。因为空中频繁的威胁,使登陆船只不敢靠近海岸。
陈纳德第14航空队也时常起飞,去轰炸台湾日军机场,击毁地面飞机,袭击沿海船只。
又一个“昭和日”到来时,这支原“飞虎队”以击落22架日机的战绩,给天皇生日送了一份厚礼。虽然日方拒绝承认~坚称:这时期仅有1架“隼式”被击落。
※此处据《陈纳德回忆录》记载之战绩,无从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