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统计数据,聊中国经济(系列之1:耕地 农业 农产品 大豆)

昨夜,多伦多冷月无声,寂寥之下,看了很多博客,想到自己也开通一个,权当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文学城网上讨论厉害国的问题,参与者众,争吵得也非常厉害。因为工作的关系,本人经常要阅读统计公报,查各种数据。想到把有些数据整理一下贴到博客,让数据讲话,为争吵提供一点点“依据”。

我深知:描述一个国度的数据实在太多,太庞杂,而且有很多个侧面/层面。凭一己之力,本人的呈现难免挂一漏万,博主只是尝试简单梳理,就当是稍微认真一点的聊天吧。本人无意形成什么样具体的严谨的结论,也不打算参与到什么论战,也非商业目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学习笔记分享。

另外,个人博客,也非商业目的,写博的看博的都时间有限。囿于精力和能力,本人没法做到多严谨,多深入,只能说尽量 真诚地,严肃认真地讨论,只能说朝那个深入的方向走吧。

1. 考虑到时间和工作量,我们就不一一指出具体数据来源。数据主要来源于公开资料,特别是官方机构的统计资料。(数据量的确有点大)

2.我们当然无法保证所有数据准确及时,但是没有任何的主观故意,不会胡编乱造,任意夸大(缩小),避免误导性陈述和偏见性解读。力求客观呈现,平和讨论。

欢迎有兴趣的朋友补充数据,指出我们的错误和缺陷。对其中的数据和结论欢迎质疑,但不接受谩骂。

----------------------

考虑到数据太过庞杂,我会按照下面的框架分类,分类逐步展示。

大体数据分类是:

要素投入: A.土地  B自然资源  C人力资源  D资金

生产效率和效益: 取决于 E国家治理,社会组织,企业管理    F 技术

形成产出:

P产品和服务

M投资形成基础设施 和N产业配套

S科教文卫设施,包括学校,医院,科研院所软硬件,还有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学馆,艺术馆,音乐厅等等,这恰恰是中国欠缺很多的。

T军事国防

以上S T两类不容易直接形成效益。但是科教文卫一方面会深刻地影响人力资源的培养,影响国家企业社会治理,也是技术进步的根本动力所在。另一方面它们本身也是百姓生活质素的重要体现,不是GDP能完全计量和概括的。

 

 

今天就先从A土地  以及 与之高度相关 P“产品和服务”中的农产品开始吧。

----------------------

按照2019年中国统计公报

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606万公顷。

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373万公顷;稻谷种植面积2969万公顷 ;玉米种植面积4128万公顷 。

棉花种植面积334万公顷 。

油料种植面积1293万公顷 。

糖料种植面积162万公顷 。

全年粮食产量66384万吨,比上年增加594万吨,增产0.9%。

其中,夏粮产量14160万吨,增产2.0%;

早稻产量2627万吨,减产8.1%;

秋粮产量49597万吨,增产1.1%。

全年谷物产量61368万吨,比上年增产0.6%。其中,稻谷产量20961万吨,减产1.2%;小麦产量13359万吨,增产1.6%;玉米产量26077万吨,增产1.4%。

从2015年到2019年粮食总产量基本维持在6.6亿吨上下水平,变化很小。

全年棉花产量589万吨,比上年减产3.5%。油料产量3495万吨,增产1.8%。糖料产量12204万吨,增产2.2%。茶叶产量280万吨,增产7.2%。

--------------------

关于种植面积我们关心房地产的过程中留意到官方经常强调,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专门把统计局的数据 单位“万公顷” 折算成单位“亿亩”,的确和18亿亩有紧密联系。

关于种植面积,又和世界主要的国土辽阔的国家作了一下对比。人均耕地面积真是相差太远。

而且中印两国耕地应用已经非常充分,未来因为沙漠化,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城市化,还可能出现耕地面积下降。但是其他几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理论上的“可开垦耕地” 比 目前“实际利用耕地”还高出不少。可以拓展的耕地空间还很大,特别是巴西,美国,加拿大。

再粗略看了一下:主要国家的粮食总产量概数。

美国粮食总产量在5亿吨左右,印度粮食总产量不到4亿吨,而俄罗斯粮食总产量不到1.5亿吨。

我们下意识地想去用总产量除以耕地面积比单产。

但是:简单地比较各国的单产是没有意义的。

首先种植结构不一样,亩产1000多斤稻谷,和亩产300斤大豆差别太大,不考虑权重去笼统比单产肯定没有意义。进一步说,不分种植类型,笼统讲各国粮食总产量也很不科学。

其次,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人均耕地那么多,所以经常轮作,有计划分年度抛荒一些耕地。主体为一年一熟的种植方式。而且会有意识控制化肥使用量,不要伤害土壤。所以亩产低一些也很正常。但是投入产出效益高,产出可持续。而中国历来是榨取土地的,过度使用化肥,种植方式一年两熟的占比非常高。

(顺便介绍一下, 加拿大虽然国土面积很大,但是因为北方地区太冷,实际上加拿大仅有6800万公顷适合农业耕种,约占国土面积7%。目前实际耕种约4700万公顷。

相对于人口而言,加拿大农业产量还是非常惊人的,特别是小麦和油菜籽产量。加拿大每年生产的小麦十年前徘徊在2700万吨水平,目前已经攀升至3400万吨水平,大概为中国小麦产量的7分之一,但是人口只有中国的37分之一.加拿大油菜籽产量大概1800万吨左右,出口量全球第一。大豆年产量约700万吨左右。)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

查看了中国粮食进出口数据,主粮,谷物的进出口实际上非常少。

2019年 谷物进口1791.8万吨,同比减12.6%。出口323.6万吨,增26.8%;净进口1468.2万吨,减18.2%。 占6.6吨的总产量2%,的确不高。

  (其中 小麦:进口348.8万吨, 

  玉米:进口479.3万吨, 

  大米:进口254.6万吨,

  大麦:进口592.9万吨,

  高粱:进口83.2万吨, 

木薯(主要是干木薯)进口283.8万吨。 )

但是 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就非常惊人

  食用油籽:进口9330.8万吨。其中,大豆进口8851万吨;油菜籽进口274万吨。 

食用植物油:进口1152.7万吨,同比增42.5%。

其中,棕榈油进口755.2万吨,增41.8%;菜油进口161.5万吨,增24.6%;葵花油和红花油进口122.9万吨,增74.8%;豆油进口82.6万吨,增50.3%。 

也许用对外依赖度(净进口量除以消费量)和全球占比(净进口量占全球生产量)更有说服力。

这里需要特别介绍一下大豆。因为大豆的对外依赖度达到80%(净进口量约0.89亿吨,除以中国消费量1.1亿吨。)全球消费占比32%(1.1亿吨/3.37亿吨)

2019年大豆行业简要介绍

大豆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是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榨取豆油之后的豆粕用来养猪。

1)生产:根据USDA统计,2019年全球大豆产量为3.37亿吨。近年来受非洲猪瘟和中美贸易战影响,大豆需求受到抑制(过去十年的增量因素主要来自中国)。因为库存因素,全球2019年大豆产量也有所减小。

巴西、美国和阿根廷是全球大豆主产区,占比高达八成

目前巴西、美国和阿根廷是全球大豆供应的主要来源国,全球超过八成的大豆产自这三个国家,占比分别达到37%,29%,15%。美国和巴西竞争,不出口会形成严重过剩,(美国既不需要那么多豆油,又不爱吃豆腐,喝豆浆,也不需要那么多豆粕养猪,年产上亿吨大豆真是消化不了。所以川普一直喜欢逼中国进口美国大豆。)

中国2019年全国大豆产量仅0.18亿吨,仅占全球产量的5%.

2)消费:中国是世界大豆消费第一大国

根据USDA统计,2019年全球大豆消费量为3.5亿吨,同比增长2.7%;

中国2019年的大豆消费量为1.1亿吨,占全球大豆消费量的32%。

大豆是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也是健康的食用植物油资源。2010年中国的大豆消费量为0.55亿吨,十年时光随着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大豆的需求飞速增长。

3)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豆进口国

近年来,全球的大豆进出口量不断上升,根据USDA统计,2019年全球进口大豆数量为1.623亿吨,生产和消费国别之间很不均衡。而中国是第一大进口国。

如前述,

中国2019年全国大豆产量仅0.18亿吨,仅占全球产量的5%。

中国2019年的大豆消费量为1.1亿吨,占全球大豆消费量的32%。

供需差只能靠进口来填补。2019年进口量约0.89亿吨,大豆的对外依赖度达到80%。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2019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933万公顷(合1.4亿亩,亩产才130公斤),中国不仅播种面积小,而且亩产太低。这里又土壤,气候的原因,也有种子等技术方面的原因。

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出发,中国只能选择保口粮,而进口大量的大豆。

理论上如果中国现有的消费量全部自给的话,需要的耕地是0.89亿吨/亩产130公斤,接近7亿亩。前面已经介绍,中国粮食总的种植面积才17亿亩。那要占去现有的40%的耕种面积。这完全是无法想象的。看上去中国主粮稻谷,小麦,玉米基本自给,粮食问题不尖锐,但是把土豆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压力的。

所以,所谓的完全内循环是不存在的。(下面几讲我们还会谈到石油,铁矿石,钾肥,锂矿........)

中国人均就那么多耕地,如果不进口,要么靠价格飞涨抑制需求,要么就是重回计划经济,粮票,油票,猪肉票必须要出台一个。当然,内循环也只是说说而已,国际贸易,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各自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和比较优势,是互利互惠的好事,不是少数人,某个病毒能够完全阻挡的。

----

(可能有不少博友会质疑统计数据,在我看来,虽然中国统计局的数据肯定不完全准确。但是作为一个数据系统,官方统计数据已经相对比较完整,规范了,如果你连这个都完全不相信,当然也就失去了讨论的基础。大家路过忽略就好,不必较真。

实际上,如果我们不采信中国官方数据,我们很难找到有如此全面如此大体量的更准确的数据了,最终只会陷入一笔糊涂账,凭主观感受吵架,或者只能凭借少数有限数据,比如联合国,世界行业协会,那样的说服力也会很有限的。我们一方面要考虑数据的质量,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数据的丰富度和易得性。我们还是原则上还是先相信官方统计数据的总体质量,而且其中很多数据和国际上信度更高的数据相联系比较后,就可以一定程度的印证了。)

给自己开的题比较大,当然不是作业,也不求深入,先从统计局的统计公报数据为基础,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或者说学习笔记写到哪里吧!)

务实小民 发表评论于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梁彦4月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央储备粮规模保持稳定和地方储备粮能够满足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的市场供应,36个大中城市及市场易波动地区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成品粮油储备。全国粮食完好仓容超过6.5亿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