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盲目派遣留学生己成民族大耻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邓盲目派遣留学生己成民族大耻

 

走资派邓小平篡权复辟不久的1978年说,  “派遣留学生的数量,要成千上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邓小平发表讲话后不到20天,教育部落实邓小平的这一重要指示,迅速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教育部便完成了《关于加大选派留学生数量的报告》,确定了选派计划,同时作出了派遣3000人的计划。如同《南巡讲话》一样,  邓小平的行事风格亦或称"治国手段"一直是以不管黑道白道黑猫白猫总是摸着石头独断独行,  以邓小平的大胆讲话为准的。刚上台的邓小平是国务院的副总理,  在派遣留学生问题上如同对别的国策上一样不作调查研究后再由集体作出决策,  而只是有邓小平一人口出狂言就是法律。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邓小平访问美国。访美期间,邓小平在中国驻美使馆接见了留学生代表,这批留学生代表是在邓小平访美前急急忙忙凑合組成的52个访问学者又或称邓小平的首批赴美留学生,  他们提前在1978年12月27日赶到美国,  目的是要为邓小平访美站台的。那么这52个访美学者是怎么凑合成的? 如果听52中的部分人在40年后的回忆称,  是经选拔考核出来的"精英"。但在《新中国首批52名公派留美人员出国纪实》2011-12-07 来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在歌颂邓小平派遣留学生的官方报导中有一段精彩描述摘录如下: 

"首批52名留美人员,除一人延期外,均在两年后按时归国。他们后来大多成为中国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

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白宫草坪上的欢迎人群中就有中国首批52名留美人员。

凌晨3点,美国白宫的电话骤然响起,总统吉米·卡特被从睡梦中惊醒。电话来自北京,打电话的人是总统科学顾问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国访问。

“总统先生,我实在不愿意打扰你休息。”普雷斯说。

“肯定是发生了危机。”卡特判断道。

“不是,我正和邓小平副总理会见,他问了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

“当然可以。”

“他问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人。”

2008年12月,在中美建交30周年前夕,卡特接受中国媒体集体采访时,回忆起北京时间1978年7月10日发生的这一幕。

“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就派5000人,第一批只有50人。”2011年11月15日,在北京中关村的办公室内,美国加州大学北京中心主任唐占晞(John Thomson)说。33年前,他是美国驻华联络处一等秘书。

中美两国领导人达成互派留学生的共识后,两个承担具体工作的人,成为中美双方落实政策的直接接口。美方就是唐占晞,中方则是教育部外事局出国处工作人员郭懿清。"

"“红色中国”要派学者到美国来?

邓小平发表讲话后不到20天,教育部便完成了《关于加大选派留学生数量的报告》,确定了选派计划。"

"建交之前,第一批留美人员必须到美国

时机的确已经成熟了。代表团回国后,教育部的首要任务,是选拔出首批50名留美人员。

在与教育部外事局时任副局长胡守鑫熟悉之后,唐占晞问他:“胡先生,你们怎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找到50个人的?”

“我们抓人。”

“怎么抓?”

“我们开着面包车,到中关村的大学和研究所,走进办公室就问,你们这里谁又红又专又有英语基础?人被叫来后,我们问几个问题,挥挥手说,好,上车。经过几天思想教育,告诉他们这次到美国留学符合国家政策,然后就送到使馆来。”胡守鑫笑着说。

唐占晞对胡的话至今信以为真。以唐占晞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了解,他有自己的判断:毕竟“文革”刚过,大家心有余悸,害怕万一去了之后,国家的路线改了,就倒霉了,要么回不来,要么回来了被戴帽子。教育部需要告诉他们,这是国家的需要,是邓小平的命令,到美国去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回来给国家做贡献。这样大家才会安心。

不过,在具体做选拔工作的郭懿清眼里,生前说话一直很幽默的胡守鑫,是在跟唐占晞开玩笑。实际上,这50个人是通过英语考试、业务考试和政治考核后,严格选拔出来的。他们原定在1979年9月赴美。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国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交。

唐占晞当天就接到教育部打来的电话。对方口气很着急,“唐先生,请您马上到教育部来一趟。”

“有什么急事吗?”

“邓小平同志昨天亲自打电话给部长,要求建交之前,第一批留美人员必须到美国。”

唐占晞和郭懿清开始手忙脚乱起来。

英语考试,60分及格,但真正能考到60分以上的不多。有几个考到八九十分的,要么本人是1949年前从教会学校毕业,要么他们的导师1949年前曾在英美留学。

李琦非常重视人员选拔,明确表示:“第一次往美国派留学人员,必须保证质量,政治上要过硬,业务能力要强。”

最终,外事局确定了50人的名单,其中女性不到10人。郭懿清等人开始正式下达集训通知。

这50个人被送到设在北京语言学院的出国人员集训部集训。集训期间不能请假,还要经常就集训内容进行严肃讨论。

集训内容除了国际国内形势、留学有关规定、出国外事纪律,还包括一些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生活常识——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国外报纸很多,但不能用来擦屁股,会堵塞马桶。后来,这批人出发前在国内买了很多手纸,带到美国去。因为听说在美国上厕所要投币收费,下飞机前他们甚至提前上好了厕所。

集训期间,每人得到700元置装费,带着证明信,便可在专门给留学人员做服装的出国人员服务部选衣服。他们被一辆大巴车统一拉到王府井百货大楼背后的服务部后,尽管被告知可以自由选择,但几乎都做了同样的选择——当时国内最好的黑色“银枪呢”大衣,还有一样的西服,一样的皮鞋和包。

后来,他们又被拉到美国驻华联络处办理签证。唐占晞看到,车上下来的50个人,大多穿着涤卡中山装,所有的纽扣都扣得紧紧的。

面试前,唐占晞扯了扯签证官的衣袖:“嗨,这些人没有问题,你放心。”

随后,他听到了这样的问答。

“Which school are you going to(到哪个学校去)?”

“Chemistry(化学)。”

“Oh,what subject will you study in America(打算到美国研究什么)?”

“Born in 1933(生于1933年)。”

“OK,very good(好了,很好)。”

“他们大都40岁左右,不少人英文很差,可能事先背好了答案。不过还是给了他们签证。”唐占晞回忆说,为这50个人拿到签证,是他的任务。

周培源在北大的学生姜伯驹和张恭庆,当时恰好获得美国的奖学金,即将去进修。外事局觉得,虽然这两人不由中方出钱,但也应纳入公派留学队伍。首批留美人员,于是变成52人。"

"国家派你们来不容易,你们学成后要回国

1978年12月26日晚上八九点,下着雪,一架飞机静静地停在首都机场停机坪上。一群穿着黑大衣和黑皮鞋、带着黑色手提包的人,顺序登上飞机。

“他们看上去都一模一样,名字一个也没记住,只记得当时雪花飘飘的。”唐占晞回忆。

12月31日,是个星期天,美国驻华联络处工作人员还在休息,但中国科学院一早便打来电话,请伍德科克当天上午到友谊宾馆,接受他们的科技合作文件草稿,“因为邓小平下的命令,留学的事一定要抓紧时间办”。

第二天,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来到伍德科克大使官邸。两人会谈时,唐占晞为大使翻译。他近距离感受到,“邓小平是没有耐心的,就是要干,所以教育部那些人只能说‘yes sir’,抓紧时间干”。

20多天后,邓小平将访美。为此,中方希望美方提供相关的经济、地理、政治、历史、教育等资料。这需要刚上任的新闻与文化参赞唐占晞去负责操办。

1979年1月31日,邓小平访美期间与卡特总统签署关于派遣留学生的正式协议。签署协议前,邓小平在中国驻美使馆接见了留美人员代表。

52名留美人员还应邀参加总统夫人为邓小平夫人卓琳举办的招待会。他们把大衣脱下来堆放在一张大桌子上,结果这些出国前购置的大衣,除了大小不同外,样式颜色都一样,无法分清,出门时穿错了很多。

招待会后,卓琳把他们叫到一起,告诉他们:国家派你们来不容易,你们学成后要回国,你们要是不回去的话,小平同志要着急的。

唐占晞的工作则是继续鼓励中国人走出去。他准备了15套介绍留学美国的资料,在同助理研究了中国地图之后,他决定向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以及其他十几个城市的图书馆各送一套,以提供公共借阅。

一年后,唐占晞先后到其中几个城市出差,顺便想看看资料的使用情况。结果他发现,在一些图书馆,资料封面已被摸破,里面也被翻得十分破烂。而在另一些地方,这些资料从来没人翻阅。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他,“这套资料非常珍贵,我们锁起来了”。

当时,唐占晞不管到哪个地方,对方介绍情况时,第一句话总是: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我们现在还处在一种落后的状况。“到哪儿开头都是这样念,然后结尾是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四个字还很少提到。”唐占晞边说边挺直身子,模仿那些人拿着纸念稿子的样子。

但他也发现,“中国报纸上登的文章一直在说,路线要转变”。他当时对“改革开放”四个字的理解,就是让中国人跟外国人接触,跟外面交流。"

文章告诉人们这是邓小平的命令,  必须在他访美前到达美国。抓来的50人"担心政策有变"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出身在解放前的有钱人家。文革己过去,  造反派红卫兵己清除,  右派己平反, 地富反坏右己上岗, 只有一点英文基础就行,  很快就凑齐了,  成行了。

从此之后就开企了邓小平盲目派遣留学生之路。

从1978年到2008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39.15万人,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和自费出国留学截止到2008年底,有73.54万人正在国外进行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以及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学术访问等。他们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65.61万人在国外完成学业,其中选择回国发展的人数达38.91万人。也就是说139.15万人一38.91万人=100.24人留在国外。

留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中,  有成名的、有获利的、有移民定居买房买车的、有做老板当管理层主官的、有打工的、有沦落为低收入弱势群体的、有反共的、有反中国的、有反华势力中的、有为外国政府高官当狗头军师的、有不认祖宗父母的、有自杀的、有失踪的、有被杀的、有车误受伤死亡的、有被强奸的、有被分尸的,  有吸毒的、有贩毒的、有骗人说谎造假的........千奇百怪都有了。这超过三分之二的留学生祖国出钱让其读完基础学校、上大学、读研究生后满世界去为个人奋斗成名获利,  以及出民族之丑外, 对中华民族有益吗?  真的需要这么多留学生吗?  必须留学才能学到知识吗? 纵观这四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间国家化许多钱公派公费的留学生大多数移居海外不值得反思吗?  后来为了挽回面子又搞出什么"千人计划"等,  再化巨资高薪优厚福利返请这些己定居在国外的中国早前的留学生,  为中国的外籍教授院士等占据国内没有留学的位置,  实在是洋奴的丑陋中华民族之大耻也!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发表评论于
博主所描述的当年签证情景,犹如真的一般。你经历了呀?搞笑!
许家湾 发表评论于
博主写这文章不知道是秀什么?即使送出来的一个没回国,利也大于弊。而后来的事实证明,邓小平的留学政策是多么的伟大和英明,是中国经济和科技能够腾飞的关键。活跃在海外的华裔精英,于中国来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就是这次留学政策的贡献,成了和西方沟通的桥梁。而归国的部分人,即使今天我们国家科研,经济的顶梁柱。
彩色风筝 发表评论于
有很多学成的科学家回国参加祖国现代化建设, 什么不好, 不去学什么都不懂, 我们国家更落后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