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走遍美国五十州》游记的第二版,终于写完了,用了十天的时间(2021.3.1-10),比第一版的五十四天(2021.1.1-2.23)快了一些。在这些天之中,收到了许多网友的评论。有的指出错误,有的发现漏洞,有的补充内容,有的只点个赞,有的大加表扬,也有个别的非善意批评。我对于这些评论,基本上都做了回应。错误的地方纠正,漏洞的地方填上,补充的内容加上,对赞扬的表示感谢,即使对非善意的批评,也做了耐心的解释。
这些网友,素未谋面,不知姓甚名谁,却能在读后给出评论。尤其是身在其州的读者,对本州的了解更加深入,写出的评论更加透彻,指出的问题更加尖锐,提出的建议更加实际,的确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对于多年的亲朋好友,我也厚着脸皮,毛遂自荐,邀请阅读。其实每个人都忙于自己的事情,哪里有功夫去看你的长篇大论?阅读过几篇,写几句反馈,照顾面子罢了。
记得有一位外国政要在访问中国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领导人许多出身工程师,而不是律师呢?”。问得好,这的确反映了中国的特色。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为了建设,急需人才。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统考分为三类:第一类理工,第三类文史。大批优秀学子,考进了理工科。
开国元勋之后的国家领导人,李鹏,江泽民,朱熔基,胡锦涛,温家宝等人,都是出身理工科。朱,胡二人更是出身清华,打造了“大清帝国”。那时,有几个文科出身的律师出现在在中国的政坛上?
其实,那时候对文科有一种误解:作家,坐家,“坐”在家里就能成名成“家”。后来,只有自己坐在家里,写点东西,才知道文科之不易。
我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有时躺在床上突发灵感,赶快起身披衣写在纸上,否则第二天起床之后,怎么也记不起昨晚是想到什么了。发布游记的那些天,整天在脑子里打转,可以说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真是“坐家”难当啊!
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退休后一直有两个愿望:一是出版一本论文集,二是撰写一本回忆录,即自传。第一个愿望在有关人圆的协助下,六年前的2015年,就已经实现了。
科技论文集(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s)
第二个愿望恐怕很难实现,主要是对我出国之前的四十二年不好写。由于本人曲折复杂的经历,政治尺度不好拿捏。现在,这种自传体的游记,恰好可以结束我踟蹰徘徊的困惑,成为我情感宣泄的窗口。
其实所谓的回忆录,对于我的具体情况来说,旅游总会占据很大的部分。我写游记,真名实姓,照片本尊,不避隐私,以实相告。“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发表一点文字的东西,可以给子孙后代留下精神财富。
说不定哪一代会出现一个什么名人,谁知道呢?到时候一查,还有个老祖宗留下点东西,岂不是成了有用的文史资料?这些,就是我这个理工科出身的“坐家”,不断辛勤耕耘的原动力。
言谈及此,我还有一个对网友的请求:希望你们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也来一个“毛遂自荐”给我,如果每个网友一篇,就够我消化一阵子了,我实在没有太多的精力上网搜索,先谢了。
另外,我还有一个愿望:不知哪位网友与出版社有关系,可以帮我联系出书。虽然现在是“微软”的世界,但是,任何电子文件,迟早都会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如果出版成书,至少可以保留百年。
可能是人到老年的缘故,总是习惯地往后看,而不是往前看。往前看,那是坟墓,不愿意快走。往后看,陈年往事,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本人也想努力向前看,学习新事物,但总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网上的一些用语,有的可以猜到,有的不甚理解。希望能够坐上“灰机”,去看望“童鞋”,我就会这几句,让诸位见笑了。
好了,后记就写到这里,下一个游记的主题是什么?我正在思考,留个悬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