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第二十、二十一:关雎,乐而不淫

夏学,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质极其丰富,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经为核心的华夏生命哲学,正好可以用来添补空虚的心灵,给人智慧和力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八佾篇第二十、二十一:关雎,乐而不淫

 

原文:

03.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0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03.20: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快乐而不淫荡,哀愁而不伤痛。”

03.21: 鲁哀公问宰我有关社庙的事。宰我告诉他:“夏后氏栽松树,殷商人栽柏树,周朝栽栗子树,据说是可以让百姓颤栗恐惧。”孔子听说后说:“做了的事不必再说,完成了的事不必再劝,过去的不必追咎。”

短评:

孔子对于宰我对栗子树望文生义的解释非常不满,觉得他是在教唆鲁哀公以酷刑恐吓百姓。周朝在祭祀天地的社庙前种栗子树,不是用来震吓百姓,而是因为首都镐京的土壤比较适合这种树。宰我作为孔子的弟子,如此信口雌黄,孔子自然非常生气。但是圣人没有直接批评他,只是说过去的事就算了。言下之意,你自己好好反省吧!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关雎》符合中和之道,是因为《关雎》在为得到爱情而快乐的时候,不会过分而陷入淫荡,也就是乐而不淫;而在得不到爱情而悲伤的时候,也不会过分而陷入伤痛,也就是哀而不伤。中和之道,是养生保元的根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