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看了一段时间了,陆续写了些感想,躺在草稿箱里,一直想再补充些,完整些。喜闻这部电影获得93界奥斯卡最佳电影大奖, 最佳导演, 最佳女主角大奖, 可喜可贺!为导演赵婷感到骄傲!
=======
那天看了电影《Nomadland》,中文名有翻成《无依之地》或《游牧人生》,我觉得《游牧人生》更贴切些。出乎意料地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很对我的口味。高度地概括一下这部片子,就是: 隽永,开阔,治愈。
之前没看是因为读到一些评论,以为是揭露社会,同情弱势群体的立意,我个人不大喜欢有预设政治立场的作品。看过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写那些评论的人要么没真正看过电影,要么理解力有问题,更或别有用心。
是的,影片中人物的经历与社会现实相关。但是,社会的现状变迁在这部作品中更像是背景板。片中有对社会的展现,但并没有表现对社会的抱怨不满,而是引领人们关注人的内心深处的探索,生与死的焦灼,如何生,如何死,又去向何处,这些必须诚实勇敢面对的问题。
片中那些在世俗的眼光中不幸可怜的流浪者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应对现实,寻找自己的答案。他们没有自怨自哀,拒绝廉价的施舍与同情,独立坚强。他们在一站又一站的旅途中,探寻自我,诚实地对待自己内心的需求,以各自的方式去寻找与自己内心,与亲人,与命运和解的出路。
这些游弋的人们,或许他们自己一开始都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要流浪,但在这样孤独寻找的过程中,答案慢慢清晰。每个人的经历各不相同,痛苦的来源也是旁人不知的,但追根揭底,很多的痛苦来自一个共同的主题,生与死。镜头下的几个人物,有的是爱人去世,在怀念与继续中徘徊;有的是孩子英年早逝,无法从悲痛中走出来;有的是自己身患癌症晚期,寻找度过人世间最后日子的方式。
想起村上春树关于生死的一些话: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我们必须找到能够直面并接受死亡的属于每个人的出路之后,才能继续地开始生活。片中的主要人物Fern就是如此,她的流浪开始于丈夫的去世。她不舍得,不舍得他们曾经在一起的地方,那些记忆,那些印记。片中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Fern解释自己为什么不愿离开这个沙漠中毫无机会的地方,这是她和丈夫Bo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 “If I didn't stay, if I left, it would be like he never existed. 如果我不在这里待下去,如果我也走了,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他就好像没有存在过一样”。 “没有存在过”, 多么悲哀的一个想法。这句话像根针,倏地,刺在了我的心里。影片最后Fern离开沙漠,来到海边,在大浪大风前迎风而立,那是一种生的继续。
电影艺术就是讲故事的艺术,最高级的讲故事并不是直接或强迫地讲给观众,而是展现,让观众自己在脑海里把故事填上,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这部电影便是高级地讲故事的一个范例。
电影的音乐和摄影也是极美的。美,我觉得不一定是完美,华丽,它应是一种和谐。音乐与场景的贴切,相互补充。摄影的方式与故事的叙述方式的一致。片中展现的沙漠旷野,有粗粝,倔强,开阔的美丽。让人感到生命虽渺小脆弱,却有永恒的希望。
跟着影片镜头一路走走停停,我的心里似乎感觉到一条缓缓的溪水潺潺流淌,柔柔的,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只有温暖。
未来,在我也浪迹天涯的路上,或许会遇到很多不一样的人,我们也许会围坐篝火旁,仰望星空,把酒当歌。那个时候,我们不论出处,莫问前程,无问东西。只是各自的心里都讲着自己的故事,想念着故事里的人。然后在篝火已冷,日出之时,互道再见。像片中人物Bob说的,“One of the things I love most about this life is that there's no final goodbye. 关于人生,我最感到欣慰的一件事是没有永远的别离,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再见。”
By:清风-细雨 2021年三月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