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的《创业史》里有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最近读了一些志愿军的书和资料,有些人和事,随手记下来。
李正文
李正文和汪元昌,都是有知识的青年,参了军,成了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一同在60军180师538团当宣传员,他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五次战役第二阶段,180师出发前,汪元昌不幸生了病,不能随部队开拔,被留在了后方修养连,看着李正文和战友们出发,汪元昌又羡慕又恨。羡慕大家可以上前线,恨自己偏这时候生了病,不能和大家一起战斗。五次战役中180师损失惨重,李正文被俘了,战俘营坚决斗争,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李正文作为被俘人员,多年里一直受到打击迫害。而汪元昌,改革开放后,做生意发了财。不过故事到这里没有结束,我们回头再说。
顾则圣
顾则圣是三个人里职位比较高的干部,入朝时是20军59师175团一营的教导员。长津湖战役,一营400多人,最后只剩下40人,顾则圣活下来了,让他痛心的是,自己身边营通讯班的8个小战士全部倒下。20军的战士崔殿远后来回忆,战友一个个冻死,一个连半个小时就冻死7个人。
顾则圣是幸运的,直到半年以后。
1951年5月下旬顾则圣的一营在金化以北打阻击,战斗很残酷,一营很英勇,得到师里的口头嘉奖。师里做了个决定,战斗中提拔顾则圣为团政治处主任, 这个决定改变了顾则圣的命运。
师里让顾则圣立即撤回团部。长津湖之后,一营补充了大量新战士,而营长刚在战斗中牺牲,顾则圣是一营为数不多的留下的骨干,师里这是要保护他的意思。顾则圣坚决不肯后撤,师党委同样坚决,直接派了一个干事在阵地上找到顾则圣,让他执行命令,顾则圣没有办法,只有带了两个通讯员后撤。
路上,顾则圣想起个事情,让一个通讯员回阵地传达,当时天已经黑了,这两个通讯员岁数小,一个人回去害怕,顾则圣只好让两个人一起回去,自己一个人回团部,在路上被潜伏在沟里渗透的敌特抓捕,带回敌方,顾则圣就这样成了战俘,算是抗美援朝里很少的营团级别的干部在后方被敌人抓捕的。
顾则圣在战俘营是对敌斗争的主要组织者,回国后,志愿军归管处认为,被俘就是投降,是政治动摇者。审查的干部就对归国的战俘说,朝鲜有那么多山,怎么不学狼牙山五壮士跳崖自尽?归国的战俘百分之九十以上开除党籍、团籍、被俘后军籍,通知地方党组织,转业去的营以上干部监控使用,遣散回籍的连以下干部和所有战士,由公安局登记监管。
顾则圣一定会想,自己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如果在长津湖或者金化的战斗中和战友们一样牺牲成了烈士,是该有多么幸运。
回国后的顾则圣,前排左起第二人
不光是已经被的俘,对于没有被俘的,有个被俘念头的也是政治动摇的表现。比如180师539团政治处主任李全山,拼死突围出来,后来在检讨中表示如果“万一负伤被俘,也要坚持斗争”,就是这个万一,被60军认定“一个团级政治干部,竟准备屈膝作俘,是叛变行为”,给了党内外双重处分,调离军队转业地方,和战俘一个待遇。
叶发坤
叶发坤是68军204师611团1营1连战士。1953年7月,18岁的叶发坤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最后一场大规模作战,金城战役。叶发坤是个有心人,战斗前许多战士嫌麻烦,没有拿急救包,叶发坤把战友们不要的急救包全收了下来,串在皮带上。战斗打响后,在战壕作战时,左腿受伤。他想翻出战壕,刚出来右腿又踩上了地雷,瞬间被炸断。不幸中的万幸,叶发坤随身带了大量的急救包,用光了绷带才把自己包扎好。这时候下起了大雨,叶发坤回忆:“下雨的时候,我翻到凹坑里,把两个反坦克手雷枕到脑壳后头,背上血和水一起流,然后人就昏迷了。” ,就这样在血里泥里熬了一晚上,被后方部队发现还有口气,救了下去,不过从此失去了两条腿。
叶发坤是幸运的,腿被炸断,大雨里过了一晚上,还活了下来。后来中国急救医学杂志在朝鲜战场急救的文章里,专门提到叶发坤,把他作为用急救包自救的一个典型。
叶发坤
提叶发坤,也是为了要提一下叶发坤现在所在的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荣军医院,知道的人不多,1951年建立时,有2000多名志愿军伤残军人,目前大约还有20多位志愿军老兵生活在这里。
差点忘了李正文。1982年汪元昌去四川什邡找李正文,前几年中央下达了80(74)号文件,落实志愿军被俘人员政策,李正文的春天来了。不过汪元昌却没看到战友。
1981年什邡县人武部通知李正文有文件,但是没讲清具体情况,也没有告诉具体政策精神,只让李正文写个”情况送过来“,李正文以为又要挨整,觉得够了,回家就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