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前文章,有相信之状,即彼此相待,像坐下写信。读它们是在读信,不是读书——— 《古文观止》读议(三)
总觉得,秦汉的文章是一封封的信。打开左传国语国策吕氏春秋要氏春秋诸子百家,像拆信。
文章的好时代:人只写信,人只会写信。《古文观止》上册,就是个书信集。
落笔“你好!”,就你,和我。“见字如晤”,一下就咬耳朵了。纵然是“司马迁牛马走再拜言”,也是跪嗑一人,将心对心。
初,郑武公娶于申 ,日武姜。(郑伯克段于鄢)
(议:颇像“村东二狗结婚了,她叫桂兰。” 是信里的话。“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是诗朗诵;“大雾弥天,人在广州”(鲁迅),半信半文;“立,不要出口伤人”,微信之言,戳出来的。
左丘明不以为在写信,因为那时人,只写信,只会写信。
因为,文字的发明,就为留个信。)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子鱼论战)
(议:
回想当年写信说事,就这样的。“但见那”,是话本;
致苏雪林信(1995年4月22日) 雪林师: 感谢您还记得我,照片上您容止安详,想玉体康泰,为祷为颂 |
(杨绛)这是客套说油了嘴,一下笔就想着接收的读给别人听。
写信唉,当然是“妈病了,让住院,不干,说太贵了”。所谓“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文朴,见识了;字质,也见识了。)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9),愿以异日。(苏秦以连横说秦)
(议:信里说的好话,往往中听。很油的人,才落笔就“大作拜读,不胜荣幸”。他在写“公开信”。)
读《左传》《史记》,就会想“信史”,原意当与写史如写信,从而使信于史,使史如信有关吧!
是信,不是信息。秦汉之前文章,只顾所写,李斯那种“学不致用,还学什么?别装了”,让人看不起。写罢,几个好友传传。再写。互通的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不是“方方日记”,“往事并不如烟”,使不致“集体失忆”“记录历史真相”。
“肉食者鄙”,信里才有的话,满登登的真;“天下苦秦久矣!”,挚友信笺里的感叹;“每想起文革的苦难岁月”,是在写“美文”。
何尝不关心国家大事?读起来,却那多的“私”心!长平之战,城下之盟,齐楚交恶,考试一完,谁记得谁傻;毛遂自荐的自信,蹇叔哭师的真诚,沒要求记,好久好久之后,仍会深受影响。为何?他们将国家当人,国事当了家事,不是“中美关系展望”,“为习近平支招”而是“见信如晤”。
所以,秦汉前文章,有相信之状,即彼此相待,像坐下写信。读它们是在读信,不是读书。